APP下载

延续性护理在儿童沙门氏菌群感染性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06-10刘秋娴任绮华杨秀芹

健康之家 2021年23期
关键词:儿童

刘秋娴 任绮华 杨秀芹

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在儿童沙门氏菌群感染性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58例沙门氏菌群感染性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生活质量普通适用核心量表(PedsQLTM4.0)简体中文版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用于儿童沙门氏菌群感染性腹泻可改善患儿肠道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儿童;沙门氏菌群

感染性腹泻是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而引起的腹泻,多数由细菌和毒素感染引起,以沙门氏菌属最常见。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导致多种菌群耐药性日益严重,使治疗难度有所增加,因此,开展儿童感染性腹泻有效治疗和护理相关研究尤为重要[1]。目前,临床采用常规护理对住院儿童进行护理,出院后存在较大缺陷,严重影响儿童后期康复效果。延续性护理是一种以患者出院后家庭护理为重点的护理模式[2],在沙门氏菌群感染性腹泻儿童护理应用具有积极的效果。本研究以沙门氏菌群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延续性护理在儿童沙门氏菌群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58例沙门氏菌群感染性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男19例,女20例;年龄2~10岁,平均(5.39±1.02)岁;病程0.5~7 d,平均(2.56±0.88)d。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2~10岁,平均(5.40±1.11)岁;病程0.4~7 d,平均(2.63±0.90)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儿科学》[2]中小儿感染性腹泻相关诊断标准;(2)患儿家属知晓本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3)治疗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1)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2)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3)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或损伤;(4)相关药物成分过敏。

1.3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住院期间给予相应的护理方法。

出院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叮嘱家属注意定期测量体温、观察患儿大便量、次数和性状等,注意调控患儿饮食。同时,出院72 h后进行电话回访,询问患儿病情恢复情况、饮食生活情况等,为家属答疑解惑。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延续性护理。(1)饮食干预。遵循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的饮食原则,亦可适量给予少量的米糊或者乳制品;如患儿腹泻次数明显减少、性状改善后,可给予面条、白粥等食物,并逐渐增加饮食量,严禁食用易胀气、难以消化的食物,如豆浆、牛奶等。(2)服药指导。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将患儿出院后需要服用的药物及标准制作成精美小卡片,发放给家属,指导家属规范、科学用药,避免私自停药、更改药量或药物等。对于可能刺激胃肠道的药物,可告知其饭后服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同时,每天通过微信与家属沟通交流,掌握患儿用药情况。(3)生活护理。患儿每次排便后需用温开水清洗会阴、肛周部位,保持臀部卫生、干爽,避免“红臀”,一旦出现“红臀”,应及时使用百多邦或鞣酸膏涂抹;为避免院内感染发生,需要保持室内通风,可采用三氧消毒机净化室内空气,定期消毒;保持患儿充足睡眠,并为其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1.4 观察指标

(1)护理效果。根据患儿出院后72 h内大便状况进行评价。显效:大便频率及大便性状护理后72 h内恢复正常,各项身体症状无异常;有效:大便频率及大便性状护理后的72 h内显著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大便频率及大便性状在患儿经护理后72 h内无好转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症状改善情况。症状评分采用肠易激惹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IBS-SSS)评分对患儿出院72 h后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该评分表有5项内容,包括腹痛发作天数、大便情况、腹痛程度等,以1~5级评定,分值100~50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症状越严重。(3)生活质量。采用儿童生活质量普通适用核心量表(PedsQLTM4.0)简体中文版评估患儿生活质量,量表适用2~18岁儿童,共包含23个条目,可分为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社会心理功能,标准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儿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症状评分、PedsQLTM4.0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edsQLTM4.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健康状态下,人体肠道内细菌种数可达1000种以上,其中以专性厌氧菌如双歧杆菌、乳杆菌居多,占99.0%~99.9%;其次为肠球菌、肠杆菌等兼性厌氧菌,可致病的变形杆菌、单胞菌等需氧菌比例极少[4]。儿童胃肠道系统发育尚不成熟,防御功能较弱,当沙门氏菌群感染后,肠道内有害菌群增多,双歧杆菌等厌氧菌减少,肠道黏膜生物屏障被破坏,导致腹泻发生,而腹泻会诱导肠道菌群失调,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大量液体渗出并诱导肠道炎症反应,导致部分原生菌被清除,形成恶性循环、互成因果[5]。

相关研究表明,感染性腹泻治疗中如果过度采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可能会干扰肠道正常菌群,影响肠道内微生物环境,造成菌群紊乱,出现耐药性增加。因此,在儿童沙门氏菌群感染性腹泻治疗中,除了注重用药以外,还要注意采用科学的护理方法,以保证康复效果。

儿童出院后,护理人员会指导患儿家属家庭护理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但在实际家庭护理中,患儿家属往往会忽视规范性护理,更多的是凭借自身主观感觉照顾患儿,从而影响患儿康复。延续性护理是一种将护理服务延伸至患者家庭中的干预措施,通过保证儿童出院后恢复其连续性护理内容,以实现短时间内快速康复[6]。相较于传统护理方法,延续性护理更多关注的是儿童个性化特征和差异化护理需求,即按照每个患儿腹泻状况以及家庭生活环境和习惯,制定相应的护理指导方法,以提高护理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患儿出院恢复的效率[7]。

本研究分析了延续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儿童沙门氏菌群感染性腹泻护理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延续性护理的儿童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延续性护理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腹泻症状改善,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观察组PedsQLTM4.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延续性护理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缩短病程,从而有效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沙门氏菌群感染性腹泻儿童出院后采用延续性护理,可以消除或者减轻感染性腹泻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滕佳颖,胡婧,陈静,等.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细节护理体会[J].人力资源管理,2015(12):337-338.

[2]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翁幸鐾,糜祖煌.人体肠道细菌群落与疾病[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7):662-666,669.

[4]梁炎,何燕,王婷.從业人员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分布调查[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2):6-7.

[5]朱虹,郭婷,吴莹.体质辨识干预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2018,53(9):1054-1056.

[6]王红,谌朝霞,朱云飞,等.延续性护理在功能性便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20,18(36):5103-5105.

[7]冯娟.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治疗观察和护理[J].右江医学,2012,40(2):282-283.

猜你喜欢

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2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9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7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0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74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69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