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小学生健康上网的策略

2021-06-09许一秀

学习与科普 2021年7期
关键词:小学生策略

许一秀

摘要:加强学生网络行为研究,加强学生网络理性教育,加强学生家庭网络教育,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学生网络法治教育可以很好引导小学生健康上网。

关键词:小学生;网络行为;策略

在家访中发现,家长都认为现在的网络环境既不安全也不健康,但是不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网络行为引导教育,有的会限制孩子上网的时间,有的会限制孩子玩网络游戏,有的是只是利用网络查询资料等。同时这些家长的孩子都喜欢独自上网,上网时很反感家长在身边看着。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健康上网,的确值得研究。

一、加强学生网络行为研究

从近十年来对学生网络行为的专项调查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网络行为是群体性的,而且也是可以研究把握的,不过,目前学界的类似研究、相关研究明显不是很深入,研究力度不大,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也不是不多。 基于这样的现状,大力加强学生网络行为研究,深刻揭示学生网络行为规律势在必行。

首先,高度重视学生网络行为研究。学生一代作为“网络原住民,互联网异常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要了解学生一代,就必须深入研究他们的网络行为。其次,以学生网络行为的基础理论研究为牵引,切实加大研究力度。学生网络行为纷繁复杂,从现象到现象很难把握学生网络行为的一般特征,为此,需要深入推进基础理论研究,解读学生网络行为的核心范畴,把握其基本矛盾、基本规律等,从基础理论层面有效深化学生网络行为研究。接着,推进学生网络行为教育研究。

二、加强学生网络理性教育

经过调查表明,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上网时间长、网络依赖程度高、娱乐化特征显著等问题,这说明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很明显不够理智,不自觉。针对此,应切实加强学生的网络理性教育。所谓网络理性教育,就是通过有组织的有计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网络理论课程的教育以提升其理性认识和应用互联网的能力。

三、加强学生家庭网络教育

近十年的调查显示,家庭已然成为学生上网的第一场所。这意味着家庭成为影响学生网络行为的第一场所,进而要求父母应自觉承担起引导学生网络行为的重要职责,父母对待互联网的态度及其网络行为习惯的示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网络行为。为此,应切实加强学生家庭教育,在家庭层面做好学生触网的启蒙教育和正确示范。

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学生喜欢在网络空间中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而且他们对互联网信任程度高,他们乐于社交、喜欢网游、青睐网络文化,可以说,学生深受互联网文化的影响。网络游戏是学生使用率最高的网络娱乐应用,同时也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游戏中传递的文化价值观对学生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健康益智的网络游戏向学生传递积极健康的价值观;而充斥暴力、色情的网络游戏会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这就突显了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首先应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在网络空间中要弘扬什么、发展什么,明确文化建设的定位、功能与方向,为学生成长建设正能量充沛、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其次,应加强内容建设,网上网下共同发力,既大力推动传统优秀文化的网络化,也大力发展网络空间中孕育的网络新文化,使得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内容被学生普遍占有;再次,应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打造法治化网络空间,消除不良信息的干扰、影响,为学生网络成长提供清朗的网络空间。最后应突出学生专属网络文化的建设,使符合青少年身份、群体特征、喜好和需求的学生网络文化作品大量涌现,充分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网络文化需要,打造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

五、加强学生网络法治教育

有调查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明显高于网民总体水平,而且他们的上网的时间和互联网依赖程度也明显高于网民总体。这就意味着小学生对待网络显得比较单纯;另一方面学生特别喜欢在网络空间存在。鉴于此,我们应当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网络空间的情况,充分认识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能够自觉应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要达成这一目的,就需要将学生网络法治教育提上议程,并且加大教育和引导的力度,切实提高学生网络法治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加强学生网络法治教育,笔者认为应注重从如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在思想层面强化网络空间的法治观念。学生上网游戏容易让学生的娱乐思维冲淡自己的法治思维,自由放任,沉溺预习,导致其网络行为自由散漫、随意任性,针对此就需要特别强化法治观念教育,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二是在情感层面强化责任共识。认同往往是有效行为的前提,学生网络行为的良性发展有赖于他们对网络空间秩序要求的情感认同。如果缺乏情感认,同光靠外在的强制力约束,学生很难形成依法行为、依德行为的自觉,很难实现外在规约的自主内化。针对此,应积极培养学生对网络空间秩序要求的情感认同,自觉形成向内反诸己的责任共识,确立网络空间是否风清气正与每个网民、与我自己密切相关的信念。三是在行为层面强化风尚引领。互联网的未来在于学生,他们作为“网络原住民”一代,理应更“懂”互联网、更“爱”互联网,也更多地受益于互联网,进而他们也应当为互联网的未来承担更多的责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学生网络法治教育告诉他们的不应只是守住底线,更需要鼓励他们积极地引领网络空间的风尚,有力地建筑互联网世界的美好未来。

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教师应该起到首要的引导作用,学校和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网络信息识别教育,加强孩子的判别能力,并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孩子对网络的利弊有清晰的认识,倡导孩子使用网络进行学习,让网络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助手,孩子在学校上網时进行适当的监督。

参考文献:

[1]小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 杨海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2]对网瘾的认知与戒除[J]. 娄珂嘉,赵艳群. 校园心理. 2019(01)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215028

猜你喜欢

小学生策略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我的手机在哪?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