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给高压线做了10余年“手术”
2021-06-09陈曦
陈曦
近年来,黄旭带领团队研发了40多项创新技术,获得了38项国家专利授权,这些创新成果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6900万元。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黄旭并没有休息。为保证天津市民节假日用电安全,这位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城东供电分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兼配电运检室主任带领团队成员调试城市电力设备。
2008年,黄旭研究生毕业来到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城东供电分公司带电作业班,干起了带电检修工,从此日日与绝缘斗臂车、绝缘手套为伴,和10千伏架空线路打起交道。“干这行,就是给高压线‘做手术,要有老虎胆、工匠心。”黄旭说。
研究生毕业却干了这样危险的工作,对于黄旭的职业选择,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不过,黄旭一干就是13年。凭借坚韧的性格、过硬的专业本领,黄旭从一名一线工人,一步步成长为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并于去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刚入职,黄旭就被分到了带电作业班,从事10千伏配电带电作业工作。工作中,黄旭很少提及自己的学历背景,甚至身边的同事都不知道——“班组里竟然有位研究生”。“在新的岗位,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我要踏踏实实磨炼技艺。”黄旭说。
配电带电作业属于特殊工种,工作特点是“夏天汗如雨、冬天风如刀,危险系数高,随叫随时到”。不过,这些困难对于农村出身的黄旭来说,都可以克服,真正困扰他的,是专业技能上的短板。
“我第一次戴上绝缘手套时,隔着手套操作工具,不是线剪不断就是线皮剥不開,螺丝螺母也拿不住、四处掉。师傅们讲解操作技巧,说的专业词儿我听不懂;师傅问我的问题,我也什么都答不上来……从学校高才生到专业菜鸟,心理落差还是挺大的。”黄旭回忆道。
为了能迅速补上短板,不服输的黄旭,将业余时间全部用于“充电”、苦练基本功。从单位办公室到实训场的路上,同事们常能看到他拿着检修工具琢磨的身影。在一次次的反复练习中,他不知磨破了多少双手套。双手的老茧被一点点磨出来,一身的本领也被一点点练出来。
黄旭:全国劳动模范电力工程师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黄旭在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10千伏配电路带电检修工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取得个人比武第二名的好成绩,被该公司评为“技术能手”和“青年岗位能手”,更是在2014年被聘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生产技能专家”。
无论是在挥汗如雨的绝缘斗臂车上,还是在寒风凛冽的配电抢修现场,黄旭从未停止过对工作的思考:如何提升作业效率、如何创新保障安全作业……这些问题都在黄旭脑子里转,是他创新的动力。
回忆起第一次创新经历,黄旭至今记忆犹新。在一次使用进口带电绝缘棘轮剪刀进行间接带电挑火作业时,黄旭发现班里两个师傅在登杆作业过程中,需要一直高举笨重的剪刀,杆上的两个人轮流配合才把活儿干完,还都累出了一身汗。
事后,黄旭就开始琢磨:怎么能让师傅们干活儿更省劲?那段时间,他一有空就拿着棘轮剪刀琢磨,就跟着了魔一般。
通过反复试验,黄旭将原来开口朝上的挂钩改为侧开,并且调整了绝缘杆材质和长短,终于研制出了一人就能简便操作快速完成间接挑火作业的新型剪刀,将间接挑火作业时间缩短了近40%。
近年来,黄旭带领团队研发了40多项创新技术,获得了38项国家专利授权,这些创新成果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6900万元。
此外,去年黄旭还承接了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应用试点项目,目前已在10千伏配电线路上成功开展了29次机器人带电搭火作业。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黄旭主动请战到一线保电,面对疫情初期的严峻形势,黄旭一手迅速组建抗疫党员突击队,一手抓抢修站点疫情防控培训。经过90多个日夜奋战,黄旭和同事们完成了11个医疗场所、17家防疫留置酒店中的63条线路的检修工作。
那段时间,黄旭基本没有休息,处于随时待命状态。黄旭的爱人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疫情暴发以来,奋战在医疗一线,夫妻二人见面时间少之又少,4岁的孩子只能交给老人照顾。而黄旭却从未提起过家里的困难,始终战斗在自己的阵地。
此外,黄旭还带领同事将各项防疫措施融入作业指导书相应环节中,重新编制《疫情防控期间带电作业指导书》,再配上编写的《防疫提示卡》,使现场防疫措施执行时间缩短了近30%。
“抗疫保电,是每一个电力人的责任,能参与其中我感到很光荣。”黄旭说。
◎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