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科学课中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几点做法

2021-06-09张艳丽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线绳纸筒修正

张艳丽

科学学习多年来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的教材本位到后来的学生本位,再到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伴随科学探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探究发生在孩子的头脑中,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是科学课堂的重点。评价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是看教师的课堂行为是否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思维。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琢磨探索,发现以下五种方法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比较好的效果。

一、精心设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是沟通教学信息的纽带,可以说提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它将各项教学活动有机地串联起来。教师需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效的科学课堂提問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动力,同时也使课堂充满情趣。

[案例]《国旗怎样升上去》片断:

A教师的提问:

师: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上一个小小的装置?那就是滑轮。

师:(出示各种滑轮),认真观察,找找滑轮结构有什么特点?

B教师的提问:

师:思考:为什么这边向下拉绳子,那边国旗就升上去?旗杆上可能有一个什么装置?

师:你觉得这个装置可能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在记录单上画一画。

A教师的提问,只较好地集中了学生的观察指向,由于显而易见,答案会脱口而出;B教师的提问,让学生产生前后联系,进而猜想:国旗顶上的装置能让绳子嵌在里面上下移动,推测这个装置是圆形并且有凹槽,由它需要固定在旗杆上,推测出可能有挂钩。这样思考后学生画出这个装置的模样与实际的滑轮接近,当答案揭晓时学生十分兴奋……

可以看出B教师的提问是经过仔细琢磨后提出的,它不但加大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进入下一个探究环节。

二、方案设计,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动手之前先动脑,根据任务,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方案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积极的思维过程。首先它要求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针对目标,迅速从记忆库中搜寻与目标相关的讯息,再将它们相似地匹配、相似地整合、相似地联想,进行再创造,当形成较清晰的思路时,才能设计出一个初步的探究方案。

例如:《搭支架》一课,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分组搭高塔的活动,活动结束时比一比哪个小组搭的塔最高。动手前要让学生设计搭建方案,绘出设计草图,这样学生需要经过一番缜密的思考,如怎样搭建才能高而不倒→结构要足够稳定→什么样的结构稳定→上轻下重;上小下大;相互对称;每一层一样高的结构比较稳定,还考虑到三角形较稳定且省材料的特性→多方因素考虑,最终设计出高塔的形状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之前学过的结构稳定的知识、三角形省材料的知识都调用出来,通过有效的思维活动解决现实的问题,发展思维。

三、修正方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操作,有时成功了,有时却失败了。为什么失败?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查找原因,给予他们修正方案的机会。怎样修正?出问题的关键地方在哪儿?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再思考、再研究,有的方案甚至要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正才能达到目的。修正的过程虽花费一些周折,但每一次的修正,都是一次再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需协同运用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多项能力,在多项能力的应用中,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

例如《建立模型》一课中,学生要制作一个与样本一样的纸筒模型。这是个封闭的纸筒,纸筒外A、B、C、D四个位置露出四个线头,拉动任意一根,其他线绳都会缩进纸筒里。制作模型前,首先要设计纸筒里线绳连接的方案,学生分别拉动样本外部的不同线绳,观察不同线绳牵动其他线绳的变化规律,画出内部线绳连接的初步方案→操作,发现与样本不一致,再思考改进,经过不断尝试、推理、多次修改,最后终于制成与样本一模一样的模型。这个反复修正、思考的过程,让学生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生生对话,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新课改后,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用“同意他的观点吗”“谁来帮他分析”“你有什么建议”“谁来补充”等话语,有意引导学生展开生生间的对话。由于学生年龄相仿、知识水平相当,思想上很容易产生共鸣,他们在对话时有时波澜不惊,有时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有时又斗智斗勇、唇枪舌剑。学生在这热烈的对话场景中,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被无限地拓展。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就会寻找时机进行辩论,这样的课堂是真正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活动比师生对话时充实丰富了很多。引发生生间的对话是活跃学生思维的一条非常好的途径,值得每位老师试验。

五、注重反思,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探究的课堂中,学生经常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推测和假设、设计实验、寻求实证、信息和数据处理、获得结论等,每堂课的最后应有一个修改前概念和反思的过程。但由于时间紧迫,许多课堂的这一步都是草草收场,令人惋惜。事实上这时留点时间让学生回头思考整个探究过程,思考结论是如何得出的,思考探究中出现的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是一个增加学生思维活动的环节,也是增加课堂思维深度的一个环节,不应该被割舍。即使本堂课没有时间,下堂课也应该继续讨论和反思,保证探究的完整性,保证探究的完整就保证理性思维的完整。教师要引导学生课课反思、天天反思,养成习惯。反思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未来世界中,思维能力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能力,拥有思维,意味着拥有探寻未知事物的敲门砖。小学科学课的重要任务是想尽一切办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以上只是笔者教学的几点体会,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科学教师始终怀揣“发展学生思维”的指挥棒,注意挖掘教材和学生身上的点点思维火花,将各种思维的训练有机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相信孩子就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潘口小学)

猜你喜欢

线绳纸筒修正
纸筒
遛“懒懒”
对微扰论波函数的非正交修正
左右对称
左右对称的画
结实的纸筒
纸筒
纸筒变身小精灵
修正2015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修正2015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