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法宝是教师激情
2021-06-09杨军飞
杨军飞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情感目标越来越被重视,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将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已是课堂教学改革深化的重点。
热爱语文,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是小学语文教学极重要的情感目标。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关键在于找到一种学生情感世界的感化手段,因为在学生的情感世界中需要选准一个突破口,以“激情法”教书育人,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激情法主要目的是激起人内心的情感,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那么怎样实施“激情法”呢?我觉得有如下三步:
一、情感源的挖掘,这是“激情法”运用时的关键所在。从教学内容的情境,教学对象的情绪,到教学者的情感,教学过程可谓“枝枝叶叶总关情”。我们可以从教材和教学主客体三个方面入手,浪里淘金,挖掘三大情感源中的情感因素。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法国文学家狄德罗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小学语文教材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情感的海洋,情感的火山。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善于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把作者寄予在作品中的情感化为情思。“动情点”是情感源之“眼”,只有把它选准确了,才能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作品和学生发生共振、共鸣。“动情点”的准确选择要求教师认真地品文析情,领会主旨。
(二)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本身也是具有一定的情绪状态、情感体验和道德情操的,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的是“施加电压”的作用,使学生成为“发光体”。而教师引导的前提是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爱好兴趣和情感水平,这样才能紧扣学生实际水平进行激发,避免不到位或曲高和寡。学生的情感因素又涉及时空两方面。时间上,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具有较强的心理特殊性。从小学生到中学生,心理特征是发展的;从初一到初二心理特征也是发展的,因此语文教师可根据具体发展阶段进行不同操作。空间上,学生的情感因素视地区、学校、班级和个人而异,可对症下药。
(三)挖掘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教师是激发情感的主动者,是导演。既然语文课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扣人心弦,为什么学生还会感到枯燥无味呢?好的剧本还须有好的导演才行。问题的症结在于“导演”技术太低,只单纯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情感的激发,不能由己及人,以情激情。教师通过“情境教学”的实验得出“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教师作为情感的诱导者,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或以读带情,或移情体验,或触发共鸣,或连类以及,以自身去感染周围的学生。”这就要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情感的启发者,应具备一定的情感素养,包括高尚的情操、崇高的人格、优雅的风度、赤诚的爱心、丰富的情趣、愉快的心境、幽默与机智、活泼与开朗的性格等。教师职业本身就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情商涵养起很大的作用,它是感性和理性的调节器,是生命力的源泉。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从自我认识、自控能力、自我激励、抵制诱惑、沟通协调和组织管理各个方面来提升自己的情商。
“两点一线串”,即教材的“动情点”和学生的“发光点”通过教师的一线情而串联,达到“教情”“学情”“文情”三情合一的境界。在这个“情感的黄金三角洲”内,利用三股力的齐驱,则有望喷出学生情感的火花,接受知识,培养能力,知情并进,全面发展。
二、情感的激发,这是“激情法”运用过程中的重点。在理清了文脉情脉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开阂自如地驾驭情感之舟,以情知情,情知相育,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就必须利用“相关的事物”了。
(一)可利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情感离不开形象,形象离不开感觉。我们可以从听觉、视觉、触觉各感觉全方位去激发。用听觉形象,即语言和音响刺激,音乐和朗诵配合是诱发学生情感最常用的方法;用视觉形象,即图画刺激,出示描绘课文主要内容的图画,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从接受课文中美的生动表现起步;用触觉形象,即实物刺激,例如在讲台上放一个惟妙惟肖的模型,可增强直观性。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听觉、视觉、觸觉三者,把非情化信息转变为情化信息。
(二)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情素。在教学中应使师生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尤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用导语、提问等方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进入状态,上课一开始就要安定学生情绪,引导学生作好听课的心理准备。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用自己的信任、支持、尊重、关怀的情感和态度对主体进行激发。
(三)情感的高潮,是“激情法”运用过程中的最突出的阶段,也是“激情法”追求的目标。
激情法的成功与否在于让学生来体验所学的内容,体验才是真正的掌握。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定要有高潮的出现。高潮便是在学生情感达到一定的激发状态下,即学生出现亢奋感时的一种共鸣效应,它是学生体验的最佳状态和环境。研究表明,小学生在一堂课的45分钟内,前20——25分钟是注意的最佳时间,因此教师便可以在这段最佳时间内“蓄情”,全方位、多功能、多手段地调动学生的神经中枢,积蓄学生的情感并使之处于“引而不发”的待发状态。到了适当的阶段。利用合适的最佳刺激,引发学生的“情感火山”,学生的情感闸门一开,情感之涛便轰涌而出,达到最佳亢奋点——高潮便接踵而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用“小高潮”的方法进一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学生个体应该完成实践体验过程,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白已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贵州省威宁自治县观风海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