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状元为什么要去当中学老师

2021-06-09麻薯

读者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中学老师导师学术

麻薯

近几年,“深圳中学豪华教师阵容曝光”这类话题经常上“热搜”:名牌中学招聘的教师清一色地毕业于国内外名校,其中博士占了四成,甚至体育、艺术这些人们传统观念里的“副科”老师也不例外。这几年,名校学霸当中小学老师好像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

这是一种“卷”吗,还是一种个人选择?这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吗,又或是教育的本质已经发生改变?

决定

“导师听到我做了这个决定,当场脸就黑了下来。”

韩仙森是当年陕西省安康市的高考文科状元,没什么悬念地考进了北京大学中文系。进了大学以后,他的成绩依然很好,其他人可能早早开始考虑去职场发展,他本科毕业后顺利直博。“没想那么多,反正会读书,那就再往上读。”韩仙森说。北大有太多“神”级学霸,和他抱有同样想法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导师从大二开始带他,彼此都有很深的信任。师门里,他是最受喜爱的学生之一:成绩好,有天分,多年以来,又由导师亲自栽培。他的学术之路本来是清晰可见的:发论文、进高校、做研究——直到他决定接下中学语文老师的录用通知。

做了决定的当晚,韩仙森给导师发了很长的信息。他知道导师对自己的期待,觉得有必要给导师一些合理的解释。

他讲了自己和许多青年研究者的困境与困惑,讲了自己所需要面对的生活。对他而言,那条大家都看好的路,其实并不好走。

韩仙森记得,刚开始读博的时候,论文的开题让他苦不堪言,虽然后来进展得还算顺利,预答辩时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但是那种一开始的痛苦和自我怀疑的感觉始终没有真正离开他。“如果我进高校做研究,这种痛苦大概会变成我的日常感受吧。”他说。

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当下的学术圈对年轻学者并不友好。国内高校的门槛越来越高、资源越来越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韩仙森身在圈子里,无论往前还是往后看,都只觉得越来越灰心。

除了时间上的巨大消磨,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之路也并不平坦。那些德高望重的学者发论文、申请课题、拿经费都很容易,但越是被这些指标压迫的新人,越难获得这些资源,压力就越大。这些年,高校青年教师的离职率非常高,很多人都因为顶不住压力选择离开。

“如果说拿着高学历去中学教书是一种‘内卷,在高校内部,又何尝不是被‘卷呢?”

因为这样的事情看得太多,韩仙森认为自己的前景并不乐观。学术理想是一回事,现实生活却是另一回事。

韩仙森所在的北京大学中文系直博班级里一共10个人,在一切尘埃落定以后,有5个人选择去当中学老师。

不知道他们各自的导师都有何感想,但或许只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今时不同往日,这些优秀的年轻人,已经有不太一样的路可走。

“你们不要觉得这是学术资源的浪费。我可以很直白地讲,国内的学术圈现在已经非常饱和了,就算少我一个,或是少了我们几个,也一点儿都不可惜。”韩仙森说。

选择

韩仙森入职的中学对他非常重视,班主任和校长都陆续找他谈过话,并且非常积极地开出优厚的条件。户口自不待言,住房也一并解决了,再加上可观的收入,北漂的年轻人最为之头痛的难题,这份工作都帮他一一解决了。

如果进高校,他可能很难获得这样的礼遇和重视。

韩仙森说,那所学校同期还招了3个语文老师,都是从海内外名校毕业的硕士、博士,并且,“本科都是北大的”——在顶级学府那条隐形的鄙视链里,这一点很重要。

“其实现在重点中学对于老师的学历要求都很高。但这也不奇怪,这些学校的学生本来是有潜力上清华、北大的,让毕业于清华、北大的老师来教并不为过。而且很多这样的中学都很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教学上也并不是一味地强调应试。”

知乎答主“抠歪歪”是通过竞赛保送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后来在该校读到了博士。毕业后,他拒绝了互联网“大厂”的高薪工作,先是进了一所普通高校任教,之后又回到家乡成都当初中老师。在这件事上,他可能有一定的发言权。

在高校的时候,他拿着最低的课时费教着最难的课,编制下来前不能领工资,只能蹭同事的饭卡。杂事多,沒有时间写论文,即使发了论文,一篇SCI(科学引文索引)的奖励只有2000元。

相比之下,初中老师的生活让他如鱼得水。工作强度适中,带学生参加竞赛时解决那些难题有如“降维打击”;待遇非常优厚;每天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周末可以打游戏、钓鱼、爬山。他说:“学术界不缺我一个,但我可以培养100个博士。”

如果说,这些老师的选择是因为对稳定和轻松的向往,那陈宁的选择则是因为积淀了多年的理想。

他是吉林省当年的高考文科状元,却去清华大学读了工科类专业。本科、硕士念下来,他又成了深圳某所初中的文科老师。

陈宁一直对教育感兴趣,本科和硕士期间,曾参与过教育方向的创业,也早早地确定了将来会以教育作为职业方向。他一直在想的问题是:怎么能够通过教育,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普通的公立学校多少有一些制度上的限制,就在他踌躇的时候,现在工作的学校的校长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给他在教育上充分的自由度,使他不必为常规的职称或级别所累。

他参与的教学工作有点特殊——那是一所实验性质的学校,不单纯以中高考成绩为目标,而是旨在培养身心健康、自由快乐的孩子。班上10多个孩子,都是帆船运动员。说他教的是“文科”,也是因为在这个体系里,他们抛掉了固有的课程体系,试图以一种更具有通识性质的方式教授知识。课程是陈宁自己研发设计的,“比如我就会把古代历史和古代文学串在一起讲”。

当时,他非常有干劲地接下了这份工作,每天兴致勃勃,常常不知不觉地工作到晚上11点多。一个月以后,他就升任部门的负责人。这是他真正喜欢的东西:能够自由地负责教学任务,又不必被行政系统牵制。

他身边的同事里,有人毕业于哈佛大学教育系,也有人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大家都有非常好的教育背景,又都是年轻人。从他们身上来看,某些关于教育的理念和想法确实在发生改变。

适应

很难说,这些学霸和中学老师这个职业,究竟是谁选择了谁。陈宁从高中起就发现自己很会教人,那时候,他听其他同学向老师提问,老师听不明白学生哪里不懂,解答的过程更是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陈宁在一边干着急——他几乎瞬间就理解了同学到底卡在了哪个难点上,比起老师,他好像可以把这个问题解答得更加清晰简洁。

但当最聪明的学生变成老师,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百分之百适应。陈宁刚入职的时候会感到有些沮丧:“你得承认,这些学生确实不是我一路以来接触的最优秀的学生。有时候偶尔会觉得,对于一些很简单的东西,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为什么学生还不能理解呢?”

他班上的孩子绝大多数家境非常优渥,父辈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资源。“有时候看着他们,我真的会觉得‘要上进、要努力这一类的话,显得很没有说服力。”陈宁说。

他花了差不多半个学期的时间来适应这件事。“对自己有极高的要求,这本来就是一种稀缺品质,而且我的学生才上初中,年纪都很小,还有很多可能性。”他慢慢地转换了一种思路来教育他的学生,“他们可能确实不必通过一场场考试来实现人生价值,但我会引导他们思考,通过学习,他们能为社会创造什么价值。”

这位顺风顺水的学霸甚至也开始换个角度看待这些小孩:“他们在帆船上的训练是很有成绩的,可能有不输专业运动员的水准。我虽然很会学习,但在这一点上,我比不上他们。”

因为自己心理的微妙起伏,他对中学大量地聘用高学历人才持保留态度。某次参加校友会时,他无意间听到身边两个女生交谈的内容,她们明显也当了中学老师,并且有些刻薄地挖苦自己的学生太笨,什么都学不会。当时他心里非常不好受。

“学校也好,政策也好,確实给了求职者很优厚的待遇,但吸引了很多根本意不在此的人来当老师,毕竟大家都要生活。但很多人在心态上确实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有些学校本身没有足够的积淀,会和这些所谓的高才生产生一些排异反应。我们不妨看看3年后,这些老师的留存率是多少,其实,我心里对此是打了个问号的。”陈宁说。

对他来说,甚至他自己的未来也是未知的。他说自己没有想过要一直当老师,他对教育的热情原本也不必通过当老师这一条路来实现,而且,“目前的选择是任性的选择,只能说,这是我现在最想做的事”。

(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言 知摘自微信公众号“Epoch故事小馆”,本刊节选,王 青图)

猜你喜欢

中学老师导师学术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马健培
马健培
马健培
应尊重博士生的选择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