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素养培养的PDCA周期研究
——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例

2021-06-09沈友青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体教核心素养

王 丹,沈友青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武汉 430205)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2014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中第一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促进三个维度,具体划分为6个要素即: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2]。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意味着要让体育融入教育,回归本源,实现1+1>2的效果,让教育与体育各自的优势完美合作。而实际上不少声音反馈“学生学了12年的体育没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等等。习近平在2021年的两会上指出:有高质量的教师,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全方位的学生健康素养生成对新时代体育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面向21世纪的体育教学同样要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在培育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素养的实践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发挥“PDCA周期”的功能,首先设定一个明确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探究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应该采取哪些方法和策略,构建检查和评价专业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达成的评价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不利于专业核心素养培养方法策略,从而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体教融合”教育理念

《意见2》指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体育首先是教育,然后才是各种运动。学校体育可以充分发挥体教融合的优势,通过“教会、勤练、常赛”的形式,模拟不同阶段学生成长的环境,让学生能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而不是将一些有特长的体育人才从校园体育中剥离出去,进行专门的体育训练,导致体育生文化知识匮乏;而有一部分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接受了十几年体育教育,有的甚至都不会正确的跑步姿势,更不用谈掌握可以陪伴一生用来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了。更有一部分中小学学霸们身体素质极差,更有甚者站立时间稍长就会晕倒。从学校层面来讲,“体教融合”就是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共同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体育老师应该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注重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品格高尚的健康人,通过“教会、勤练、常赛”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在努力读书的同时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积极参与校内外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做体魄强健且文明的文化人。

三、 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素养培养PDCA周期策略

只有体育老师对体育知识的掌握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准确无误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5]。新时代的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师,如何通过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培养体育教育学生专业核心素养呢?为了有效精准把握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掌握“PDCA周期”培养每一位体育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

1.计划(Plan):结合专业核心素养要求,制定“体”“教”融合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寓教于体,寓体于教,“体”、“教”相融。

专业核心素养是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指导和顶层设计,贯穿大学四年培育全过程,是专业教师教育教学的中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进行修订,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设置、课程大纲、课程教学活动设计、课外实践的安排等各项内容,均应围绕培育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而展开。根据学校核心素养内容与培育举措,本专业设计了“反向设计、正向施工”建构体系框架(如图1)

图1 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素养提升实施路径图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将核心素养纳入到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实践、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环节支撑核心素养的达成。切实将核心素养教育通过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来培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融入到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创新创业等人才培养工作中。

核心素养的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知识观和教学观同样也必须发展转型:从以前的向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术的传递”转型到引导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建构”;从重视专业教师的教到重专业学生的学,实现以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从只注重专业学生掌握的“双基论”到更注重培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按照体教融合“教会、勤练、常赛”的要领,合理设计每节课、每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内容也是每个专业老师必须完成好的重要任务。以前的体育教学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对单个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习惯于将技术从比赛场景中剥离出来,使学生在分解的步骤中学习技术,枯燥、乏味的单个技术的学习,很难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所以学生对体育技术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学于课堂止于课堂,从而导致很多的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比赛,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所学技术,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创造思维、团队精神”。所以,通过制定“体”“教”融合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体育教学要把“学、练、赛”有机结合,做好全面规划,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学技术、怎么学技术、如何用技术,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实施(Do):分解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素养培养指标,通过多种途径实施,使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充分发挥专业团队、教研室、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强化教师的主体意识和责任义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特点、课程性质,通过集体备课、集体研讨、教研教改等多种活动方式,明晰各类课程主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实施,使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新时代体育教师应当具备完整的健康理论知识、科学的健康健身技巧、有效的健康提升手段与传授健康运动技能的能力。[6]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第一,体育老师除了要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引导学生勤学多练以外,还要借助各种竞赛让学生完成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的建构。第二,体育老师要引导学生形成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共同体,增强学生间的协同精神,在实际体验中互教互学。第三,体育老师要从深层学习(运用思考力等素养与能力进行的学习)的角度认真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设计:在教会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体育知识要“知晓什么”、学习技术“能做什么”;勤练的过程中要明确培养哪些“关键能力”;常赛的过程中要锻炼问题解决能力,等等。

新时代的教育事业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全面培养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素养,现将培养指标进行如下分解(表1)。

表1 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素养提升指标分解

3.检查(Check):构建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素养培养达成的评价体系,检查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

体教融合是体育课程教训的一种发展趋势[7],充分挖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体育教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授者,也是学生体育学科素养的培养者,所以培养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素养,提升后备体育师资培养质量是势在必行的。制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达成标准,完善教师教学考核评价,构建以核心素养提升为目标的成果导向评价体系,使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反馈、指导、改进的闭环系统有效运行。评价体系构建需把握几点:第一,引导专业学生积极转变观念,作为未来的体育老师必须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第二,师德规范,有教育情怀,能够“以体育人”的高标准严格要求专业学生;第三,培养科学理性的思维,积极掌握专业知识,具有批判性思维,理性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第四,知行合一,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能积极创新。

4.改进(Act):逐步完善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素养培养方案,不断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对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质量。

四、结语

为了顺应21世纪新时代的要求,培养高质量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制定“体”“教”融合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多种途径落实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素养培养指标、构建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素养培养达成的评价体系、持续改进,从而引导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不断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格品质和专业关键能力。

猜你喜欢

体教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