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历史脉络、演进特征与未来展望

2021-06-09白银龙舒盛芳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体育

白银龙,舒盛芳

(1.玉溪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2.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 200438)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1]体育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动参与全球体育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逐步从全球体育治理的舞台边缘走向舞台中央,既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体坛中的地位,也为我国对外交往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更为全球体育治理贡献了重要力量,彰显出负责任世界大国的作为和担当。毋庸置疑,我国在过去参与全球体育治理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我们有必要系统地梳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历史轨迹,并全面总结和归纳其发展经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期望有所增加,而且全球体育治理体系的改革也急需我国作出回应。那么,新时代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应该作出哪些改变或者如何改变,亟待我们给出明确的答案。正所谓“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因此,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历史脉络、演进特征和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 中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历史脉络

全球治理是指“国际社会共同应对问题、挑战和全球变革的一系列规则、机制、方法和活动”[2]。结合体育特点,笔者认为全球体育治理应该是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体育问题、挑战和变革的一系列规则、机制、方法和活动,包括国际体育规则制定、国际体育事务决策、承办创办全球体育赛事、创建体育交流平台、提供全球体育发展理念和公共物品等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将体育作为拓展国际空间、开展多边外交和塑造良好国际形象的突破口,积极参与全球体育事务,对全球体育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至今,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已经走过70余年的历史,参考国家历史分期,并结合各阶段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重点工作和基本内容,将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

1.1 初步探索和曲折发展时期(1949—1977年):国家主权抗争下的有限参与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基础薄弱,还面临着西方国家的全面封锁,能够获得的国际空间十分有限。在此背景下,体育肩负起打破西方国家孤立和封锁、为争取国际社会承认和主权独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及开拓对外交往新局面的重任。在“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三大政策框架下[3],我国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参与全球体育治理。1)积极加入国际体育组织。为尽快融入国际体育大家庭,取得在国际社会中的身份认同,我国先后加入了多个国际体育组织。1952年2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向国际奥委会致函,声明中国奥委会是唯一合法的体育组织。1954年国际奥委会召开的第49次会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后,截至1956年底我国相继加入15个世界单项体育组织。但由于以国际奥委会为首的部分国际体育组织非法承认台湾体育组织,恶意捏造“两个中国”,我国经过多次交涉未果后,1958年8月宣布中断与国际奥委会的任何联系,并退出相关国际体育组织。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在击剑、摔跤、国际象棋等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席位相继恢复[4]。2)帮助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提升体育发展水平和改善体育设施。1957年我国首次向越南民主共和国派出援外教练员。此后,我国多次向巴布亚新几内亚、缅甸等发展中国家派出举重、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的教练员、运动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援助。1961年上海体育学院为柬埔寨国家足球队提供短期培训。1962年我国向加纳派出援外教练组,之后又向索马里、刚果、埃及、墨西哥等国家派遣教练员[5]。1965年我国开启了援外体育项目的步伐,为柬埔寨援建了一座体育馆。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为尼泊尔援建了一座大型体育场,为埃塞俄比亚捐赠了一座体育馆[6]。3)参与创建和举办数量有限的区域、国际赛事。1955年北京举办了八国射击友谊赛,1961年第26届乒乓球世锦赛又在北京成功举办。1958年与国际奥委会中断联系以后,我国团结第三世界国家创建新兴力量运动会,协助柬埔寨筹备并参加了1966年11月金边举行的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新兴力量运动会虽然昙花一现,但反映了二战后独立和解放的国家掌握自己命运的愿望,让国际体育组织开始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和诉求,推动了国际体育组织的民主化进程。1973年11月,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亚非友好乒乓球邀请赛,共有58个国家参加了此次比赛。

这一时期在维护国家主权的核心利益诉求下,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经历了较为曲折的过程。由于长期被排斥在国际体育体系之外,我国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开展体育交往,参与国际体育事务的广度和深度相对有限,但仍然通过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人才培训和场馆设施援助等对全球体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2 快速提升时期(1978—2011年):改革开放和恢复奥委会合法席位后的全面参与

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内改革开放迸发活力和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为我国全面参与全球体育事务创造了较好的条件。1979年10月在日本名古屋召开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重要决议,将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空间完全打开。这一时期,我国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参与全球体育治理。1)加入更多国际体育组织。我国在重返国际奥委会后积极恢复与各类国际体育组织的关系,1984年我国加入了52个国际体育组织,1999年底加入的国际体育组织达到99个,成为了67个亚洲和泛太平洋体育组织成员,共有268人任职于53个亚洲体育组织和47个国际体育组织[6]。2001年初我国成为了100多个国际体育组织的成员,2003年在亚洲体育组织和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中任职的人数分别为103人和43人。2008年我国已经成为100多个国际体育组织和90多个亚洲体育组织的成员,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提升[7]。此外,我国还为国际体育赛事派出裁判员、工作人员等。2)加大对外体育援助力度。截至2007年我国共向123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派出2 547名运动员,覆盖了36个运动项目。2009年我国帮助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发展中国家建成各类体育公共场馆设施687个。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就有近20位援外教练员代表其他国家参赛,主要援助项目为乒乓球、羽毛球、举重等我国传统优势项目[8]。在援外教练员帮助下,很多国家竞技体育刷新了历史最佳成绩。3)举办更多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随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我国承办的国际赛事不断增长。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举办,1996年第3届亚冬会在哈尔滨举办,2001年第21届世界大运会在北京举办,2007年第6届亚冬会在长春举办,2008年北京举办了全球瞩目的奥运会。尤其是北京奥运会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曾赞扬北京奥运会“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后,2009年哈尔滨举办了世界大冬会,2010年广州举办了第16届亚运会,2011年深圳举办了第26届世界大运会。通过举办数量众多的体育赛事促进了全球体育持续发展。4)提出全球体育发展的中国理念。北京奥运会我国提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以及“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得到全世界的推崇和认可,特别是人文奥运理念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针砭了现代竞技体育存在的功利主义、兴奋剂滥用等问题,而且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也使奥运会更具魅力。

这一时期随着我国恢复了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历史巨变,我国全面融入全球体育治理体系,在全球体育治理体系中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参与治理的内容和范围均有所拓展,不论是对外体育援助规模,还是国际赛事举办数量都明显增加。显然,全球体育治理已经离不开中国的参与。

1.3 全面深化时期(2012年至今):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引领下的深度参与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经济崛起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我国对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态度开始从谨慎参与向深度参与、积极有为转变,伴随着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升主动承担起更多责任和义务。这一时期我国主要从以下7个方面参与全球体育治理。1)为国际体育组织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我国积极维护国际体育组织在全球体育治理中的核心地位,不断参加各类国际赛事、加入大多数国际体育组织、为国际体育赛事派遣更多的裁判员,还支持国际体育组织分支机构落户中国,如2013年成立的广州国际乒乓球中心、2018年成立的无锡世界跆拳道中心。从2012—2016年,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人数在418~440人之间,任职职务数在262~275人之间,任职人数和担任职务数均呈上升趋势。目前有1人担任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副主席,有4人担任下设委员会副主席,还有11人任职于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国际体育话语权有了较大提升[9]。为深度参与全球体育治理,2018年12月中国奥委会在瑞士洛桑设立联络处。2)继续提供形式多样的体育援助。十八大以来,我国力所能及地通过多种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体育技术援助,有效地缩小了世界各国竞技体育水平差距。例如:2013年我国向缅甸派遣教练员28名,帮助缅甸在东南亚运动会上获得2枚金牌、4枚奖牌的历史最佳成绩[10];2015年我国维和部队援建马里加奥市的“友谊足球场”正式竣工;2008—2017年的6届非洲杯上,代表着主办国文化特色的多座足球场拔地而起,流淌着中国体育援外专家的辛勤汗水,讲述着中非体育外交的动人故事[11];2017年在杭州举办了非洲法语国家乒乓球教练员与运动员培训班。3)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数量创历史新高。随着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大型体育赛事面临着无人问津的窘境,对全球体育发展提出巨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承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数量、类型和密度都超过以往任何时期。据英国体育营销研究机构报道,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举办体育赛事最多的国家[12]。2012年以来,我国举办了南京青奥会、世界游泳锦标赛、男篮世界杯等1 100多个国际体育赛事,目前正在筹办成都世界大运会、北京冬奥会和杭州亚运会等(表1)[13]。4)提出全球体育治理的中国理念。南京青奥会提出了“让奥运走进青年,让青年拥抱奥运”的申办理念,对全球青年起到激励和教育作用。北京冬奥会,我国结合《奥林匹克宪章》提出“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的理念,丰富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内涵。5)完善全球体育赛事体系。我国创办并成功举办金砖国家运动会,成功举办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谊赛、丝绸之路国际汽车拉力赛、“一带一路”国际乒乓球邀请赛等,对塑造全球体育赛事体系起到了积极作用[6]。6)勇于破解全球体育治理难题。新时代我国在全球体育事务中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尤其在兴奋剂治理中,我国积极响应国际奥委会号召,创立了反兴奋剂教育品牌和线上平台,成为全球反兴奋剂的典范,还应国际奥委会、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等邀请多次参与全球反兴奋剂工作,为其他国家提供反兴奋剂培训,贡献反兴奋剂的中国经验和智慧。7)中国企业为全球体育发展增强动力。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海外扩张和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一大批大型企业通过为国际体育赛事提供商业赞助和产品服务等方式登上世界舞台,极大地丰富了全球体育产品。

这一时期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实现了从边缘角色向重要角色转变,国际体育话语权持续提升,参与内容和领域不断扩大,解决全球体育事务的能力明显增强,提供的全球体育公共物品增长迅速,表明中国更多承担起全球体育共同发展的重任,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表1 2012年来我国主要举办和筹办的国际体育赛事Table 1 Major international sports events held and planned in China since 2012

2 中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演进特征

通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演进历程,虽然各个阶段工作重心各不相同,但毋庸置疑我国在参与全球体育治理中都取得了良好成效,很好地满足了不同时期国家利益需要,有力地推动了全球体育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参与全球体育治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三级跳”。70余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变化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

2.1 参与价值取向:始终坚持维护国家利益和顺应国家发展战略

国家利益是指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14]。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实践的最大动力[15],也是任何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必须考量的因素。我国在参与全球体育治理中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并且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同向同行。具体体现为:1)维护国家主权的奋力抗争。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国际奥委会在1954年就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中国国家奥委会,但在西方势力的干预下国际奥委会中仍然出现“两个中国”的错误做法,我国经过多次抗争无效后遂中断与国际奥委会联系,并在此后很长时间内对全球体育治理机制持排斥的态度。2)重返国际奥委会后的积极参与。20世纪70年代,随着我国恢复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身份、国际形势的缓和以及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恢复,为更好地融入全球体系、打开外交局面、展示良好国际形象,我国开始全面参与全球体育事务,并根据国力上升不断加大全球体育公共物品的供给,成为全球体育治理的重要一极。3)进入新时代的大国担当与主动作为。2012年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外交战略等均发生重大转变。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统领下,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目标、内容、方式等也随之作出调整,在参与方式上更加积极进取、主动作为,以赛事举办为核心的主场外交、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的全球体育治理理念登台亮相。总体上看,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始终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利益,顺应了不同时期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2.2 参与主体: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

全球体育问题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仅仅依靠国际体育组织和个别国家的力量显然是无法取得良好治理效果的,这就要求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全球体育治理。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期内,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主体是政府,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工作人员派遣中以政府官员为主,由于身份、时间限制经常不能参加国际会议,影响履职和发挥作用[16]。这与其他国家主要选派运动员、企业家和社会公民等非政府人士到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格格不入,进而限制着国际体育话语权的提升。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和大型企业参与全球体育治理虽然有所增加,但发挥的作用较小。进入新世纪,王义夫、周继红、李玲蔚、杨扬、姚明等明星运动员和民间人士相继加入国际体育组织,使得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主体更加趋于多元化。21世纪前,我国大型企业参与全球体育治理数量较少、参与积极性不高,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提档加速步入快车道,一大批体育企业加快了全球化、国际化发展的步伐,与中国体育军团一起走向世界体育舞台,在全球顶级赛事中频频登场。特别是最近几届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国际赛事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中国企业提供的体育器材设备、商业赞助鼎力支持。由此可见,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主体逐步从政府单一主体向政府、社会人士和企业等多元主体转变,多元主体的初步形成使得中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形式更加多样、方式更加灵活,更有利于我国与国际层面的各类全球体育治理主体对接。但相对而言,我国非政府力量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2.3 参与内容:从有限参与向全面参与转变

参与内容是国家参与全球体育治理能力的重要反应。回望过去70多年来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历程,可以看出在参与治理的内容上呈现出从有限参与向全面参与转变。全面参与主要是指参与内容和领域不断扩大。具体表现为:1)参与全球体育治理内容日益全面,参与领域不断扩大。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期间,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内容主要是贯彻和执行国际体育组织的制度、举办少量国际单项体育赛事、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运动技能培训和体育场馆援助,在退出国际奥委会后创建并举办第三世界国家参加为主的体育赛事。改革开放后,我国举办国际体育赛事数量大幅增加,对外体育援助规模扩大,积极参加各类国际体育赛事,加入了多个国际体育组织。进入新时代,我国继续加大申办大型体育赛事力度,增加国际体育组织任职人数,提供中国方案,参与世界反兴奋剂活动,创建了不少国际体育赛事,为全球提供更多体育公共物品。2)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内容从物质层面向思想层面发展。在参与全球体育治理内容快速扩展、不断增加体育赛事举办数量和对外体育援助等全球体育治理硬能力的同时,我国参与全球体育事务的重心也作出了较大调整,更加重视软能力的提升,主动塑造原有全球体育体系,在维护全球体育秩序的前提下,对全球体育规则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地方和重大全球体育问题解决上提出中国方案。

2.4 参与角色:从边缘角色向重要角色转变

参与角色指的是事件的参与成分在事件中所起的作用。扮演的角色不同在全球体育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就大相径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角色定位总体上呈现出从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变的特征,逐步成为推动全球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具体表现为:1)全球体育治理的作用越发突出。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空间较小,主要与第三世界国家开展体育交往,在全球体育事务中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弱。但重返国际奥委会后,我国开始真正走向世界体育舞台,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发挥的作用、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的数量和对外体育援助等方面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2)全球体育治理的引领能力不断增强。21世纪以前,我国虽然积极拓展国际体育发展空间,相继加入各类国际体育组织,但主要在西方国家设定的规则和议题下参与全球体育治理,参与全球体育事务的创造力和引导力不足。进入新时代,我国在全球体育治理的引领能力不断增强,在重大决策中提出了更多的建设性方案,着力打造主场赛事外交平台,在国际反兴奋剂、体育伦理等问题解决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3)全球体育治理的话语权持续提升。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很少有人在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担任关键岗位重要职务的人数就更为稀少,这也导致了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话语权的缺失。但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体育全面融入全球体育体系,我国对派遣专业人才到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非常重视,不论是任职人数还是担任重要职务的人数都有了大幅增加,为国际体育赛事派出的裁判员人数持续上升,国际体育话语权得到明显改善,这也使得我国在全球体育事务决策上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提出中国主张。

3 中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未来展望

70余年来,我国在全球体育治理中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仍然面临着思想引领能力较弱、国际体育话语权不足等问题,并且新时代国家战略和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我们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如何以发展的眼光展望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未来,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3.1 主动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外交大局,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重要支撑

我国在过去参与全球体育治理中始终与党和国家总体外交战略步调一致,为维护国家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中国外交与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的自我定位也从地区性大国向世界性大国转变,中国外交的整体风格转向奋发有为的大国外交[17]。这就要求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理念和实践也随之作出调整。1)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全球体育治理新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参与全球体育治理中坚持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主张超越零和博弈、非此即彼等思维方式,始终做全球体育发展的促进者。新时代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体育治理观,坚持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相结合,在确保国家核心利益同时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关切,构建体育命运共同体,促进各国体育事业共同发展。2)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支点,也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创新路径,自提出以来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对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体育的力量。3)紧密结合新时代国家外交战略。准确定位和充分挖掘体育在新时代大国特色外交中的角色和作用,继续配合好“金砖国家”“东盟10+1”“上合组织”等多边合作机制,全力举办和参加金砖国家运动会等赛事,发展同其他国家友好合作关系。4)通过办好体育赛事搭建主场外交平台。高度重视体育赛事蕴含的外交功能,通过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开展主场外交,利用好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杭州亚运会等国际赛事举办的契机,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提供支持。

3.2 不断加强非物质性体育公共物品供给能力,为全球体育治理提供思想引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全球体育治理中提供的体育公共物品日益增长,为全球体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尤其是我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物质性公共物品的能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全球体育公共物品的主要供给者。然而,我国在全球体育治理中提供制度、理念等非物质性公共物品还显得较为滞后。未来我国应该更加注重非物质性公共物品的供给。1)提高中国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引领能力。实际上正是由于西方价值观引导存在局限性导致当今全球体育治理“失灵”,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为夺取胜利不择手段等导致体育精神异化。与之相对的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倡导和谐、崇尚礼让、内外兼修等,在很多方面反应着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内容。新时代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并借助国际赛事平台、孔子学院等,采用多种传播手段,加快中国体育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为全球体育文化发展增添中国元素。2)加大全球体育治理的制度贡献。当前看来,我国在全球体育实践中制度方面的引导能力还较为薄弱,这也制约着我国全球体育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对此,我国要全面总结体育发展模式、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向世界各国分享,让中国经验全球共享。此外,加强对现存全球体育治理体系的塑造能力,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探索新的全球体育治理规则,为全球体育治理体系优化作出贡献。3)加强全球体育治理的理念供给能力。中国正快速成长为一个世界性强国,中国不仅需要提高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广度,更要提高理念创新方面的贡献力。为此,中国在全球体育治理中要积极提出中国主张、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传统全球体育治理理念,持续推动全球体育治理理念创新。

3.3 继续提升国际体育话语权,为发出中国声音提供有力保障

国际体育话语权是一个国家体育地位的重要体现[18]。参与全球体育治理需要国际体育话语权作为基础和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积极参与解决全球体育事务、增加向国际体育组织选派工作人员,国际体育话语权明显提升,但在竞技体育项目发展和管理、规则制定等核心领域仍然缺乏应有的话语权,使得我国时常处于被动失语状态[19]。因此,我国有必要不断加强国际体育话语权建设。1)扩大国际体育组织的参与度。国际体育组织是全球体育治理的重要平台,在国际体育组织中没有参与就没有发言权[20]。鉴于此,一方面要积极加入各类国际体育组织,着力提高国际体育组织参与度;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选派专业能力突出、精通国际体育规则、具备较强外语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到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此外,还要鼓励体育明星、企业家、社会公民等进入国际体育组织工作,增加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任职数和担任重要职务数。2)大力支持国际体育组织建设。积极支持和响应国际体育组织开展的活动和号召,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增加举办、承办全球性体育论坛和会议数量,紧密结合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等战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国际体育组织或分支机构落户中国。3)增强国际体育组织中的话语表达能力。通过对国际体育组织中话语接收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把握,研究其认知水平、心理规律和思维方式等,然后选择相应的容易使对方接受的话语表达方式,提升体育话语表达的效果。4)提高国际体育组织中的贡献率。我国要不断深化与国际体育组织合作,在国际体育组织事务中抓住机遇、积极争取、主动作为,提高规则制定和议程设置能力,尤其是在决定国际体育发展前景的重大决策、规则制定等核心事务中要勇于提出中国思路,破解世界体育发展难题,促进国际体育秩序向公正、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国际体育组织走向善治。

3.4 积极履行大国体育责任与担当,为全球体育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大国在当今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世界秩序的主导者,引领着世界发展的潮流和方向[21],同样大国在全球发展中也肩负着更大的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全球体育治理实践中始终履行大国责任与担当。随着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在参与全球体育治理中要一如既往地承担与综合国力相匹配的责任和义务。1)适度加大对外体育援助力度。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应做好对外体育援助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力所能及地为体育发展落后国家提供更多体育公共物品,通过体育物质性产品援助和人才培训等帮助其改善体育发展条件和提升竞技水平。2)合理增加申办国际体育赛事数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申办的国际体育赛事数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近年来,我国申办和举办的体育赛事数量又有了大幅增加、举办的赛事类型更加多样,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新时代我国应该适度增加申办国际比赛数量,这既有利于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搭建与世界各国沟通交流的桥梁,也有利于满足我国人民群众迅速增长的观看高水平体育赛事的需求。3)创新全球体育治理体系。在维护现有全球体育秩序的情况下,顺应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从人类共同体育利益出发,努力搭建国际体育赛事平台,优化全球体育赛事体系,建立全球体育交流合作新机制;通过创新治理理念、调整治理规则、塑造治理框架,推动全球体育治理变革。4)提高全球体育治理的精准度。重点聚焦全球治理重大难题,主要针对制约全球体育治理的兴奋剂滥用、奥运会超大规模化、奥运赛事体系改革、大型体育赛事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应对等难题,提出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促进全球体育持续健康发展。

4 结语

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沧桑巨变,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始终能够根据不同时代的国家利益需要和全球体育发展实际作出调整和变化,实现了从全球体育治理的舞台边缘逐步走向舞台中央的巨大跨越,对维护世界体育秩序和解决全球体育问题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70余年来,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呈现出始终坚持维护国家利益和顺应国家发展战略的价值取向、参与主体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参与内容从有限参与向全面参与转变、参与角色从边缘角色向重要角色转变等特征。当前,全球体育治理还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国际社会对全球体育治理变革的呼声不断提高,而全球体育治理改革离不开中国的参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要主动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外交大局、不断加强全球体育治理的思想引领能力、继续提升国际体育话语权和积极履行大国体育责任与担当,争取为全球体育治理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体育
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的数字化治理分析
基于“三次售卖理论”我国体育赛事营销模式研究
哈尔滨市冰雪体育赛事之都的实现愿景与实施路径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近年来体育认知研究进展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2016年最佳体育照片
我们的“体育梦”
畅聊体育赛事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