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条鱼

2021-06-08王族

花城 2021年2期
关键词:塔里木黑鱼北极

王族

烤鱼

A:认知

有一年在麦盖提县,我见到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吃烤鱼,他将整条鱼从嘴右边吞入,然后紧抿嘴巴不停地蠕动,一会儿便从嘴左边冒出一条完整的鱼刺骨,鱼肉已被他巧妙吃掉。问他吃鱼的本事练习了多久,他指了一下塔里木河说,他吃这鱼的爷爷时,就学会了这种吃法。又问他这种吃法是谁教的,他说他爷爷这样吃鱼,他爷爷的爷爷也这样吃鱼,不用教,一出生就会。

离那吃鱼少年不远处,有一户人家,仅住有一位年迈老太太,我见到她时,她与一只猫依偎在一起,犹如一位女巫。据说她从不吃饭,连猫也不喂一次,不知她和猫靠什么活着。我本想询问,但她双目紧闭,已经入睡,我便悄然退出门去。在她家院子里无意一瞥,见院中有整齐码放的鱼骨刺。想必那些鱼骨刺已存放多年,不仅蒙尘,且有枯朽之感。我想老太太是靠吃鱼活着的,但她那么年迈,如何从塔里木河中打得出鱼?

我正在看那些鱼骨刺,那只猫从屋中窜出,刷的一声跳到鱼骨刺上,做出警惕守卫状。我对猫笑了一下,它抖动了几下胡须,双眼中除了原有的幽冥之光外,没有别的神情。此猫乃好猫,守着年迈老太太,到了相濡以沫的地步。于是,我又对猫笑了一下,才转身离开。

后来,我打听到了那位老太太吃鱼的真相,在河边烤鱼的人多知道她的情况,听得猫叫便甩过去一两条烤鱼,猫叼回与她共吃,如果一次吃不完,便存放起来以俟时日。

新疆的老人吃东西,往往出人意料。我曾在和田见过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每日不吃别的,仅吃几个核桃,喝几碗黑砖茶。在吐鲁番,曾见一位老人在五月间只吃桑葚,对别的饭菜一口不动。我先后问过两位老人能吃饱吗?他们的回答惊人的一致:人老了,要找对适合自己吃的东西,多少吃一点,活得长久。现在碰到这位老太太,便相信她每天吃几口烤鱼,便可活命。

刀郎人的烤鱼皆出于塔里木河或沙漠中的海子,有一年在阿瓦提,见到一人肩扛一个鱼叉,问他去干什么,他说去划卡盆下海子。我知道卡盆就是木舟,被刀郎人专用于打鱼。海子的生成往往有两种情况,或是塔里木河水溢出后形成,或是沙漠中的蓄水,其规模都不大。当时想问问海子中的鱼的情况,但那人脚步太快,转眼便已走出很远。等到他在中午返回,便见他手提十几条鱼,最大的有两三公斤,最小的也有一公斤左右。我感叹他一天能捕到这么多鱼,不料他一笑说,今天捕到的鱼比这些还多呢,刚才和朋友在河边生火烤吃了一顿,已经有七八条进了人的肚子里。

那天下午,我随那人划卡盆在塔里木河中打鱼。那人说起探险家斯文·赫定的故事,说那个姓斯的老头儿,当年就是坐着他这样的卡盆在塔里木河上来来去去,把新疆的很多老故事都带到了外国。看得出,他所说的“老故事”指的是斯文·赫定对西域的考察。我正与他聊得起劲,他却突然将卡盆稳住说,鱼来了!我细看河中,并没有一条鱼的影子,但他神情颇为严肃,将渔网撒进了河中。河中果然有鱼,少顷,他将网提出水面,便有几条大鱼在网中扭动。看来刀郎人打鱼久了,能够听出鱼在水中的动静,下网收网都不会落空。

刀郎人在塔里木河捕到的鱼多为大鱼,如果不用红柳和胡杨树木生火烤,味道便不好。有人想吃小鱼,問了几人均摇头,此处全是大鱼,吃小鱼得去别处。

我们坐在河边聊天,见河中有鱼骨泛着白光,是人们在河边吃完烤鱼,手一扬把骨头扔进了河里。真是不应该,那样做既对不起鱼,又有污河水。正在感叹,见几条鱼游来,看见那鱼骨便倏然游走。

大家看着河中的鱼骨,都不说话。

B:食单

烤鱼的做法,常见的有两种。一是用槽子烧好炭火,像烤羊肉串一样,交替翻烤鱼的两面。鱼少脂肪,被炙烤时不会冒出油脂,且会逐渐收紧,呈现焦黄之色。因调味之需,快要烤熟时撒上椒盐,其外在又隐隐呈微红色。食客亦可根据自己口味,撒辣椒面或孜然粉,食之肉质果脆,味道烈酥,口感舒爽。

另一种做法是从河中捕出鱼后,即在岸边生火炙烤。此做法在新疆的塔里木河边多见,人们先捡来胡杨树枝、梭梭柴或红柳树枝等,立成堆点燃。随后,将鱼去除内脏后洗净,用刀把鱼切开,使其呈扇面状,用一根红柳枝从鱼尾插入,慢慢穿至头部。等到火燃起,把鱼插在大火旁炙烤。鱼因为在红柳枝上被摊开,等一面烤一会儿后,便翻转烤另一面。因为是在野外,常常只撒上精盐,但此类烤鱼鲜嫩,所以仅有一把盐足矣。待将鱼反复翻烤,慢慢便散出香味。观之鱼上有焦黄色,便是已经烤熟了。取下手持红柳枝,慢慢将整条鱼食之,是痛快的吃法。

有一说法,烤熟的鱼不可用刀切开吃,那样会不吉利。

五道黑

A:认知

因为身上有五道黑鳞,故得名“五道黑”。

有人在额尔齐斯河下网捕得二十余条五道黑,收网后在岸上将它们倒出,只觉得眼前有黑色弧光闪烁,一愣后才明白,是鱼身上的五道鳞太明显,闪出了那样的光影。五道黑的力气不小,在挣扎中蹦跳得很高,被它们撞碰到的小草东倒西歪,晃出一片幻影。有一条五道黑的运气好,蹦跳了几下居然落入河中,奋力一游便潜入深水中去了。

五道黑的嘴小,有人见一条五道黑在水中吃一根水草,像是用上下唇含着在慢慢品尝。它虽然吃得非常缓慢,但却沿着那根水草一直在吃,慢慢地便见那根水草在变短,而五道黑在向前移动,把一种缓慢的持续展示得令人叹为观止。吃完了上一根水草,那五道黑游向下一根水草,却不再吃了,像是要记住其特征似的看了一会儿,然后尾巴一摇便游走了。有一人看过那一幕说,五道黑这种鱼有两点让人一看明白,一是它们饭量不大,一次吃一根水草就饱了;二是吃着这顿就想下顿,明天一定会来吃它看中的那根水草。那人看得仔细,总结得也很到位,但那条五道黑在第二天是否去吃了那根水草,就不得而知了。

虽然五道黑比起大红鱼要小得多,但也不是最小的鱼,一般都在半斤左右,如果用于家庭红烧,一条足矣。五道黑身上的五道黑鳞亦有奇事,有的五道黑鳞一刮就掉了,让烹饪者觉得可惜,如果能把那么好的鳞留住,端到桌子上岂不是更有面子。但有的五道黑鳞下面的印记却牢固得很,烹饪者把上面的鳞刮掉,下面便是五道显眼的鳞印。食客们一看见那五道鳞印便兴致高涨,饭桌上的气氛就活跃起来了。

前些天与别人说起五道黑,有一人说如今在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流域打鱼的人,网撒下去半天也空无一获,但以前却不是这样,人用脚都能钓上五道黑。问及原因,他说以前的人赤脚踩入河中,因为五道黑太多,便纷纷去喙人的脚丫子,但它们的嘴太小,任凭怎样啃咬,人都没有感觉。当然人们不会白让它们啃咬,他们慢慢向浅水处移动,引诱五道黑过去,一弯腰便抓住一条扔回岸上。五道黑是有智力缺陷的鱼,眼见同类已丧命于人手,但却不知道逃避,反之却仍然把嘴伸向人的脚丫子去啃,于是便被人们抓了一条又一条,有时候甚至会被抓得一条不剩。

这些年,因为五道黑很好吃,加之又太容易被捕到,所以人们便不停地盯着它们,以至于餐桌上的五道黑多了,水中的五道黑便少了。有一钓鱼者在河边等了半天,才钓上了一条又瘦又小的五道黑,看它一副可怜的样子,那人发善心将它放回河中。那人遂感叹,现在的河水也被人祸害得差不多了,就连五道黑也变成了这样。那人起身准备离去,但那条五道黑却游至岸边的水中,用尾巴在水中搅起一圈圈涟漪。那人再次感叹,五道黑啊五道黑,我可以放你,但别人未必会对你发善心,你还是赶紧游走吧!说着捡起一块石头扔进河里,那条五道黑才游走了。

阿勒泰的朋友说,现在如果想见到五道黑,只能在冬捕的日子。有一年听闻福海要在乌伦古湖中举行冬捕节,便专门去看。因为是大型活动,湖面上人山人海,似乎要一次把湖中的鱼捕捞干净。听得有人说,在这个海里,东海的鱼比南海的鱼多。从他的话中才知道,福海人把乌伦古湖称为“海”,把去湖边都说是去海边。原以为这是福海人的可爱之处,但站在湖边向远处看,结冰的湖面一直延伸到了天际,便觉得那湖确实应该被称作海。

人们早已在湖面挖出口子,把渔网撒了下去,等到了一定的时辰,便十余人拽一网拉到了冰面。但网内却空空如也,翻来翻去仅有几条小鱼。湖上有好几个地方都开口子下了网,但都收获甚微。是鱼少了,还是鱼变得难打了?有人说,是天气不好让今天的人打不到五道黑,如果天气好一点,一网下去就能弄上来一大堆五道黑。但愿那人说的是真的,亦希望明年的冬捕节能有好天气。

再次见到五道黑,是在额尔齐斯河边。五道黑除了生存于乌伦古湖外,也就只有在额尔齐斯河中可见到。我们用柴火燃起一堆火,准备在河边烤羊肉串吃,不料好几条五道黑从河中迅猛跃出,翻出耀眼的鱼肚白,然后摔回水中。我们被吸引过去看水中情况,发现五道黑是因为见到火光后变得兴奋,遂做出了反常举动。我们觉得有趣,便想再玩几次,但无论我们将火燃得多么大,却没有一条五道黑跃出水面。直至我们将羊肉串吃饱,岸上的火光渐熄,河面上也没有任何动静。

我们猜想,也许五道黑初见火光时,从目光到内心都很兴奋,便跃出了水面。不知水中的鱼有没有喜怒哀乐,但它们跃出水面后奋力向上的姿态,欢快摆动的尾巴,都让人觉得它们颇为兴奋。但那样的情景多在夜黑月升时出现,现在它们被岸上的火光吸引,遂又难抑兴奋跃出了水面。但火光不比月光皎洁,甚至颇为刺眼,所以它们看过几眼后便再无兴趣,复又潜入了深水中。

此事怪吗?要说怪,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五道黑见到明亮光芒时,为何会如此反常;要说不怪,亦因为五道黑想跃便跃了,于它们而言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有一人说起某一年的一件事,当时有牧民的羊群转场至额尔齐斯河边,要经过河上唯一的那座桥才能到对岸去。羊太多,只能在岸上排队等待。不料半夜下起大雪,牧民和羊群皆惊恐不安,遇上那样的天气如不尽快想办法,一场寒流会让羊群大批倒下,弄不好还会冻死人。正在焦虑时,就听得河面传出声响,有多条五道黑影跃出水面,旋转几下后复又落回水中。无火亦无月光,五道黑为何会突然跃出水面?牧民走到桥上去看河中动静,天虽然黑咕隆咚,但仍可看见有成团的五道黑争抢着在跳跃。牧民弄出的动静惊扰了它们,它们转了几圈后,便贴着河底迅速离去。

还没等牧民弄明白事情的缘由,月亮出来了,雪夜中的月光像暗自移动的刀剑,穿过黑暗,亦穿过大雪,然后落入大地。整个额尔齐斯河被月光照亮,变得幽静而清晰,似乎要用巨大的脊梁将黑夜驮起。牧民于是明白,五道黑是因为感知到月亮要出来,才跃出了水面。很快,牧民想起年长者曾说过,雪夜出来月亮,大雪必将在天亮前停息。牧民吃了定心丸,等待天亮继续踏上转场的路途。

次日早晨,大雪果然停了,牧民赶着羊群顺利过了额尔齐斯河。

B:食单

有人将五道黑从河中捕出后,即在河边用河水炖煮。他们将此称之为原水煮原鱼,图的是鱼肉嫩爽,汤水新鲜。在河边炖五道黑,椒蒿和薄荷是现成的,揪上几把放进锅中,颜色便有白有绿有黑,汤则更加鲜美。

因为无刺,夹起一块肉咀嚼,有嫩滑鲜美的肉质感。其最好吃的地方是腹部,用筷子一夹便是一块肉,吃起来感觉分外不同。肉质被炖煮后白腻细嫩,尤其是肥厚的地方,用筷子挑开便是一块肉,咀嚼有酥软和嫩滑之感,带来难得的口感。

无论红烧、干煎、清炖、油炸和烧烤,都要少放调料,才能让鱼肉保持本质味道。尤其是清炖,切不可放香菜和葱花,否则会让鱼肉变得涩苦,汤也会辛辣,喝一口便会把碗放下。

有人煎炒五道黑时用番茄酱制酸,不用糖,而用蜂蜜制甜。同时,不放味精,并以辣椒、孜然做菜引子,做出的五道黑有红、金、绿、白等颜色,而且味道不淡不浓,既保持了五道黑的原味,又增加了甜酸辣的独特味道,且样式新颖,受食客们大加赞赏。

北极茴鱼

A:认知

新疆人嫌北極茴鱼叫起来麻烦,而且没有新疆特点,便把“北极”二字去掉,直接叫茴鱼。也难怪,吃北极茴鱼的人,大多都是额尔齐斯河流域的牧民,他们将所有鱼的名字都用一个“鱼”字称呼,如果让他们天天把北极茴鱼这一称呼挂在嘴上,一定听上去很怪。

当然,民间有民间的称呼习惯,如果一种东西的学名文绉绉的,加之又不好记,人们就会给它起一个通俗好记的名字。譬如北极茴鱼,就有花棒子、斑鳟子、棒花鱼等别名。这三个别名亦有渊源——北极茴鱼在幼时,身上会长出白色斑点,长大后那斑点由白变黑,人们便顺嘴把“花”“斑”用到它们的别名中。而棒花鱼一名中的“棒”字,则是因为它们游动时将躯体绷得很直,且不摆动翅与尾,像一根木棍似的直挺挺向前,所以人们用一个“棒”字给它们命名,叫了“棒花鱼”一名。

多年前听说过有关北极茴鱼的一件奇事,有几人,在额尔齐斯河捕得一鱼,那鱼却从盆中蹦出,落地后出声,如婴儿哭泣。那几人皆怜悯,便放其入河。眼见它入水后,摇头摆尾,悠悠然游走。当天,出了奇事。有一人见那鱼仍在食盆中,便双手捉取啖之。那鱼多之又多,吃到最后,似是仍无减少。旁人看到的,却是另一情景:那人一脸愣怔,举着那空无一物的食盆,用舌头在舔。后那人终于清醒,见手中食盆空空,然而他更疑惑,既没有吃一口,为何腹腔之内,有饱食后的撑胀之感?

北极茴鱼捕食时,像是极有耐心的狙击手一样,总是长久等待,一旦昆虫和软体幼小生物出现,便从斜刺里突然冲出,把它们一口吞入。它们的游动速度极快,常在水底闪过一团影子,便已不见踪影。有人说北极茴鱼并非胆小,而是谨慎过度,就像人们常说的见风就是雨的人一样,把预料的可能在内心无限放大,目的是把风险降低到最小。曾有一人见到一条北极茴鱼,他折下一根树枝拂向水面,意欲逗那北极茴鱼一下,不料树枝尚在半空,北极茴鱼已在水中快速穿出很远。不仅如此,就连附近的北极茴鱼也感觉到了危险,皆迅速向别处逃去。

但它们也有安静的时候,如果游累了,或者遇到合适的树洞和石缝,就会钻进去藏匿。而柔软的泥沙,亦是它们让自己休息的好地方,它们会安静卧下,一动不动的样子像是在假寐。它们虽然性情凶猛,但智商却并不高,钻入树洞和石缝后,往往只将头藏起来,把尾巴露在外面不管。它们的这一缺点往往会带来致命的危险,捕鱼者盯住它们的尾巴,要么用渔叉将它们叉住,要么用手顺着尾巴摸进树洞或石缝,便可把它们拽出。对捕鱼者来说,一条活蹦乱跳的北极茴鱼,就是当晚的一顿美餐,所以他们不管它们如何挣扎,一石头砸在它们脑袋上,它们便不再挣扎。北极茴鱼被捕捉后往往会挣扎很久,如不迅速让它们毙命,会被它们烦死。

它们在一年中有两次洄游,第一次在春季天暖时,性成熟的北极茴鱼便躁动不安,于是它们集群游到清澈缓慢的水流中,在那里互相追逐交媾。情欲的最直接结果是孕育。北极茴鱼产下的鱼卵,会黏附在河底的砾石上面,它们一直守护在附近,直至孵化出一条条小北极茴鱼,才会离去。北极茴鱼的第二次洄游在秋末,为的是安静度过冬天,于是便游到溪流下游,在那里度过漫长的冬季。小溪虽然安静,但却不是栖身的最佳处所,譬如因为水浅透明度高,它们便常常被捕鱼者发现,不久就被捕到扔到雪地上,在蹦跳间把地上的积雪掠起一片雪浪。捕鱼者为此总结出捕捉北极茴鱼的规律:秋在大河,冬在小溪。

有一年在额尔齐斯河边,阳光自水面反射出的光芒犹如刀子,加之水波漾动,那光芒便一会儿刺入水中,一会儿又穿梭而出,像是要刺入天空。如此炫目的环境,警觉性极高的北极茴鱼是不会露头的,它们恐怕早就游到水底或避光的地方躲了起来。那件事后便明白,虽然北极茴鱼好吃,但却难觅其踪影,只有合适的机会才会碰到。

当晚宿于一户人家,男主人说他曾观察过北极茴鱼,发现它们是有意思的鱼种,说起来很有趣。我们请他说说,他点了一根烟边抽边说,北极茴鱼那些家伙很凶猛,是鱼类中的拳击手。他见得北极茴鱼多了,以为只有它们欺负别的鱼,别的鱼从来不敢欺负它们,但有一次他见到几条北极茴鱼被一条狗鱼追赶,才知道它们也有害怕的时候。那条狗鱼大而凶猛,如果它咬住北极茴鱼,定会一口咬成两截。

大家感慨,看来北极茴鱼的死敌是狗鱼。那人说,虽然北极茴鱼的力气不及狗鱼,但智慧在狗鱼之上,那条北极茴鱼逃过一阵后,突然一改逃跑的态度停在了一块石头前,回头盯着狗鱼似乎做出了迎击状。狗鱼大张着嘴冲过去,北极茴鱼往旁边一躲,狗鱼咬在了石头上,疼得浑身乱颤,而那条北极茴鱼则从容逃走。我能想象出那样的情景,狗鱼的牙很厉害,所以它们常常恃牙傲物,觉得没有什么不能咬,北极茴鱼正是利用了狗鱼的这一弱点,让狗鱼吃了苦头。狗鱼在那一刻用力太猛,加之又因为牙齿太过于尖利,恐怕被石头磕掉了。没有了牙齿的狗鱼,在余生将忍受多大的屈辱,我就不得而知了。在平静的水域,在看似温柔轻盈的鱼群之中,不知发生了多少惊心动魄的争斗和死亡,一条鱼与另一条鱼之间,往往是一者生,另一者就必须得死。这样的生死布局,与历史多么相像。

那人说北极茴鱼另有一事,它们在春季求偶时,好几条雄鱼常为争夺一条雌鱼打架。鱼打架是当地人的说法,指鱼类在水中为情欲引起的冲突。几番下来,体弱的雄魚会迅速败下阵去,最后只剩下两条雄鱼,把水中植物冲撞得东倒西歪,连泥沙也被搅起,将它们淹没得不见了。岸上的观察者断定它们会出来,过了一会儿,它们果然从泥沙中钻出,复又纠缠在一起。它们在眼中都不容许对方存在,只有把对方打败,自己才有接近雌鱼的机会。

而那条雌鱼,却早已不知去向。

B:食单

北极茴鱼的肉质瓷实,做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火候,否则鱼肉会变老,吃起来如嚼干柴。如果是清炖,鱼块被煮得浮起后,再炖煮两分钟即可;如果是红烧,用热油炸两分钟,再次入锅煎两分钟,超过这个时间便不好吃。

红烧北极茴鱼不麻烦,把活鱼杀后洗干净,切成块状,放入沸水中略微烫一下,洗去表面藏物,然后把炒锅放在旺火上加热,倒入食油烧热,将茴鱼排放锅内略煎一下,放葱、姜、酒、老抽、糖、味精、胡椒粉和水,等到煮开,用小火焖熟后再用大火收汁到稠浓,淋麻油就可以起锅装盘。如此做出的北极茴鱼,颜色红泽鲜亮,味道咸中带甜,口感软糯浓郁,是我从未品尝过的味道。

有一种叫“绿茶北极鱼”的菜,先将北极茴鱼放入油锅煎至八分熟,捞出放置一边。然后,将绿茶用开水泡开,把茶叶捞出,放入油锅中过油,炸出茶香后,捞出后放在鱼身上。最后,把茶汤勾芡,淋在北极茴鱼上,即成。此做法可让人品出茶香、鱼香,且味道浑厚古朴,香醇诱人。

煎炸北极茴鱼,则要先用姜丝和料酒将鱼腌制十分钟,然后用土豆淀粉加面粉、米醋、胡椒粉、蜂蜜(或白糖),柠檬汁,放盐后搅成匀容的面糊,将鱼的里外裹一层。等油烧到七八成热,即下锅,在煎炸过程中要将两面煎熟。这一步骤不需要多长时间,炸到蛋白凝固,鱼身成浅金黄色即好。出锅后放凉,就可以吃了。有人喜欢在食用时挤上一些柠檬汁,味道分外不同。

赤梢鱼

A:认知

又名红尾鱼,因其背、尾和腹部的鳞片艳红夺目,常被人一眼认出。

凡可食的鸟兽,被人熟知并非是好事。譬如赤梢鱼,但凡人们见到水中闪过红光,便大叫,快来抓,有赤梢鱼!但赤梢鱼游速极快,抓鱼者照准它们的红鳞扑下,它们却早已不见了影子。人们于是明白,它们名字中的“赤梢”二字不是白叫的,首先它們性情凶猛,一有情况便迅疾而动;其次它们身形细瘦,游动起来十分利索;再次它们力气较大,虽然看上去皮包骨头,但是一动,身体里的力量会像闪电一样喷发出来。

有如此之多的长处,它们可谓是鱼中快手,水中风行者。

一位朋友说,他有一次在乌伦古湖,见过一件奇事。当时,湖上在刮大风。那风掠过湖面,湖水便喧响,并涌出粗硬的棱线。在那一刻,风似乎有嗓子在唱,亦有身体在动。他们正为风诧异,却见湖中有赤梢鱼跃出,在空中扭动几下,然后跌入湖中。那一刻,湖面一片喧响,一条条赤梢鱼闪出好看的光芒。看足了热闹,便打听赤梢鱼跃出的原因,但问来问去,却无一人知道。朋友便固执地认为:赤梢鱼喜欢大风,故跃出湖水,喝风。

赤梢鱼原产于欧洲,在中国仅出现在北疆一带,应该是从北冰洋洄游,沿额尔齐期河和伊犁河游入了中国。鱼类的洄游很有意思,它们不远千里万里游动,虽然不知道要去何地,但天气变化,尤其是水温带来的贴身触觉,让它们敏感地意识到,到了要远行的时候了。洄游大多是逆流而上,遇到险滩、激流或险流,它们都必须克服。鱼类的洄游没有半途而废的,亦不会在某一处停留不前。曾看到一个电视专题片,有一种鱼洄游时遇上一群棕熊,棕熊扑入河中扬起大掌啪啪的抓入河中,有的鱼闪开了,有的鱼却被抓个正着,被棕熊塞到嘴里一咬便成为两截。但棕熊并没有多少收获,那鱼群快速向前游去,很快把棕熊扔在了身后。

赤梢鱼在阿勒泰、塔城和伊犁的河流和湖泊中扎下根后,繁殖出大量鱼苗,从此新疆就有了赤梢鱼。听新疆的老人说,以前赤梢鱼很多,有时候因为它们集群式游动,会让河中红光一片。它们身上的红鳞太显眼,人们一看见水中有红光,就知道一定是有赤梢鱼出现了。有一位牧民骑马在额尔齐斯河边走,马突然惊恐嘶叫,差一点把他从马背上颠下来。他无论怎样拉缰绳,那马却总是无法平静。他一瞥,看见河中有一片红光,才知道马受惊的原因。待他把马头拉到一边等了很久,那红光才消失了。但那马却不敢去看河水,只是低头不停地喷着鼻息。马怕赤梢鱼红鳞的消息传开,以后牧民但凡转场,都要弄清楚额尔齐斯河中是否会有赤梢鱼经过,如果有,他们哪怕等上几天,也不着急上路。

赤梢鱼和狗鱼一样,专食比它们小的鱼类。有一人在额敏河边,看见一群赤梢鱼正在捕食一种小鱼,他细看之下发现,赤梢鱼的嘴很大,一张一吞,一条小鱼便不见了。那人回去准备了渔网,第二天到了额敏河边一看,赤梢鱼一夜间在河底的卵石上产下大量鱼卵,正躲在一旁在观察动静。那人想起他爷爷曾给他说过的一句谚语:路边的敖包不能动,怀孕的母狼不能打。便转身提着渔网返回,没有对任何人说出有赤梢鱼的消息。

我二十年前在库鲁斯草原,听说额敏河的几条支流近几日要被截流,人们准备捕捞一次赤梢鱼。截流捕鱼是人们常用的办法,从上游让河流改道,下游很快就干涸了,鱼便白花花地铺在河床上。草原上的河流都不大,每到鱼类洄游或多游时期,便用截流方式捕捞到不少的鱼。那天,我们刚好去一个山冈上看“恰秀”活动,远远地便看见一大群牧民围着一位年迈的老太太,有两位身着哈萨克族少女抬着一块餐布,上面放着奶疙瘩、方块糖、水果糖、包尔沙克等,我们刚走到跟前,就听得有一人高喊了一声,那老太太抓起餐布上的东西用力撒向空中,待落下后众人便去抢吃,场面颇为热闹。“恰秀”是哈萨克族的一种习俗,草原上遇到喜事,人们便举行“恰秀”庆贺;或来了尊贵的客人,人们亦以“恰秀”形式欢迎。在“恰秀”中向空中撒食物者都由年纪较大、儿子齐全、丈夫健在的年迈妇女承担,寓意幸福圆满。参加完“恰秀”,我向下一看,便看见额敏河从库鲁斯草原穿过,像一条洁白的哈达横穿额敏镇,然后从塔城市外流经而过,注入了塔吉克斯坦国。下了山冈走近额敏河,发现它虽然不大,但流势沉缓,像缓缓前行的骑手。有一首萨满歌曾唱道:马头的金色力量,羊头的棕色力量,渗透了你的脊梁。说的就是河流,亦是对河流的赞歌。

第二天,我跟随兵团的几位农工,扛着网兜,提着水桶,去截流的小河中捕捞赤梢鱼。截流在先一天在上游已经完成,但截流后的河水还未干涸,虽然隐隐可感到有鱼在动,但不能肯定是否有赤梢鱼。一位农工说,肯定会有赤梢鱼,因为他们是看到赤梢鱼后才截流的;赤梢鱼虽然厉害,但是它们没有翅膀,飞不了。他那样一说大家便放心了,虽然眼前的河床上仍有存水,但是捕捞一定不会费事。我们在河边做准备工作,也许是因为我们弄出了动静,成群的赤梢鱼便挣扎蹦起,将本来就不多的残留水搅得浑浊起来。农工们便用盆子往外舀水,有鱼被舀入盆中,他们便连鱼带水倒在岸上,水渗下去后,便剩下白花花的鱼。大家看到它们身上有红鳞,便一阵欣喜,河中果然有赤梢鱼。

仔细端详待毙的赤梢鱼,发现它们眼中有神,有人走动,它们的眼神便跟着移动。这是赤梢鱼的一奇,别的鱼没有这样的反应。我想,但凡眸子灵动的兽类,心理感应一定灵活,看来赤梢鱼是会观察和打量这个世界的鱼。但是它们已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无论鼓胀的鳃部是愤怒,还是奋力蹦出的一跳是挣扎,都无法回到水中遨游。作为鱼,它们的生命将休矣。那条被截流的小河中的赤梢鱼被全部捕捞上岸后,却出现了一个奇异的现象,河床上的水在短时间内便干涸了。难道是有赤梢鱼,水便不干,而没有了赤梢鱼,连水就迅速干涸?谁也说不出具体原因,便一脸疑惑离去。

我们离开额敏河后,传来一个消息,有一人在前一天没有捕捞到赤梢鱼,第二天又去额敏河边碰运气,不慎脚下一滑踩入小河的淤泥中,惊得一群赤梢鱼蹦跳而起。原来那群赤梢鱼在前一天藏在淤泥中,躲过了人们的捕捞。如果它们再躲一天,人们就会在上游恢复河水,到时候它们就会获得生机。但它们运气不好,躲过了很多人,却因那人的一个趔趄又坠入命运深渊。那人从容地将淤泥中的赤梢鱼全部捕捞,提起试了试,感觉有二三十公斤,便颇为高兴地提了回去。

在另一事中,几条赤梢鱼却因艳红夺目的鳞片侥幸逃过一命。有一人带小儿去截断小河,意欲把赤梢鱼困在断流的一侧,然后唾手可得。父亲在一边忙碌,让小儿堵住小河出口以防赤梢鱼逃走。父亲忙毕断流事,待河水流尽,却不见一条赤梢鱼。那小儿支支吾吾地说,他看见赤梢鱼的红鳞好看,在刚才放了它们。父亲一股恼怒直冲头顶,但看见小儿一脸童稚可爱之情,遂被感动,便挖通了那条小河。

B:食单

赤梢鱼瘦且小,饭店的菜单上多不见名字,其多见的食客在乡间,做法有酱焖、清蒸、糖醋、煎炸和清炖等,做得最多,最好吃的是红烧。因为小,便无须先油煎,而是直接放入热油中,煎少许时间后,放葱、姜、蒜、料酒、老抽、味精、胡椒粉和水,用大火收汁。此类做法须注意一点,因为用油煎后并不出锅,所以要少放油,否则食之会有油腻之感。

上桌时,一盘装两条或四条,或者更多,凑成双数图吉利。每两条的头尾,各对着一个方向,美其名曰比翼双飞。人吃鱼,经常会起一个有生机的菜名,让人觉得那鱼似乎还有余生,可活出生命的价值。

赤梢鱼的肉很紧,吃时须用筷子挑开,才能夹起一块鱼肉。但赤梢鱼的刺少,一旦挑开肉便将刺暴露出来,接着用筷子将刺拔除后,便可放心地吃。吃过一块肉后,会发现赤梢鱼有嚼头,其肉瘦,且少脂肪,肉质银白细密,口味地道,是别的鱼不具备的独特之处。

最好的吃法,是做成咸鱼,既有熏肉一般的味道,又加之肉质瓷实,无论是干嚼,还是加调料烹饪,都味道极佳,会带来独特的口感。

黑魚

A:认知

身上太黑,故得名“黑鱼”。

黑鱼在西北黄河中颇多,尤其是在宁夏流域,曾有一段时间泛滥。之所以说黑鱼多了是泛滥,是因为黑鱼有一个让人头疼的习性,它们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但凡出现在一地,水中生物及幼虫、蝌蚪、小虾、仔鱼等,至于鲫鱼、餐条、赤眼鳟、泥鳅及各种幼鱼,被它们碰上会被吃得一干二净。所以人们常会说一句话,黑鱼亮相,其他鱼遭殃。

黑鱼是乌鳢的俗称,又名乌鱼、生鱼、财鱼、蛇鱼、孝鱼、黑月、火头鱼等。《神农本草经》将乌鳢与石蜜、蜂子、蜜蜡(蜂胶)、牡蛎、龟甲、桑蜱蛸、海蛤、文蛤、鲤鱼等同列为鱼中上品。黑鱼的骨刺少,含肉率高,而且营养丰富,比鸡肉、牛肉所含的蛋白质都高。黑鱼作为药用具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等功效,尤其是外科手术后,食用黑鱼具有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黑鱼是有来头的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鳢首有七星,形长体圆,头尾相等,细鳞、色黑,有斑花纹,颇类蝮蛇,形状可憎,南人珍食之。”乌鳢头顶有七颗星状的印记,是一个吉祥的说法,它们在夜晚会朝向北斗星方向,乃是吉兆。但是人们却觉得以黑鱼之凶残,以及对水域环境的破坏,怎能与乌鳢的吉祥说法同日而语?为证实这一说法,人们捕捞到黑鱼后去看它们的头,有的确实有七颗星状的印记,有的没有,想必是还没有长出来。细想一下,倒也没有必要与黑鱼的凶猛习性过意不去,水域世界亦非安逸之地,适者生存的老天布道,黑鱼也别无选择。

黑鱼不但凶猛,而且智商在鱼类中也是佼佼者。它们捕食时从不追赶猎物,而是潜伏在水质浑浊、水草丛生的浅水地带,高度注视四周的动静。如果在水质清澈、水流缓慢或平静的地方,则多隐蔽在水草下面或静止的水层中,一旦发现有鱼类等适口活饵,便静静窥视,等待对方游到它们附近时,以突然袭击的方式一举咬住吞食。黑鱼还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如果饥饿难耐,便一扭头把比自己小的黑鱼一口吞食。它们的食量大小与水温有关,尤其在夏季水温高时颇为贪食,摄食量也随之增大。

黑鱼有护幼的习性,每逢繁殖季节,雌雄亲鱼将产卵地点选择在沼泽、湖泊、水底、小河等的水草丛中的岸边,或是长有芦苇的浅水滩中。产卵前,亲鱼共同衔取水草或植物碎片,构筑出一个环状鱼巢。产卵后,一对亲鱼或仅雄鱼潜伏于鱼巢中,或巢的附近守护鱼卵,不让别的鱼类或蛙类靠近,以免鱼卵受到伤害。待仔鱼孵出,亲鱼便守护于其左右,直至它们能作垂直游动才会离开,但它们只限仔鱼在鱼巢附近游动,若有其他鱼类或蛙类企图偷袭仔鱼,亲鱼会全力以赴共同驱赶。幼鱼成群游动时,亲鱼一后一前加以保护。有来犯者它们必决死战,常是雄鱼先上阵,若失败(例如被钓鱼人钓走),过了片刻雌鱼又挺身而出,继续保护幼鱼。它们前仆后继保护幼鱼的举动,壮烈之至。

黑鱼凶则凶矣,但却有铁血柔情之举。譬如它们被称为“孝鱼”的来历,就有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雌鱼每次产卵后,都会失明一段时间,并无法觅食。不知是否出于母子天性相通的原因,仔鱼似乎知道雌鱼是为了它们才失明的,如果没有东西吃会被饿死,所以仔鱼便争相游进雌鱼的嘴里供它吞食,直到雌鱼复明才会停止,而此时的仔鱼已经所剩无几。此为黑鱼之孝的一说,另有一说,雌鱼复明后会绕着仔鱼出生的地方一圈圈游动,似乎在祭奠仔鱼们的舍身饲母行为。知道这一详情的人一般不吃黑鱼,如果捉到都会放回河中去。

新疆的黑鱼,多生长于额尔齐期河和乌伦古河流域,在别的地方则不见它们的影子。黑鱼之所以黑,与它们的生存习惯有关。它们喜欢待在水底的泥沙中,如果不动,身上便被泥沙覆盖,不易被发现。时间长了,它们的皮肤被泥沙浸沁,犹如染上浓墨一般乌黑。不仅如此,它们还很像蛇,尤其是腹部的鳞纹与蛇纹极为相似,一动便闪出让人惊愕的光影。黑鱼具有很强的跳跃能力,当天气闷热,它们往往会跃出水面,沿岸边爬行逃逸;下雨涨水或有流水冲击,它们也会从水中跃起向前跳蹿而去。黑鱼还能在陆地上滑行,它们离水后可活三天之久。

无独有偶,《酉阳杂俎》中记有一种鲵鱼,亦是能在陆地上存活的鱼。它们长有四足,其尾颀长,有上树本事,从水中出来,此刻便至树冠。天旱时,它们在河中喝足水,后又口中含水,上山藏匿草中。如有鸟飞过,便张嘴引诱鸟来饮水,然后将鸟吸食。吸食时,还会发出婴儿般娇憨声。人们捕到鲵鱼,必先缚于树上,凶猛鞭之,待其皮下脂肪如汗涌出,方可烹饪食之。如不遵此方法,食之必然中毒。

黑鱼的黑在游动时最为显眼,一动则带出一团黑影,似乎让河水也变了颜色。但它们不爱动,所以那黑影常常只是倏忽一闪,便连同鱼一起消失。随后,便再也看不见它们游动。有一人观察过黑鱼躲藏进泥沙的全过程后,断定黑鱼有一习惯,即它们不愿惹事,无论身处何地,是否安全,首先要把自己藏好。对于它们来说,只要用泥沙把自己遮蔽,哪怕世事纷争,生死存亡,便都与它们无关。泥沙中的黑暗世界,被它们用内心的光明照亮,过上悠然自得的日子。

那人看见,那条黑鱼先是把头钻进泥沙,停顿片刻后,用力摆动尾鳞,把身体一点一点拱进去。它的尾鳞硕大,摆动幅度亦不小,看上去像一把快速扇动的扇子。泥沙被它弄得散溢出浊尘,它一会儿被淹没,一会儿又显露出来。最后,它用力摆动几下尾鳞,遂用力一挺钻入泥沙中。水中慢慢变得清澈,它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它钻进泥沙的整个过程,进行得有条不紊,看来黑鱼精于此道,操作技巧已非常娴熟。

那人想看到黑鱼如何出泥沙,便坐在岸上等。很久过后,都不见水中有动静。他将一根枝条伸入水中,去捣那鱼钻进去的地方。立刻,水中弥漫起一片尘物,水底的沙子向四周扩散开来,间或还旋出细浪。过了一会儿,水中复又变得清澈,那黑鱼却早已不知去向,想必它受到惊扰后已迅速离去。有如此趣事,黑鱼就是有意思的鱼。

后又听到人们说起它们越冬的事,也是有趣得很。河流入冬后便结了冰,此时的黑鱼一反平时躲在泥沙中的常态,如果有人在冰面上走动,它们便马上从泥沙中钻出,尾鳞甩出剧烈的动作,背鳞和腹鳞也随之抖动。兽类多用动作表达内心,黑鱼在此方面也不例外。人们被它們撩得心急,无奈隔着一层厚厚的冰,便奈何不了它们。

黑鱼如此顽皮,人们却不生气,反倒觉得它们聪明,并在心里揣摩它们所想:人啊,你们站在冰上,总不至于为了抓我,把冰弄破吧!那样的话,你们不就掉进水里了吗?这话是一个人当时在心里揣摩的,后来我见到他时,他表情复杂地讲给我听。我觉得合理合情,如果我是一条黑鱼,我也会那样想。

碰巧那人当天捕了一条黑鱼,我问他是如何捕来的,他说一网下去,稀里糊涂就打上来了好几条鱼,仔细一看,有一条是黑鱼。至于怎么打上来的,他也不知道。怎么能不知道呢,黑鱼那么警觉,加之又对人十分了解,怎能稀里糊涂被人捕获?直到他父亲回来后,我才知道了捕到黑鱼的原因。原来,近几日因下雨导致河水上涨,喜欢安静的黑鱼无一处可待,便四下里寻找栖身的地方,于是便改变了它们不喜好游动的习惯。但这并不是导致它们被捕获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河水浑浊,让它们憋屈难受,视觉不清,才误入了渔网中。所以说,捕到这条黑鱼纯属偶然,换到别的时日,便没有这种可能。

因为对黑鱼好奇,我提出想看看那条黑鱼,父亲一声吩咐,儿子便提来一个桶子,那条黑鱼就在里面。它受我们惊扰,拼命地想顶开桶底钻进去,无奈它攻克不了塑料桶,激起一阵水花后,徒劳地在桶中打转。因为离得近,便看见它身上的黑更显眼,让人疑惑它不是一条鱼,而是极为怪异的种类。

细看,发现它的身体扁平,除了腹部略为鼓起外,其他地方都扁平如板,还没有一指头厚。怪不得善于钻泥沙呢,有如此身体条件,自然会利索很多。

那人讲到黑鱼的一件事,我便觉得很有意思。他有一次偷看到一条黑鱼钻进了泥沙中,便把网兜置于它尾巴后,心想它一转身就会钻进去。他在水中弄出动静,那黑鱼受到惊扰后,先是把头钻出泥沙,很快便判断出身后有危险,遂奋力向前一挺,便闪出一片黑影游走了。他坐在岸边抽烟,过了一会儿那黑鱼又回来,用嘴和腹部把刚才弄得凌乱的泥沙抚平,然后从容游去。

他看得目瞪口呆,直至烟头烧到手,才有了反应。

B:食单

因为黑鱼身上的颜色并不美观,做鱼者要把鱼皮撕下,所以所谓的黑鱼肉,就是不带皮的纯肉。黑鱼不大,一条只能剁出十余块。做鱼者把黄酒、生抽、淀粉等放入鱼肉中,搅拌均匀,腌制半小时,放入锅中的沸水煮开,看到鱼块开始打卷,便关火捞出。然后放盐,将煮好的豆芽、魔芋条,以及备好的花椒、辣椒段等覆盖在鱼肉上,把烧好的热油泼进去,吱啦一声响,一股香味便飘溢出来。此做法美其名曰椒麻黑鱼片,肉质绵软,味道辣爽,是喜欢吃辣者的最爱。

黑鱼的肉柔韧有嚼头,肉质虽然紧致,但咀嚼开后便变得颇为爽滑,尤其是腹部较肥的地方,有软糯柔腻之感。因为花椒、辣椒段等起到了调味原因,所以每个部位的肉,一入口便都香辣浓郁,颇为提神。

用黑鱼可做黑鱼汤、红烧黑鱼、水煮黑鱼、大蒜烧黑鱼、酸菜黑鱼、番茄黑鱼、黑鱼片小炒、番茄黑鱼豆腐汤、黑鱼煲、清蒸黑鱼、烤黑鱼等。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吃法,是因为黑鱼切成片后,无论是红烧还是水煮,抑或是用热油煎炸,其肉质都不松散和开裂,可放心制作。有一人突发奇想,用黑鱼肉包饺子,味道出奇的好。

塔里木裂腹鱼

A:认知

又称塔里木弓鱼、尖嘴鱼等,其生存沿袭已有三亿年,是新疆最古老的土著鱼。

古老的鱼种,多有奇事。譬如北海有一种鱼,名曰井鱼。其脑部有穴,吸海水进去,或存于脑,或用脑穴泄出。每当井鱼泄水,便如飞泉散落,甚为美观。海上打鱼者,用容器将那水接住,尝之,已没有海水咸味,反之淡如泉水。有天竺僧人知此事,他们乐于向人讲述,听者皆欣欣然,胜过倾听菩提。

另有一种古老的鱼叫奔鲟,是鱼中巨者,长两三丈,大如船。有人细究,终分出其雌雄,然不论雌雄,皆腹下有乳。某一年,有人捉得幼小奔鲟,放于岸上,发出婴儿般啼哭声。其头上有孔通风,时传出呼呼声响。路上行人闻之,以为大风起,顿做停留打算。有人说,奔鲟乃懒归所化。确切与否,无人断定。捕一头奔鲟,可得脂油三四碗,取之用于燃灯,会生出两种奇事。其一,如人在灯下读书纺织,则必暗;其二,如人在灯下欢乐言笑,则必明。

再譬如一种叫印鱼的古老鱼种,不长,仅一尺余。亦不重,单手拎之,行十里不累。其额上有一形状,颇为显眼。细观之,活脱脱一枚四方印。觉得熟悉,似在某处见过,却又想不透。后又发现印上有字,但隐隐约约,终看不出内容。此事后被放大,成为信仰。人们每捕得大鱼,在刮鳞剖脏之前,必拿来一印在脑部盖下,意为大鱼不祥,用此举是为封死。

塔里木裂腹鱼生存于塔里木河和博斯腾湖水系,头小,嘴很尖,但是腹部浑圆,像是臃肿的怀孕者。头小,是因为嘴很尖,向前延伸的流线便使其头部变成了锥形。这一长相让它们的整个头部都受到了影响,尤其是鼻孔,亦有向后拉伸而去的感觉,几近于和眼睛长到了一起,而且小得像米粒似的,疑惑它们看不了多远。它们的嘴太尖了,让人觉得它们啄向一物,其尖喙恐怕会直接叼出一个洞来。那样的嘴亦让人觉得有利于啃食,但其实非然,它们吃东西时特别缓慢,咀嚼一根水草要用很长时间,好像它们是慢性子便要细嚼慢咽,抑或它们因为味觉迟钝,品不出食物的好坏,但为了活着还得好歹吃几口。但它们臃肿的躯体却会变化,有一人见一条塔里木裂腹鱼受惊后,腹部倏然收紧,一下子便显得不臃肿,然后从密集的草丛中穿梭而过,一晃就不见了影子。

此鱼无论是长相还是行为,皆颇为怪异。不过人们想想它们是三亿年的物种,经历了无数变故和嬗变,怪异一点倒也正常。

任何一物,有其短处便必然有长处,塔里木裂腹雌鱼的繁殖与众不同,一年可以产卵两次,可谓是鱼类中伟大的母亲。它们的第一次繁殖在四月,其时开都河因上游的山地冰雪融化,会造成洪水漫灌,但此时的塔里木裂腹雌鱼却不但不躲避,反而溯入开都河大量产卵。第二次产卵是在开都河六月的盛夏洪水期,此时又是波涛汹涌,它们在汛期向开都河上游游去,一直到乌拉斯台一带的河段产卵。在洪水中产卵,很难保证鱼卵在一地安稳孵出仔鱼,但塔里木裂腹雌鱼却并不在乎,似乎只要完成产卵便可大功告成,至于别的则不管不顾。在开都河一带打鱼的渔民说,塔里木裂腹鱼的子女,都进入了塔里木河流域,因为开都河最后的归宿是进入塔里木河中。

说起塔里木水系,可谓是鱼的天堂,有宽口裂腹鱼、塔里木裂腹鱼、鸭嘴裂腹鱼、重唇裂腹鱼、厚唇裂腹鱼、大头鱼、斑黄瓜鱼、裸黄瓜鱼、西藏裸裂尻鱼等十余种。塔里木河由发源于天山山脉的阿克苏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的叶尔羌河以及和由河汇流而成,最后流入台特马湖。它是中国第一大内流河,仅次于苏联的伏尔加河。最早记载塔里木河的是《山海经》:“河山昆仑,潜行地下,至葱岭山于阗国,复分歧流出,合而东注泑泽,至而复行积石,为中国河。”《汉书·西域传》中记载塔里木河“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其河有两源,一出葱岭山(今帕米尔高原),一出于阗(今和田),……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今罗布泊)。”这一记载与今天塔里木盆地水系的流向概式,大体吻合。

除了鱼,塔里木水系另有粒唇新疆高原鳅、隆额高原鳅、斯氏高原鳅、小体鼓鳔鳅,叶尔羌鼓鳔鳅等鳅类近十种。但人们的关注点都在鱼身上,这些鳅类则常常被忽略。也难怪,鱼类肉嫩味鲜,能勾起人们的食欲,而鳅类难看,且吃起来味怪,人们自然不会惦念它们。

塔里木河有九大水系,分别是孔雀河水系、迪那河水系、渭干河、库车河水系、喀什噶尔水系、叶尔羌河水系、和田河水系、克里雅河小河水系、车尔臣河(且末河)小河水系。塔里木河的上游多为起伏不平的沙漠地带,来自于冰山的融水很不稳定,所以被称为“无缰的野马”。这些大小不一的河流,多在沙漠腹地艰难穿越,有的甚至或干涸,或变成季节河,但它们却犹如生育力极强的母亲,养育出众多绿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鱼。

有一首歌曾唱道:塔里木河哎,母亲河!这句歌词简单之极,但被曲作者谱上忧伤缠绵的曲子后,听得人忍不住心颤。我曾听过这首歌,其曲一起,犹如是一位儿子面对苦难的母亲,纵有千言万语也无以言说,最后便化做一声哀叹,从胸腔间冲涌而出,让人听之不由得心颤。

古时的塔里木盆地,有不少民族专食塔里木裂腹鱼,故被称为“吃鱼民族”。新疆博物馆有一件叫“人纹石印押”的文物,其上的人是西域的一名传递信息的驿使,左手腕上系着一条鱼。他是从塔里木河流域来的,腕上的鱼是在说有一批鱼,将从南边的塔里木河流域运往北边,要途经其时在吐鲁番的高昌国。大批量运输鱼,说明塔里木河流域的魚很多,当地人食之不完,便资助于别处。但后来塔里木裂腹鱼越来越少,人们将用于捕鱼的鱼叉掉转方向,去追逐林中兽类,鱼不再成为他们的主食。

如今,塔里木裂腹鱼已少之又少,我真担心此文写完,会成为祭奠塔里木裂腹鱼的悼文。细究,塔里木裂腹鱼濒危的原因,与人们将大头鱼、五道黑和细鳞鱼引入塔里木水系有关,这三种鱼性情凶猛,将塔里木裂腹雌鱼产的卵吃得一干二净,致使塔里木裂腹鱼越来越少。另外,塔里木水系众多的河闸、大坝、水库、扬水站等,使塔里木裂腹鱼无法溯河洄游,囿于一地产卵,繁殖量急骤下降。还有一个原因,因塔里木裂腹鱼极好吃,人们便过度捕捞,让它们雪上加霜,数量骤减。一些非法捕捞者不仅在禁渔期捕鱼,甚至残酷使用炸鱼和毒鱼的灭绝性方法,让塔里木裂腹鱼再次坠入死亡深渊。

等人们意识到塔里木裂腹鱼会消失时,任何一条河流中,都已经没有塔里木裂腹鱼的影子。就连它们最早出现的博斯腾湖,也不见一条。人们摇船在湖中苦苦寻觅,最后无奈地说,没有塔里木裂腹鱼了。塔里木裂腹鱼虽未彻底灭亡,但它们走了,沿着夕光游向遥远的地方,再也不会回到让它们伤心的地方。

但任何事都有意外,有一人忽一日在一条河中,看见一条塔里木裂腹鱼,将头微微探出水面,像是要看看水之外的世界。他惊得叫了一声,那条塔里木裂腹鱼倏然一晃,便潜向河底去了。那人了解塔里木裂腹鱼,知道它们好静,平时多贴着河底的沙子,即使有异常,也依然贴地游动。看来这条探出水面的塔里木裂腹鱼,着实有些反常。

那人想悄悄观察河流,以期发现成群的塔里木裂腹鱼。不料几日后昆仑山的积雪融化,雪水让那条河骤涨且一片混沌。雪水会让很多河流变成季节河,夏天积雪融化,河水便上涨,到了秋天气温渐凉,积雪不再融化,河流便变小,有的甚至干涸。那条河概莫能外,入秋后一天天变小,到最后便彻底干涸,裸露出骇然的河床。那人不但没看到成群的塔里木裂腹鱼,就连那条塔里木裂腹鱼,也终不见踪影。

那人在后来想,那条塔里木裂腹鱼倏忽探出水面,是感知到将有雪水会使河流上涨?如果它们有那样的本事,又能否感知到,那条河不久将彻底干涸?

B:食单

塔里木裂腹鱼已几近灭绝,很难吃到。

都快灭绝了,还要吃的话,就太不道德了。

如果碰到,多看几眼吧。

责任编辑 杜小烨

猜你喜欢

塔里木黑鱼北极
南极和北极一样冷吗
塔里木盆地新发现石油资源逾2亿吨
立足“严、实、俭、专”,大力提升会议管理水平
多看一眼都不行
塔里木
多看一眼都不行
多看一眼都不行
多看一眼都不行
塔里木触动了谁的神经
北极飞来毛脚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