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诗性让语文课堂“诗意盎然”

2021-06-08张莉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意境美

张莉

摘 要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诗歌的诗性美组织教学活动。明晰结构,挖掘诗性韵律美;悟解诗意,挖掘诗性意象美;创设情境,挖掘诗性节奏美;品词析字,挖掘诗性意境美。

关键词 诗性美;韵律美;意象美;节奏美;意境美

诗歌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要转变以往重知识、轻情感的教学观念,充分挖掘诗歌本身的诗性,使诗歌教学焕发生机活力。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诗歌的诗性美组织教学活动,带领学生明晰诗歌结构、悟解诗歌诗意、融入诗歌意境,从而打造“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发展。

一、明晰结构,挖掘诗性韵律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辑录了多篇新诗,新诗结构不同于古诗词,它拥有更加强烈的情感美、音律美和韵律美,能够映射出诗人的心理变化。在新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解读每一个空格、停顿和分段等结构形式上的布局特点,从结构解析入手全面解读新诗的诗意,进而读出新诗韵味,让学生体会到新诗独特的美感。

以《黄河颂》为例,这首诗借助对黄河的描写表达着作者对中华民族儿女革命精神的礼赞之情。作者亲眼所见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并将这一气势付诸于整首诗的节奏韵律中,使得诗意悠长。教师在教学时要带领学生揣摩诗文的结构句式特点,即整首诗的句式长短不一,字数落差大,诗句错落有致,富有强烈的自由体结构变化。教师还要让学生对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进行分析,深入理解这一句式奠定的情感基调,并让学生在诵读这句时融入饱满的情感,切身体会到作者对黄河宏伟气势的赞美之情。同时,教师要布置学生找出诗歌中双声叠韵词的学习任务,重点对“黄河滚滚”“浩浩荡荡”等词进行分析,在脑海中想象出对应的画面、音效,进而使学生体会到强烈的音乐美感,沉浸到诗歌的意蕴氛围中,领悟出这首诗有声有形的文学艺术风格。在学生明晰诗歌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范读,能够使学生深受诗文情绪感染,激发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

诗人余光中认为诗歌结构能够为诗歌表意增添内涵,促进新诗特质的产生与发展。从新诗结构上来看,具备不拘一格、自由洒脱、注重节奏韵律的特点。所以,在语文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領悟到新诗的独特语体风格,细细品味新诗独有的韵律之美,从而构建起“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二、悟解诗意,挖掘诗性意象美

诗意是指诗歌中的意象,通过领悟诗意、理解诗意和体会诗意,能够唤起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共同进入到诗文所营造的文学意象中。教师应带领学生找寻诗文中的表意之象,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诗文中对真实事物的抽象化表意,从而培养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掌握诗歌分析方法,促使学生从多义性的角度深入理解诗歌意象。

以《乡愁》为例,这首诗歌具有语言流畅平实、结构排列整洁、诗意蔓延深沉的特点。在诗歌教学中,学生往往对抽象化的“乡愁”难以理解到位,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核心——四个事物意象去分析“乡愁”,即“邮票”“船票”“坟墓”“海湾”四个事物。学生要深入理解这个事物蕴含的深意,让学生体会到诗人余光中强烈的思乡之情。又以《海燕》为例,这首散文诗的核心意象为“海燕”,同时还刻画了“海鸥”“海鸭”“企鹅”等意象。在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正确理解高尔基的艺术构思,深入分析诗文核心意象。通过分析可知,作者运用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方法,以“海燕”为意象映射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并通过狂风、乌云、闪电、响雷等意象描写,预示无产阶级必将在猛烈黑暗的革命斗争中取得最终胜利。

在诗歌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让学生掌握分析解读诗歌的方法,正确理解诗歌含义。诗歌是用意象彰显含蓄性、审美性、蕴涵性的一种文学体裁,教师要在诗歌教学中突出核心意象研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层层剖析诗文意象,理解意象的含义。

三、创设情境,挖掘诗性节奏美

诗歌语言带有鲜明的音乐特色,能够和乐而唱,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诗歌的音律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节奏性强的诗歌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再现诗歌的节奏、音律美感,让学生感受到诗歌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营造出诗意盎然的课堂氛围,降低学生学习诗歌、背诵诗歌的难度。

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为例,这首古诗词的节奏明快,诗词的前半部为平缓叙述,讲述少年才女在溪亭边游玩到日落黄昏的情景,才女已经沉醉在美酒与美景之中流连忘返。之后,诗词突然重复出现“争渡,争渡”,转变了前半部分诗词的平缓叙述结构,用短促有力的语句描述了词人急迫的心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这一重复词句,感受少女在醉酒状态下急于寻找出路的迫切心情。这首诗的节奏在“争渡,争渡”处最具有特点,如同画龙点睛之笔,使原本平缓的诗词一下子生动起来,彰显出诗词中短叠句运用的精妙之处。教师应带领学生感受词中语句节奏的变化,从节奏变化分析作者心境、心绪变化,增添学生学习诗词的情趣。为了使课堂焕发出诗情画意的氛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播放《常记溪亭日暮》的音乐视频,该音乐视频中对诗词进行编曲创作,并融合了诗词中景物的视频片段,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以及掌握作者诗词的创作风格。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开展诗歌赏析活动,借助音频、画面、文字等媒介信息的传播,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的诗性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徜徉在诗歌意境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此情此感。

四、品词析字,挖掘诗性意境美

意境美是古诗词特有的美感,古诗词通过精妙、精准用字能够展现出美好的意境,给人带来无限遐想。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品词析字,研究推敲关键字词的运用效果,使学生能够抓住重点字词分析诗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美,悟透古诗词蕴含的深意。

以《饮酒(其五)》为例,这首古诗词的用词精妙、十分考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这首诗的精读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关键字的悠然意味和无可替代性。如,这首诗中“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使用精妙,教师可以将“见”字替换为“看”字和“望”字,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体会不同字在诗句中的应用效果。有的学生说,“悠然看南山”中的“看”感觉像诗人故意向南山看去,所见景色尽在诗人的预料之中,“悠然望南山”中的“望”感觉诗人费劲心力和体力望向南山,期望“望”到想要看见的事物。“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表现了诗人不是故意而为之,而是诗人在毫无准备之下见到南山,带有一种内心惊喜、悠然得之的感觉,并且“见”字的应用与词句中“悠然”的衔接更为顺畅。通过对关键词进行分析,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诗作的深意。又以《钱塘湖春行》为例,教师要让学生细细品味“几处早莺”中的“早”字,和“谁家新燕”中的“谁家”形容词,这几个形容词能够展现出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的美好景象,使学生感受到早春之美,体会到白居易此时的心境。同时,这些形容词的运用还能够反映出诗人具备发现美的眼光,体现出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进而借此时机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古诗词教学要结合字词运用精妙的特点开展研究性教学活动,让学生下功夫去琢磨字词的使用,精心品读字词在诗句中起到的作用,从而使学生感受古诗词所营造出来的意境美,体会到古诗词的诗情画意。

总而言之,初中诗歌教学要回归诗歌本身的诗性,从挖掘诗性层面入手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营造课堂“诗意盎然”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去体会现代诗与古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音律美和意象美,唤起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使学生能够徜徉在诗歌的诗意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作者通联:江苏宜兴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意境美
以《渔歌子》教学为例谈古诗词教学中的美学渗透
珠宝设计中意境美的表现技巧探索
美术教学中“古诗配画”教学探微
三维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浅谈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意境美
浅析美育在诗词教学中的体现
浅析诗词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