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6-08孙芳刁金秀
孙芳 刁金秀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 277599
高血压脑出血属危重急症范畴,高血压可降低患者血管顺应性,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后阻塞血管,脑部血管破裂即可诱发脑出血〔1〕。高血压脑出血起病较急且病情严重,若不及时治疗可致残、致死。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首选方式,但手术为机体带来了一定的应激反应,易导致术后合并其他重症并发症,因此临床上提出了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有效干预,力求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其快速康复。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以及综合护理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中高血压脑出血相关诊断标准〔2〕;②经头颅CT确诊;③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3〕≥2分;④出血量≥30 ml;⑤本研究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⑥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者。观察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45~68岁,平均(56.5±11.5)岁。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42~67岁,平均(54.5±12.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延迟营养治疗,患者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5 d,其后逐渐过渡至肠内营养治疗,第1天喂养粥水,100 ml/次,3次/d;第3天喂养整蛋白型营养素能全素,500 ml/d;第6天开始喂养能全素,1 000 ml/d〔4〕。并加以常规护理干预,护理流程严格按照院内相关规定进行。
1.2.2观察组 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首先对患者胃肠功能情况以及血液情况进行评价,一般可于患者入ICU后24 h内开始进行鼻饲,由要素型逐渐过渡到整蛋白型营养素,并给予患者足够的热量以及胰岛素的供给,血糖控制目标≤8.3 mmol/L,具体如下:第1天喂养纯米汤,100 ml/次,每隔3 h喂养1次;第2天喂养能全力500 ml,速度控制为50 ml/h左右,且每隔3 h加喂米汤1次;第3天喂养能全力1 000 ml,速度控制为150 ml/h,间隔饲以米汤、牛奶〔5〕。同时加以综合护理干预,包括:①营养治疗护理:密切观察患者胃肠道反应,每天保证患者肠道休息至少5 h,每3 h回抽1次患者胃液,若出现异常及时送检并进行针对治疗;保证患者管道通畅,喂养营养素前需用温开水进行冲管,并调整适宜的鼻饲液温度及输注速度,避免损伤胃黏膜;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若上消化道出现可疑出血,需及时进行治疗,若出血量较大应立即禁食。②出血护理:固定引流管,避免堵塞、脱落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并关注引流管中液体量、性质、颜色等,若引流液为红色或出现血块,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出血,需及时抢救。③感染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免疫力低下极易引发肺部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大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加大呼吸道护理,练习深呼吸,并进行排痰,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口腔清洁时注意操作的力度。④静脉血栓及压疮护理:患者卧床期间对其定时进行翻身,避免压疮形成,同时需要观察患者穿刺部位周围是否出现红肿等症状,并进行抗感染治疗,密切关注患者体温,若体温过高应进行降温治疗。⑤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通过健康教育手册或微视频等方式普及高血压脑出血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治疗及护理优势,争取获得配合;并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其进行心理安抚和疏导,积极解答相关疑问,告知患者治疗注意事项以及坚持治疗的重要性,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1.3 评价指标
①免疫功能:治疗后7 d评价患者IgA、IgG、IgM、CD4+/CD8+值及外周淋巴细胞计数(TLC)水平。②营养状况:治疗后7 d评价患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1b)、血红蛋白(Hb)水平。③胃黏膜屏障功能:治疗后7 d评价患者D乳酸、内毒素、降钙素原水平。④预后情况: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6〕分别对治疗前后的预后情况、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前者满分5分,后者满分100分,分值与预后情况、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7 d免疫功能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7 d的IgA、IgG、IgM、CD4+/CD8+值、T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7 d免疫功能各项指标水平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7 d营养状况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7 d的ALB、PA1b、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7 d营养状况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7 d胃黏膜屏障功能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7 d的D乳酸、内毒素、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7 d胃黏膜屏障功能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OS、QLQ-C30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GOS、QLQ-C3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OS、QLQ-C30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近年来临床发病率有所增长,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一般认为高血压发病后会对机体脑底小动脉造成一定损伤,导致小动脉管壁出现出血、坏死情况,进而诱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常以突然出现剧烈头痛症状或恶心呕吐等症为主要表现。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该病,手术治疗优势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从而对脑部微循环起到一定改善作用,降低毒性物质对脑组织所带来的损伤。但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说,机体严重受创,术后重症患者机体处于高动力状态,易导致患者吞咽困难,无法正常进食,长时间发展易引起机体脱水,机体内水电解质紊乱、糖脂代谢紊乱,并出现免疫力下降、营养不良等情况,加重病情,并且可引发多重感染,对患者的康复进程造成极大影响〔7〕。并且部分患者可伴随低血压、气道不畅等不良反应,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神经系统恢复效果,不利于患者的预后。
近年来,临床上开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加以治疗,通过消化道为重症患者提供胃肠黏膜所需的足够营养,以促进胃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早期恢复〔8〕。但在肠内营养治疗时,应注意治疗时机的选择、营养素的选择,力求最大化提高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近年来,临床上多采用延迟营养治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两种方式进行治疗,但延迟营养治疗中肠外营养干预会极大减少食物对于患者胃肠道的刺激,易导致肠黏膜萎缩,使得机体肠道吸收功能极大降低。此外,国内外研究证实,肠外营养治疗时额外的液体量可加重患者的呼吸负担,甚至可能引发感染,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则弥补了延迟营养治疗的缺陷,通过术后尽早给予患者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使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等得以显著改善,有助于提高机体应激能力。同时,加以综合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并且,张艳君〔9〕研究中曾提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优势在于能够修复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屏障,从而阻止内毒素及细菌进入肝脏等组织。此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时可促进胆汁的循环,进而可减少胆汁的淤积,避免导致肝细胞凋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还可使得机体内胃肠道激素分泌功能进一步加强,促进免疫球蛋白释放,从而帮助患者恢复胃肠黏膜。
有研究曾提出〔10〕,机体内的D乳酸、内毒素、降钙素原含量能直接或间接反映出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状态,胃黏膜屏障功能则可间接反映出患者免疫功能,而ALB、PA1b、Hb是反映患者机体营养状况的常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7 d时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胃黏膜屏障功能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与Bloch等〔11〕研究结果完全一致。提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改善患者营养不良情况,为患者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的物质基础。并且,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GOS、QLQ-C3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符合高元凤〔12〕研究结果。可以认为肠内营养治疗的目的就是帮助患者维持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减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并且,结合近几年接诊情况来看,一般重症患者越早接受肠内营养治疗,则患者恢复情况越好。
综上所述,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以及综合护理干预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临床治疗中,预后效果较为理想,对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营养状况、预后情况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