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2021-06-07综合

科学导报 2021年34期
关键词:雄性候鸟袁隆平

综合

20世纪50年代,由于国家粮食短缺,年轻的袁隆平从红薯育种研究教学转向了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研究。

1956年,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袁隆平发现,水稻中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第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

20世纪60年代,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后,袁隆平开始了他的研究。

他提出“要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首推利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设想,并设计出整套培育杂交水稻的方案,即培育出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然后通过“三系”配套,完成杂交水稻生产。

按照这个思路,1964年,袁隆平找到了天然雄性不育株。1966年,他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为杂交水稻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他与学生李必湖、尹华奇成立“三人科研小组”,开始了水稻雄性不孕选育计划。

回忆起那段攻坚克难的日子,袁隆平印象最深的细节之一,是背着够吃好几个月的腊肉,转乘好几天的火车,前往云南、海南和广东等地,只为寻找合适的日照条件。他回忆说,这样的经历“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1973年,在各国普遍认为自花授粉的水稻没有杂种优势的情况下,袁隆平带领研究组成功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育成具有根系發达、穗大粒多等优点的强优势杂交水稻。这是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猜你喜欢

雄性候鸟袁隆平
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
袁隆平:我从“80后”成为“90后”了
海马是由爸爸的肚里出世
袁隆平贪心水稻,我们又贪心什么呢
袁隆平“贪心”水稻, 我们又贪心什么呢?
致命的超速
候鸟
萌物
“0”与世界末日
袁隆平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