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美村

2021-06-07王宗骏

三月三 2021年1期
关键词:南宁市古镇

南宁市江南区的扬美古镇与贺州市昭平县黄姚古镇、桂林市灵川县大圩古镇、南宁市宾阳县芦圩古镇并称为“广西四大古镇”,扬美村还荣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魅力广西自驾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等殊荣。扬美村之美可概括为“五美”。

石美:霞客盛赞

左江从桂西南龙州款款而来,至扬美转了一个大弯,然后才依依不舍地奔向三江口,与右江汇合,注入邕江。扬美古镇三面环江,独特的自然地貌经过千百年来江水的冲刷,形成多曲的河湾和千奇百怪的石头景观,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大象,有的像企鹅,无不惟妙惟肖。

明崇祯九年(1636年),足迹遍及神州名山大川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自南宁乘船上左江至扬美,也禁不住赞誉道:“自南宁来,过右江(入左江)岸山始露石,至扬美江,石始奇……余谓阳朔山峭濒江,无此岸之石,建溪水激石,无此石奇。”近四百年过去,扬美至今还保留着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古街道、古桌椅、古石磨。镇内有八条主要街道,均用石板铺砌。“北有阳朔,南有扬美”“北海银滩,扬美江滩”,世人对扬美古镇的胜景作如此评价。

乘船进入扬美段江面,就会看见狮子石。它像一头雄狮,威风凛凛地屹立在江边水中,昂首注视上游。它既像是迎客的礼仪之兽,又像是看护门户的守卫之神。下游不远便是扬美古八景之一——金滩夜月。从江上往扬美村岸看,一头石象正在低头以长鼻吸水,这便是有名的大象吸水石。它小巧玲珑,神态逼真,象鼻伸在水里,仿佛在贪婪地吮吸甘甜的江水;两只像大蒲扇一样的耳朵,遮住了小石象那传神的双眼,令人难以从它的眼神中揣测其心境。石象可与桂林漓江的象鼻山媲美,为扬美增添了奇趣。

从大象吸水石顺流而下几千米,左江的右岸有一个天然石洞。洞口高约5米,顶部稍平,有一根垂直的石柱,把洞分成大小两半,大的一边是正宫,小的一边为侧宫。正宫面积约70平方米,洞口旁有一块奇石,如同一只蹲着的大蟾蜍。只见它花花的背,白白的肚,张着大口,像在不停地虔诚祈祷,而右脚似在用力地往后蹬,随时准备着跃出迎接阳光雨露。这就是在扬美人人皆知的蟾宫奇石。后来人们觉得癞蛤蟆(蟾蜍)的名称不雅,改称“蛙宫”。

景美:得天独厚

扬美最值得反复回味,甚至可以试着体验古人审美观的景色,属至今尚有部分遗存的扬美古八景。扬美一带虽无奇峰耸立的雄奇壮美,但岭坡青翠、俊俏秀丽。左江环流于此,江水清澈透底,岸边古树参天,翠竹成林,石怪岩奇,稻田逐浪,荷花飘香,奇、险、秀、怪、幽融为一体。历经岁月荡涤而魅力不减的扬美古八景,一直是文人墨客雅集欢聚、吟风弄月之地。扬美当地先贤曾以两首七言绝句,描绘、赞美古八景的奇特魅力。一首是“环绕青坡异草花,清泉剑影夕阳斜。滩松相呼渔歌晚,文阁登临望紫霞”。与之合璧的另一首是“亭对江流一曲流,金沙夜月泛轻舟。雷峰积翠无边景,龙潭夕影静在秋”。现保持古代原状的扬美古八景,仅存青坡怀古、剑插清泉、雷峰积翠、龙潭夕影、阁望云霞五景。此外,还有神龙卧江、神龟返故、红棉仙子、留阳远眺、铜鼓沙滩、吸水石象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展现一幅幅绝妙的田园风光诗画。

景美呼唤节庆,节庆衬托景美。正月元宵节香火龙、师公戏,二月稻作文化节,三月山歌花炮节,四月欢乐民俗风情演绎,五月五色龙舟大赛,六月仲夏篝火夜狂欢,七月古镇美食节,八月圣人孔夫子庙会,九月铜鼓沙滩文化夜,十月古镇丰收迎客节,十一月冬令旅游美食节,十二月迎新年元旦旅游活动周等文化休闲活动,更让游人充分领略、感受扬美悠久灿烂、新颖独特的民间民俗传统文化。

建筑美:崇文尚武

南宁市博物馆和江南区扬美历史文化旅游调研组多次对扬美古镇的历史建筑进行逐街逐屋的现场调查和勘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2020年,南宁市确定了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承载着老南宁人记忆的扬美古镇古建筑群入选其中。扬美古建筑群建于清代,是代表性民居建筑。扬美是南宁市明清古建筑保留最为完整的地方,保留下來的文化遗产分布在古镇内的街巷里。古镇现存明清古建筑260处390幢,古街8条,古码头8处,保留较为完整的景点有清代一条街、明代民居、魁星楼、黄氏庄园、古埠码头等。

明代古屋从门外直到里屋,两边平行竖立着七根木柱,扬美人称为“七柱屋”,即穿斗式建筑风格,与清代和民国相比较大而厚重。扬美先辈大多是从山东迁徙来的,少部分来自广东,所以建筑风格深受齐鲁文化的影响,四平八稳,庄重典雅,同时也吸取部分岭南的传统特点。

明清古宅、清代一条街、黄氏庄园、慕义门、魁星楼、孔庙、禁碑、古闸门、举人屋等明清特色建筑尽显古镇崇文尚德的传统和精湛的建筑工艺。扬美建筑物的杰出代表当推魁星楼,又叫文昌阁,景名“阁望云霞”,坐落在村东北扬美小学内,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重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砖木结构,青砖、蓝瓦、红檐,主体楼高十六米,底部的边和高相等,外看是两层,实际是三层。整座楼呈方形,下大上小,像帝王的玉玺,人称“帝印”。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月,革命党人黄兴、黄和顺、黄明堂在梁植堂(梁烈亚之父)家开会,后又转移到魁星楼继续开完会议,策划广西边境起义事宜。该楼今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扬美解放街37号的五叠堂也堪称建筑一绝,为五品兰羚奉政大夫杜绍桐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五叠堂坐北朝南稍偏东,从南至北共五座房子依序向上延伸,站在第一座房子的大门往里看,后一座房厅均比前一座的高,但视野也慢慢缩小,到最后只能看到第五座房的一角。这“层层叠叠”的五间房便合称为“五叠堂”,取“步步升高”之意。每座房子所用的木头均是坚固耐用的上佳木材楠木,现在看起来仍然崭新如故,房柱和房梁在构造上也十分讲究,看起来既牢固又美观,令人叹为观止。窗户和阁楼栏杆是由楠木条组成的精美各异的花形或几何图案。

食美:闻名遐迩

扬美本身就是一个轻工业产品的加工基地。食品加工是扬美的传统产业。据《南宁市郊区志》记载,在明清时期,扬美就有许多食品加工作坊,主要加工豆豉、梅菜、酸菜等土特产品。扬美人加工食品的原料,小作坊多为自家种植或从本镇农家购买,而一些规模较大的作坊,如五叠堂等,则从其他地方如崇左等地运入。豆豉、梅菜、沙糕被称为“扬美三宝”,因其味道纯正而深受人们喜爱。扬美豆豉、扬美沙糕分别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美梅菜被列为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菜扣肉(古宫廷菜)、木瓜丁、五彩椒、阳桃叉烧等被列为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扬美宴席特色菜主要有冰镇阳桃叉烧、生焖豆腐、梅菜扣肉、豉汁排骨、香煎蓝刀鱼、萝卜干炒蛋、韭菜炒河虾、清蒸扬美鱼、扬美白斩鸡、扬美炒田螺、扬美鱼生、酸菜炒牛肉、梅子蒸骨鱼、紫苏柠檬鸭、山黄皮焖豆豉、炸虾蟹、鹩哥肉、蛋卷、春卷、鱼卷、香芋卷、鱼蛋卷、鱼角等。香蕉、黄皮果、油炸左江鱼等也闻名遐迩。

扬美村的杨梅酒是当地有名的旅游纪念品。扬美自古流行的配制酒主要有杨梅酒、梅子酒、龙眼酒、阳桃酒、茉莉酒、玫瑰酒、金银花酒等。扬美人自家配制的杨梅酒,酸酸的,甜甜的,清爽可口,梅香醇厚。

人美:诚信淳朴

扬美举人、解元、进士等人才辈出。过去曾建有8座孔庙。全镇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中,出了6名进士、12名举人和30多名贡生,附生、增生等更是遍及各街各户,清代在不足百户的临江街就出了5名举人。

扬美历史名人主要有广西解元梁德显、公车上书的爱国志士杜元春、辛亥革命志士梁烈亞、邕剧名伶黄少均、革命烈士黄悦卿等。

人与山水同美。扬美人自古就有诚信、公平、文明的经商理念。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为规范市场行为,经由乡民公议订出6条禁约,并刻在石碑上,称《通乡士庶设立禁约永远碑记》,碑文主要内容包括屠宰、地租、客商歇宿、铺面、摆卖等行为规范。在“重农抑商”的清朝,扬美镇商业依然繁荣。振兴街于1922年农历四月初九被土匪烧杀抢掠,禁约碑也随着振兴街的衰落而渐渐隐没。1986年清地建房时才在杂草乱石中发现这个珍贵的禁约碑。但它的价值被认可却是在1997年,专家和学者考察后惊呼:如此碑文全国罕见,它对于维护现代市场交易规则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在新时代,扬美人的美德得到新的升华,村民梁彩丽就是其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代表,她致富不忘村里人,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劝导村民改变卫生陋习,热心传授技艺,带领大家开发旅游,带领村里的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道路,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八姑”。她先后荣获南宁市农村优秀共产党员、2013-2014年南宁市乡村“最美大嫂”、第九届南宁市“五好文明家庭”、江南区“五星级”共产党员、2019年度全国“最美家庭”等称号。

作者简介:王宗骏,南宁市著名学者,曾任《南宁市江南区志》《南宁市江南区军事志》《南宁市江南区年鉴》等史志编辑部主编兼总纂,南宁市江南区文联副主席兼作家协会主席,在报刊发表文章4000多篇500多万字,著有《江南笔录情》。

猜你喜欢

南宁市古镇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主路小学
Sam’s Family
关 公
田 黄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古镇梦
千年古镇
有个古镇叫大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