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乡的记忆

2021-06-07韦宏卯

三月三 2021年1期
关键词:故乡人马山县挑水

我的故乡兴隆街偏居于广西马山县林圩镇一隅,是一个壮族小山村。尽管故乡与我所住的县城近在咫尺,相距不到三十公里,但我很久没有回去了,主要是因为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都到外地谋生了,也没什么急着要办的事。尽管如此,每年春节、清明节是一定要回去一两天的,因为根基在那里,亲情还在,记忆还在。

拾掇故乡的记忆片段,应该是懂事之后、外出上高中之前那段成长历程。在故乡经历的挑水、打柴、戽鱼的活动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挑水

20世纪70年代初,我从十二岁起读完小,父母都忙于生计,我既要完成家务,又要按时上学。每天下午放学后,挑水注满家里的大水缸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从家里到岩石下的泉水井有一公里,挑一对齐胸的铁皮桶往来其间,晴天路上粉尘飞扬,雨天道路泥泞湿滑,一旦跌倒,水泼事小,水桶撞坏了事大,免不了遭父亲训斥。于是,打着赤脚,勾着路面,踉踉跄跄地迈步,水桶里的水飘飘洒洒,有时一担水挑到家已所剩无几。挑水容不得半点马虎,有时一天来回八趟才挑满水缸,肩痛脚板起泡了还要含泪咬咬牙、提提气,坚持着挑满水缸。完小、初中在离家不远的街上读,因而挑水成了每天非要完成不可的任务,练就了“日有目标”的斗志。

打柴

20世纪70年代,故乡人都用柴草作燃料,故乡漫山遍野长满了松树,一棵棵松树,像一把把巨伞,傲立山头,有七八米高,树枝撑出像伞杆,枝杆粗的有如大人胳膊,细的也有三指大小。我和小伙伴每逢星期天和假期,都要上山打柴。我把柴刀挂在后腰,来到枝杆多而且粗大的松树下,顺着旧的枝杆硬结往上爬到有树枝的高处,提刀砍下树枝,把能当柴烧的粗枝砍完了才爬下树来,将树枝砍成一节节的,装入泥箕,砍四五棵松枝才够一担,每次挑三四十公斤柴火回。有时爬上松树高处后,突遇大风,松树左右前后摇摆,险象环生。有时候,我们也挖松树根。松树林里,有松树被砍伐后的松树根,我们先截断松树根钻往四处的根须,后深挖钉下厚土的母须,将其截断,最终将松树根扒起。每年学校放寒假后,我们就得天天上山打柴,把家里的柴房堆得满满当当,供春节期间厨房和烤火使用。

戽鱼

故乡处在三条河流交汇处,沟沟壑壑多,适合拦坝戽鱼。

每当下大雨,洪水暴发,鱼儿逆水而上,分布在各个水潭里,因而,戽鱼一般选择在大雨冒洪水后。如果久旱不雨的时节,河水水位低,形成一窝窝水潭,把一个个水潭四周的进出水口堵死,然后用戽斗或锑桶戽水,戽干水后,塘角鱼、鲤鱼、花鱼、虾米就一一浮出来了……

故乡每个月都有一个节日,比如农历三月有三月三,四月有四月初八,五月有五月五,六月有六月六,七月有七月十四,八月有八月十五……每个节日都有做酸榨粉、糯米馍等食品的风俗习惯,我们几乎都在节日前一天下河戽鱼,用鱼来做酸粉和糯馍的配料。

在故乡,难忘的记忆不胜枚举,这些都是在不影响读书的情况下必做的活动,至于上山放牛,挖虫喂鸭,挑粪淋菜,放学到菜园摘菜等家务劳动还有很多。《孟子》有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我深深理解这段话的意思。青春时期,我离开故乡外出求学,走上社会,参加工作,每遇困难,总是能排除困难,越挫越勇,这与少年时期经历的锻炼不无关系。感谢故乡赋予我多姿多彩的成长经历,故乡的记忆就是我的乡愁,就是我永远忘不掉的精神支柱。

故乡的记忆永远铭记心中,故乡的巨变也令人无比欣慰。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国家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投入、大发展,改变了故乡的面貌,故乡人大力发展种养业、开办实业、外出务工经商增加收入,通过升学招考升迁等努力,改变生活条件。近几年,故乡人全力投身到精准脱贫攻坚当中,所有的贫困户已全部脱贫。生活水平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充满了幸福感。最近,我随单位到故乡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同志深入故乡走访,更是亲身感受到了故乡的喜人变化。

比如,故乡通往县道的公路以及街头巷尾的道路全部水泥硬化,当年通往山外“雨天泥泞难行,热天尘土飞扬”的黄泥路难觅踪影;又如,原明朝王阳明向朝廷奏批设立的兴隆土司府已成为街道文化娱乐中心,原靠近土司府的旧圩亭已变为灯光球场。晚上,活动中心成了跳广场舞大妈们娱乐的场所,灯光篮球场内蹦跶着年轻的小伙子。每年春节这里成了七里八乡年轻人篮球友谊赛的主战场,给节日注入了新乐趣。

兴隆供销社那一片开发成市场新区,几栋市亭周边建起了一栋栋三四层高的楼房,一部分人迁入了新区,小小的村落安静、忙碌而又充实。

故乡人爱唱歌,固守先辈的乡风民俗,他们热情好客、勤劳持家,注重后代的教育。他们积极投身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建设,在山上建起了大水塔,自来水哗哗进农家,人们吃水不再用肩挑;每家每户都用上了清洁能源,不再用柴火烧饭,人们已不再上山打柴;到处都建有鱼塘,鱼跃人欢笑声爽,拦河戽鱼已成历史。

故乡发展,令人瞩目,正如故乡有一副对联所写:“山村展新姿,路硬化水净化环境得美化;农家添喜事,车豪华人风发庭院美如画。”

作者简介:韦宏卯,壮族,广西马山县人。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马山县作家协会会员,马山县作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在《今古传奇》《红豆》《三月三》《崇左文艺》《大化文艺》《中国工商报》《广西政协报》《广西民族报》《广西工人报》《南宁晚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约25万多字。

猜你喜欢

故乡人马山县挑水
论汪曾祺小说《故乡人》中王淡人的人物形象
教师夫妇带儿子跨省支教
故乡人
挑水
周而复始
推进南宁市马山县产业扶贫的思考与建议
马山县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