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院校生理学课程教学的研究

2021-06-07赵娜娜何金玲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生理学教学探讨高职高专

赵娜娜 何金玲

摘 要:生理学作为医学的基础性课程,对于推动日后教学工作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生理学教学课程的发展现状,此次研究主要选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通过对相关参考文献和案例进行分析,揭示当下高职高专院校中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职高专; 生理学;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4-134-002

在医学基础性课程中,生理学具有重要地位,将生理学的基础性理论理解透彻才能更好地学习药理、病理等其他学科。但在现如今的教育实践中,高职院校中的生理学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教师唯有改善当下教学中的困境、改革创新教学形式才能更好地推动生理学全面发展。

一、高职高专院校生理学教学中现存问题

(一)缺乏针对性教学

在高职高专院校的生理教学过程中,许多仍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教师往往将几个班级集中在一起统一授课,导致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大班授课的参与人数多,学生间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学生也很难得到教师重视,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对于同一知识点,有些学生可以轻易的理解其具体内涵,但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教师更加细致的讲解才能完全理解。在大班授课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包含几个班级,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羞于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疑惑,失去在提问中获得进步的机会。此外,生理学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繁杂,不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侧重性有所不同,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现实状况,做出差异化的针对性指导,这样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1]。

(二)教学模式单一

现阶段的生理教学模式,仍以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倾听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虽实用性较强,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理解能力和水平。但长期下来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无法养成长期学习热情。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增加学习兴趣,无法认识到学习生理医学知识的重要性。此外,在现存的高职生理教育模式中,教育方式大多数仍采取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模式,以教师的单向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也会有许多的个人想法想要表达,如果教师一味的采取单向传播形式,会限制学生的表达自由,长期下来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后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学生在学习生理知识之前,通常已经学习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能够在课堂加入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独立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在关注到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缺乏实践应用

学习生理知识最根本的目的是将所学应用到实践过程中去,通过对于生理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其对于后续医学学习的重要作用,进而更具主动性地学习好生理学,为日后的医学学习打好坚实基础。但当下许多高职院校的生理学教学中,过于专注理论的教学,忽视生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任何理论唯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其实用性,生理学的学习也是如此,一味的理论教育是很难获得进步的,教师唯有及时的指导学生将理论与具体实际相联系起来,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2]。

(四)考核体系尚需完善

生理学的考核形式多以期末考试为主,这种传统的总结式考核方法,虽然在大体上能够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期末的试题形式多数比较笼统,无法从更细节的角度评价学生一学期的教学效果。此外,一些学生习惯于在考试之前临阵磨枪,不注重平常的知识积累,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在目前的生理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建立起更加科学的教学评估机制,学生在完成教师规定的教学任务后,需要更加完善的考核标准检查自身知识掌握情况。而如今仅凭借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导致了教学工作呈现盲目状态,教师无法及时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通过学生反馈改进教学方法。因此,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的德育教学过程需要尽快建立起一种更加规范化、科学性的审核评估机制,才能使教师明确自身教学的具体现状,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去。

(五)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在如今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过程中,生理学方面教学水平仍存在差异。一方面有些学校能够充分认识生理学教学的重要性,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同时积极开拓全新的教学模式,将新媒体展示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主动学习生理学知识。但另一方面,有些学校并没有认识到生理学学习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缺乏对生理学的针对性教学,并未将其与基础医学的学习内容充分结合。有些教师教学的功利性较强,将生理学知识的学习成果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当堂表现,而忽视了其对基础医学的积极影响,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教学效果不佳。

此外,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传授职业技能,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性技能的培养。而生理学课程对于其教学目标来说,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显著,许多教师往往忽视对其理论方面的教学工作。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将生理学知识进行体系化教学,很少将其作为主要教学设计的部分。且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单方面的讲述为主,没有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拓展活动。在生理学知识的教学人员上也存在欠缺,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生理学教师,而是由其他科任教师兼职。这种做法不仅制约了学生對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吸收,也会影响其后续对医学知识的具体学习。

二、提升高职高专院校生理学教学策略

(一)推动针对性教学发展

在生理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不同差异性,采取一种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形式,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采取小班授课的形式,以一个班的学生为单位,深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同时,教师应注重发展互动性的教学模式,与学生进行双向平等的互动交流,在互动过程中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境。

同时,可以开展一些以小组讨论为主的知识交流分享活动,让同学们根据教学内容开始自主讨论,充分表达内心想法,更加明确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例如,在学习“射血与充盈血”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就相关知识内容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射血与充盈血的具体过程。让各个小组分别讨论心房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及几个阶段射血与充盈血的过程。并在学生讨论过后检查讨论结果,在学生理解有误的部分,及时做出纠正,并给予针对性指导,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吸收。

(二)丰富教学模式

要想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生理学的能力水平,首先应该创新生理学的教育形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运用各种丰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于生理学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的参与到生理学教育中去。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的教学形式通过多样化的多媒体技术、视频化的手段表现具体的生理学教育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传导性”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视频短片的形式,通过动态化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出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左右束支→浦肯野氏纤维→心室肌的传导途径,通过更加直观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如果存在教学设备方面的限制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设计各种互动性的方式,开展多样化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具体实践应用

生理学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坚实学生的医学知识基础,是一种偏重于实践过程的教学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关注到理论部分的讲解,还应关注到这些理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部分内容与其学习场景的相关度。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现实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在讲解“心动周期与心率”相关知识时,可以假定情景为“有人在一次事故中受伤,需要急救”让学生在急救中更加具体地掌握心率与心动周期之间的关系。

(四)完善考核机制

在对生理学知识的日常评估过程中,教师应设定更加多元化的评估形式,不能仅依赖于传统的期末考试,而是将教学评估渗透到日常的各项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建立起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即建立起一种更加普适性、规范化的教学评估体系。例如,教师可以规定在结束一章节的学习后,就组织一次小测验,验证学生这一章节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要注重实践部分的掌握情况,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实践评估模式。同时,教师应认识到,除了模式化的评估方式外,还可以从学生的日常反馈中优化自身行为规范。建立起规范的反馈渠道,及时与学生交流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感受,在发现教学问题的时候方便及时改成,将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应用到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去。

(五)提升对生理学的重视程度

对待当下差异化的教学现状,各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提升对生理学教学的重视程度,同时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教学培养方案。除开展日常的实践教学外,要加强对生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组织教师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优化生理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设计内容。同时,学校应促进教学资源共享,鼓励有优质教学成果的教师将自身成功经验分享给其他教师,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在高等职业院校中,许多教师并不能意识到生理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可有可无的部分。实际上,生理学教学是基础医学的关键部分,应贯穿到医学学习的整体过程中,其对于提升医学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系统性医学体系尤为重要。因此,在高职院校中还需进一步提高对生理学教学的重视程度,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充分渗透生理学教学,设立专门的生理学教学岗位,根据学生学习现状进行教学设计,提升生理学教学的整体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应建立起更加规范的生理学教学小组,组织教学人员共同设计具体的教学工作,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理学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升学习生理学知识的兴趣,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生理学作为医学基础性部分,对于后续的医学知识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应丰富未来的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教学形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对于生理学学习的兴趣。在讲解完基础的理论后,要指导学生及时进行实践操作,提升理论的具体应用能力,并通过更加完善的考核机制,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瞿晓,林杨跃,李莹姗.高职高专院校生理学课程教学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77-78

[2]乔蕾,刘芳樊,红亮.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生理学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9:269-271

[3]张承玉,赵子昆,邢国媛.朋辈导师助学活动在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56-58

[4]相秀芬,李海明,劉颖华,等.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探索数学教学的对策[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1:71-73

猜你喜欢

生理学教学探讨高职高专
立德树人视域下生理学实验课程思政的探究
工科生理学课程纵横知识融合教学方法研究
初中历史课进行趣味教学的探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高校生理学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关于Acclimation和Acclimatization的含义及其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