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理解在表述题中的语言建构
2021-06-07肖友清
肖友清
词义是用一种固定的语音系统负载的对事物的描述,它是客观的,也是概括的,它是写在字典里的固定意义,它属于语言学中的“语言”,是同一社会共同掌握的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社会发展产物。而作品中的词的意义则是被作者的头脑加工了的、融入了主观经验和审美情趣的个性化产物,是包括在言语里的个人话语,是主观的、临时的。这种词义,通常称之为“语境义”。所谓语境,是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即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上下篇等,也就是语言自身所构成的环境条件。它对语义起着限制或解释作用。
语境包括外部语境和内部语境,外部语境是指情境,即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者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前提环境。内部语境即上述所指的上下文。无论是外部语境,还是内部语境,对我们理解词语都有影响,一般来说,内部语境的影响相对要大一些。
语境义与客观概括的词义相关,又与作者主观意识相联系,因此,要正确理解“语境义”,即需要有字典义的积淀,还要对具体语境进行深入分析。
语文教学是通过具体的作品学习来把握语言的规律并运用到具体学习实践活动中来解决问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分析理解语境义是高中语文学习的根本,后续的深度阅读与写作都是以此为前提的。
一、理解语境义的能力分解
理解文本中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是语文高考中的一个经典试题。多年来,上海在高考语文卷中,现代文阅读第一语段中的第一个考题就是考查这个知识点的,它的考查形式如下:
第x段画线的词语“xx”在文中是指“
”。
然而,学生在理解和表述上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阅读中,理解和表述虽然相关,但是属于两种不同层级的能力。高考语文要求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等多种能力,一般是呈递升状的,表达应用侧重于实践活动,其余多侧重于思维活动。就本考点的第一层面理解词义,涵盖了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第二层面的表述,即表达应用,是把思维的结果用符合规律的语言表述出来。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理解的外化。虽然,两者关系密切,但所属不同,这就是为什么作家可以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东西。因为,他掌握了高于母语学习中日常习得性言语的理性的语言。
习得性言语是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一般依赖环境就可以完成,到了高中阶段要想改变语言的品质,必须用一定的“语理”进行调整。语理,是对语言现象的理性认识,是从语言现象中概括出语言的规律,它包含了思维训练的归纳概括过程和理性语言的表达应用过程。很多学生、家长乃至一些教育工作者都忽略了这一点,导致在认识上就忽视语文学习,认为谁都可以教语文。
考查语境义理解,不仅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关,也与他的语理性表述有關。今天,我们就从语言表述的层面,来谈谈如何避免语境义理解考场失分的现象。
二、对语境义词汇的认识
为了便于识记理解,我们可以从生成方式的角度把语境义考题的词汇概括为三大类:指代义、修辞义和移就义。使用修辞所产生的语境义的情况比较多,比喻、比拟、类比、借代、反语、通感等都有可能产生语境义。移就就是把用在乙事物上的习惯搭配直接挪用到甲事物的语境中来的手法,它有化繁为简,驭难为易,便于理解的作用,同时,用语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往往能产生奇妙的艺术魅力。比如,坚硬的风景,他长得委婉等。
为了表述得更好,我们可以从词语性质或结构的角度把语境义考题的词汇特征做如下概括:名词性语境义、动词性语境义、形容词性语境义、短语性语境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