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莞市水土保持规划防治方略与布局研究

2021-06-07张晓远段东亮杨宪杰姚成平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6期
关键词:东莞市示范区水土保持

张晓远,段东亮,杨宪杰,姚成平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35)

东莞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进程中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东莞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1]。尽管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全市水土保持工作缺乏总体规划和宏观指导,加上水土保持基础薄弱、专项治理经费不足等,各种成因的水土流失危害依然存在,人为水土流失问题严峻,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仍十分艰巨。在此背景下,为了尽早落实东莞市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保护东莞市宝贵的水土资源,急需开展东莞市水土保持规划研究工作。2017年10月《东莞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项目获得市政府批复。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研究分析了东莞市自然社会概况,确定了水土保持规划防治方略,并进行了综合防治布局,包括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监测及综合监管等规划,希望能为东莞市水土保持规划中各项措施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1 研究区概况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介于东经113°31′ ~114°15′、北纬22°39′~23°09′之间[2],总面积约1 783.67 km2。地势总体东南高、西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地形多样,地貌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3]。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22.6 ℃,年均降水量1 831.7 mm,年最大降水量2 710.9 mm,年最小降水量1 416.7mm,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4—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4%~90%[4],地处沿海,5—11月间受台风影响,常带来大量降水。植被类型有针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典型常绿阔叶林等,平均森林覆盖率36.9%。土壤类型以赤红壤、黄壤为主。截至2020年12月,东莞市下辖4个街道、28个镇,常住人口834.25万人 。

2 水土保持规划防治方略

东莞市水土保持规划防治方略总体概况为:一主线、两层次、三重点、四目标、四要点、五亮点、三十二个治理示范区(点)、十个预防保护示范区。

(1)一主线。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为主线[5]。

(2)两层次。一个是区域范围的预防保护及综合治理技术体系,防治重点是纳入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范围,以及呈点状分布的重要安全保障目标。另一个是以综合监管、监测及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政策管理体系。

(3)三重点。一是预防保护。省级区划中东莞市属于华南沿海丘陵台地人居环境维护区,水土保持基本功能为人居环境维护,因此在总体防治中实施以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为主要措施的水土保持预防保护意义重大。二是人为水土流失防治。东莞市的城市水土保持特点突出,综合治理应以人为水土流失防治为重点。三是面上综合监管。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生产建设项目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远远高于自然侵蚀,因此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增强人们水土保持意识,是有效减轻水土流失的关键[6]。

(4)四目标。包括维护人居环境安全、维护水源安全、促进农业生产安全、维护重要基础设施安全4个目标。

(5)四要点。形成水土保持“护山工程、净水工程、绿地工程、保农田工程”综合防治格局。①护山工程。东部、南部以大岭山、观音山等山丘区水土保持生态保育及修复为重点。东部、南部山体是东莞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等重要功能,通过采取封山育林、抚育更新等措施,构建东南—西南一线的水土保持生态屏障。特别是对山区开展以采石场为重点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铁路、高速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废弃矿山的生态恢复。②净水工程。实施以“三河”(东江、石马河和寒溪水)、“两网”(西部平原河网和水库联网)为载体的水源地保护、水生态修复、湿地保护和城区河涌水环境修复。③绿地工程。对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弃渣场、取土场及各类开发扰动面实施林草恢复工程,对工程本身的各类边坡、裸露地、闲置地等实施植被绿化措施。④保农田工程。切实保护耕地,推进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水土保持型农业生态产业园建设。

(6)五亮点。包括采石场整治、清洁小流域建设、建设项目工程侵蚀防治、工程渣土处置和江心洲治理5处亮点。

(7)三十二个治理示范区(点)。在东莞市全境每个镇、街建立1处治理示范区(点),共32个,通过集中、快速治理,树立典型和样板,为面上治理提供成功经验,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8)十个预防保护示范区。以境内4个自然保护区、16个森林公园、64个水源保护区的建立为载体,加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措施,建立10个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示范区。

3 水土保持分区

根据《东莞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全市划分为两个水土保持区,即北部西部滨河(海)平原水质维护和人居环境改善区(Ⅰ区)和南部东部低山丘陵台地水源涵养和生态维护区(Ⅱ区)。

4 综合防治布局

东莞市水土保持规划综合防治布局及技术体系分为防治技术体系和政策管理体系两方面,见图1。

4.1 综合治理规划

东莞市水土保持措施布设以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为重点,包括凤岗镇、大岭山镇、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及南城街道等。结合东莞市自然、社会经济和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选择小流域或区片,确定凤岗镇雁田水小流域、大岭山镇凤沙片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片区及南城街道东莞大道南片作为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域。面上治理安排以“两网、三河、一通道”为重点,即在全面治理的基础上,建设精品工程,提高视觉效果,建立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区(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图1 东莞市水土保持规划综合防治布局

(1)人为水土流失治理。全市人为水土流失面积约57.06 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3.43%,主要为坡耕地侵蚀和工程侵蚀。其中:工程侵蚀面积56.79 km2,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采石取土、园区开发等建设项目区域;坡耕地侵蚀面积相对较小,仅0.27 km2,主要分布在南城街道及大岭山镇等,集中连片与点状分散相结合。主要治理措施包括:对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裸露地表实施复绿工程;对开矿、修路等在地面形成的深坑、浅凹,用机械或人工进行平整,根据不同情况改造成池塘或农、林、牧业用地[7];对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恢复植被,适当采取土地整治和植被建设措施。

(2)自然水土流失治理。东莞市自然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山丘区,其治理要因地制宜,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对于沟道,可以采用沟头防护、拦沙坝、沟头拦蓄工程等,同时结合当地自然风景,形成特色鲜明的山水景观。对于坡面,生物措施要坚持乔灌草结合,采取混交方式,以草先行,补植补种,更新改造林相,提高林草地的水土保持功能。

4.2 预防保护规划

以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为重点,进行水土流失重点预防规划布局。境内重点预防区分布较广,集中连片与环状、带状相结合,其中集中连片区域主要为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环状区域主要为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带状区域主要为江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区与海岸沿岸生境敏感区。以重点预防区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水源地等为载体,建立同沙森林公园、大岭山森林公园、狮子洋岸线生境敏感区、东江堤岸防护林廊道、松木山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大屏嶂森林公园、宝山森林公园、黄旗山城市公园、银瓶嘴自然保护区及南门山森林公园片预防保护示范区等10个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示范区。

预防保护包括以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为重点的技术措施,以及管理措施。生态保护措施的重点是:加强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与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进行封山育林,保护、抚育、更新天然次生林,禁止乱砍滥伐,保护天然植被;大力开展人工种草种树,有计划地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和经济林,扩大森林面积,改进林木质量,逐步提高水源涵养林功能。生态修复措施的重点是: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部分生态敏感区域或人类活动影响下遭到破坏的区域生态系统得到逐步恢复与重建[8],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加强农田林网修复、河(海)滨岸带保护(包括河流防护林、沿海防护林)、水源林保护区疏残林和低产林改造、退果还林工程建设等。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封山育林政策、自然保护区建设、水源管理和保护制度等。

4.3 监测规划

完善全市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制定监测能力规划,加强对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重点工程和生产建设项目等的动态监测。

(1)监测站网规划。布设“重点”和“一般”两类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并确定监测站点的总体布局、数量、性质及建设进度安排等,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个由市水保机构监测总站与各区(县)水保机构监测分站组成的监测网络。

(2)监测能力规划。包括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和监测制度建设规划。建立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系统,推动遥感技术等先进监测手段的应用,加强数据处理和专业软件的应用,提升水土流失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的能力。还要建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高效运作。

(3)动态监测规划。全市动态监测规划突出对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重点工程和生产建设项目的动态监测,明确基本监测要求和方案。

4.4 综合监管规划

(1)强化面上监督管理,规范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增强水土保持意识。综合监管的对象是全市国土面积内的一切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活动,重点是各类生产建设行为[9]。

(2)建立健全“4个一”保障体系。一套机构,即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各级行之有效的监督执法机构,完善水土保持行政管理职能;一套制度和法规,即研究建立包括重点预防保护区域的管理制度,生产建设项目准入与审批管理、山丘区农林开发和新村镇建设等监督管理制度,城市工业园区、开发区等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制度,以及水土保持相关政策法规等;一套约束性指标,针对各级行政区,约束性指标要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和责任,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有关指标的实现;一套考核指标,提高约束性指标在考核体系中的地位,把约束性指标作为考核的硬指标,抓紧约束性指标的分解落实,并健全约束性指标考核的监督激励机制,建立约束性指标的统计、监测和公布制度,并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和监督措施,实施奖惩制度[10],切实促进东莞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

(3)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制度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进一步搞好水土保持规费征收,使东莞市水土保持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11-12]。

(4)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科技支撑能力规划包括重点科技支撑项目及专题研究规划、科技示范推广规划、水土保持宣传和科学普及能力建设规划等[11]。将重点科技支撑项目及专题研究相结合,按照科研、高效、示范一体化的要求,加强重点科技支撑项目与专题研究项目研究;在全市建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园建设规划应尽可能与现有的监测站点结合,从水土流失类型区和防治需求上考虑数量安排;推广适用于本区域的可靠措施和技术手段,以及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包括城市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采石场整治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和科学普及能力建设,包括科技示范园宣传、青少年水土保持普及教育基地建设和技术培训等。

5 结 语

水土保持规划是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基础和龙头,是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依据,是指导水土保持工作有序开展的纲领性文件[13]。在《东莞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内水土保持规划防治方略及综合防治布局,可概括为“一主线、两层次、三重点、四目标、四要点、五亮点、三十二个治理示范区(点)、十个预防保护示范区”,还提出了水土保持规划综合防治布局,即综合治理、预防保护、监测及综合监管,系统分析了东莞市水土保持工作防治方略及防治方向,希望能为东莞市接下来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东莞市示范区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莞香杯”第四届东莞市诗歌大赛启幕
东莞市耐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