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亚湾核电基地
——善用自然能量 守护多样生态
2021-06-07
拍摄者:赖虔瑜/中国广核集团
形态各异的动物、色彩纷呈的植物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共同构成了地球上生生不息的生物多样性世界,也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和生境。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加入联合国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党的十九大以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科技助力”的保护机制。
以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为代表的部分中国企业已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中广核在核电站的建设运营过程中,致力于实现与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共生、互生和再生”。其中“共生”,就是核电作为“友善者”,要在保持原生态自然平衡的基础上,实现与原生态的共生融合,发展生态核电。
2019年5月至7月,深圳红树林基金会、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潜爱)的动植物专家、海洋生物保护专家应中广核邀请,对大亚湾核电基地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独立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大亚湾核电基地10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上生活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
已安全稳定运营了27年的大亚湾核电基地,在贡献绿色清洁能源、守护碧海蓝天的同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也收获了较好的成果。
走进大亚湾核电基地
大亚湾核电基地位于美丽的南海之滨——广东省深圳市大鹏半岛,拥有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岭澳核电站二期共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其中,大亚湾核电站拥有2台装机容量为98.4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是中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年发电能力近150亿千瓦时,80%电量输往香港,占香港用电量的四分之一,20%输往南方电网。
岭澳核电站是中广核按照国务院确定的“以核养核、滚动发展方针”,继大亚湾核电站投产后,在广东地区兴建的大型商用核电站。岭澳核电站共建设4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为推进中国核电自主化、国产化奠定了良好基础。2011年8月7日,岭澳核电站一期、二期工程全面建成。岭澳核电站有着优异的安全运营业绩,1号机组连续15年无非计划停机停堆,创造了国际同类型机组连续安全运行天数的最高纪录。
截至2020年底,大亚湾核电基地累计上网电量8005.06亿度,其中对港供电2738.98亿度。其中,仅2020年全年上网电量与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累计少消耗标煤约1384.3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797.34万吨。
生物多样性保护
站在大亚湾基地的观景平台,远眺大亚湾海天一线,背靠排牙山郁郁葱葱,核电站与碧海蓝天浑然一体。走进这里,犹如置身世外桃源,又仿佛徜徉在一个度假胜地。到了夜晚,点点的萤火与闪耀的星光与海交相辉映,把这块神秘的土地点染得气象万千,令人流连忘返。这些美丽背后所体现的,是发展核电带来的良好生态环境。
在大亚湾核电基地10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上生长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11公里蜿蜒的海岸线为珍贵的珊瑚提供了安居的港湾。在大亚湾核电基地陆地和周边海域的动植物物种超过了200种,其中陆地上发现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植物6种,包括风头鹰、普通鵟、领角鸮、虎纹蛙、蟒蛇、禾雀花等,在周边海域内,目前已发现国家二级保护的石珊瑚种类15种。
环境监测
大亚湾核电公司持续对大亚湾核电基地及周边环境、水质、生物多样性进行实时监测和取样监测。
实时监测:在基地半径10公里范围内设置了10个环境监测点进行持续监测,并在深圳市中广核展厅展示实时监测数据;通过长期监测发现基地周边的环境放射性水平与电站运行前的本地数据相比没有发生变化。
海水监测:在大亚湾周边海域投运了5组海水监测浮标,对海水水质进行实时监测;海水水质良好,有97.1%的指标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要求。
取样监测:定期对基地周边的空气、土壤、地下水、生物样本进行全面的取样检测,生物样本涵盖鸡、鱼、荔枝、青菜、萝卜、藻类、贝类等20几种常见食物;未发现人工放射性核素。
栖息地保护
拍摄者:赖虔瑜/中国广核集团
大亚湾核电基地内丰富的动植物种得益于基地对生物栖息地的保护。大亚湾核电公司组织员工定期清理基地海岸线附近的垃圾,使海滩的生态景观得到了一定修复,并针对捡拾的垃圾进行分类、称重、识别来源、计算个数、填写记录表等工作,为海洋管理部门今后制定防治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环保教育与信息公开
作为主要的清洁能源,核能发电对于环保有着深远的意义。近年来,大亚湾核电基地通过开展“核电科普进校园”“绿色核电科普日”“人大代表核电行”等互动式、体验式的交流活动,使公众了解环保节能,并在2018年获得深圳市大鹏新区颁发的“生态文明宣教体验中心(自然学校)”荣誉称号。
大亚湾核电公司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建立全国第一个“核安全信息公开”专题网页,公众可以随时查阅机组的环境监测数据、运行状况及辐射防护等安全管理信息。从1987年大亚湾核电站开工建设之日起,基地每年向外界通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方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