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2021-06-07吴培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4期
关键词:入路功能障碍间隙

吴培玉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 广州 510800)

0 引言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外科常见骨折疾病,多因胸腰椎稳定被外力破坏,损伤患者脊髓或神经根,主要表现为胸腰椎局部肿胀、疼痛、骨折处两侧肌肉紧张,不能站立,翻身困难及运动障碍等。当前临床对于胸腰椎骨折多采用手术复位治疗,经后正中入路是胸腰椎骨折手术的传统术式,于患者棘突两侧及椎板骨膜下剥离椎旁肌,牵开并显露,手术操作简单,但术中需要长时间牵拉椎旁肌并且广泛剥离椎旁肌肉,对软组织损伤较大,术中出血较多,术后常常因腰椎后方肌肉组织的破坏,出现腰背部肌肉僵硬、疼痛、无力等症状,影响功能康复[1]。所有一定治疗效果,但随着对胸腰椎骨折的深入研究发现经肌间隙入路展开手术,可有效打破传统入路手术的局限性。基于此,本文就经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比较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将我院2017 年5 月至2020 年4 月内收治的60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所有患者以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参照组(男17 例,女13 例,平均51.32±10.01 岁)和研究组(男16 例,女14 例,平均52.08±11.54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疾病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对参照组患者以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即以病椎为中心行后正中切口,显露病椎及上下各一个椎体,钝性剥离推开椎旁肌,显露人钉点,根据术前测量角度安置椎弓根螺钉,连接固定棒,撑开复位、固定,椎板间横突间植骨。

1.2.2 研究组

对研究组患者以经肌间隙入路治疗,即病椎为中心作后正中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双侧竖脊肌群,钝性分离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至关节突外侧,暴露椎弓根人钉点,以横突定位法置入椎弓根螺钉。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3];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经CT、MRI 检查后痊愈、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所有例数×100%;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首次下床时间、出院时长)及手术前后Cobb 角(选取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术后1 个月的X 线侧位片,沿最上伤椎上缘、最下伤椎下缘依次划平行线,再分别于作2 条平行线的垂直线,其夹角则为为Cobb 角)与功能障碍指数(采用ODI 评分量表[4],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分,总分50 分,分值越低则代表患者功能障碍程度越轻)。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至Excel 2010 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处理。()表示计量资料,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用卡方(χ2)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 提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最终治疗有效率为96%(48/5),显著高于参照组84%(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 所示。

表1 参照组和研究组最终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分析

研究组患者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首次下床时间、出院时长)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2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 角与功能障碍指数分析

手术前两组患者Cobb 角与功能障碍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个月的Cobb角与功能障碍指数均较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术后研究组患者Cobb 角与功能障碍指数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3 所示。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 角与功能障碍指数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 角与功能障碍指数对比()

注:*与组间同期比较,P<0.05。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是一项患者疼痛程度高、治疗周期长、增加社会和家庭负担的重大疾病之一,降低或规避术后并发症风险是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和降低社会和家庭负担的重要关键[5]。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虽操作简单,疗效显著,但术中需更多的剥离双侧多裂肌和切断肋间后动脉及腰动脉后支,对患者的正常肌膜和骨膜血管有较大损伤[6]。

且胸腰椎骨折手术时间较长,若经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术中长时间的拉扯多裂肌,易导致此区域肌肉群缺血,损伤患者脊神经后支,术后常遗留肌肉萎缩、组织粘连、伸屈腰部时常感到僵硬、牵拉、隐痛、沉重等症状,严重降低患术后生活质量,影响患者对手术疗效的满意度,易导致医患纠纷[7]。再加上较长的手术时间,较大的创口大大增加了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患者手术风险较高,术后恢复缓慢。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此入路治疗术式已无法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8]。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最终治疗有效率为96%(48/5),显著高于参照组84%(42/50);研究组患者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首次下床时间、出院时长)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术后1 个月的Cobb 角与功能障碍指数均较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术后研究组患者Cobb 角与功能障碍指数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分析原因:经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作为以传统后正中入路为基础的改良术式,从肌肉的间隙进入,不剥离损伤肌肉,可直达小关节和横突,便于确定椎弓根钉进针点及外展角度,无需强力牵拉椎旁肌,避免肌肉损伤、水肿。患者术后腰部肌肉力量无下降,有利于术后早期活动,术后反应轻,可有效避免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的局限性[9-10]。且最大限度保留了脊柱解剖结构的完整性,保证了脊柱后柱的稳定,有效避免医源性腰椎不稳和顽固性腰背痛。再加上腰背筋膜后肌肉缝合后可紧密贴附,肌间隙可完全封闭,不留死腔,术后切口渗血少,引流量少,降低感染风险,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取得理想的手术效果[11-12]。

综上所述,经肌间隙入路较之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其疗效更高,手术风险低,可有效促进患者胸腰椎损伤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入路功能障碍间隙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间隙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飞行过载及安装间隙对主安装节推力测量的影响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