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红领巾学院进行少年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21-06-07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21年2期
关键词:分院红领巾少先队员

裘 芳

(浙江省团校,浙江 杭州 310012)

一、概念诠释与价值取向

(一)“红领巾学院”的源起

2018年,经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少工委研究决定,浙江省少先队开始全面推进和深化开展浙江省红领巾学院建设。红领巾学院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从小养成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全面的综合素养。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探索,围绕强化组织建设、整合专业力量、构建课程体系、夯实理论研究、加强师资培养、创新育人模式、完善评价机制,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的培养模式,确立了“一体两翼四轮驱动”的工作格局。“一体”是指以新时代好少年培养工程为主体;“两翼”是指统筹推进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建设,校内、校外两种模式探索,促进少先队员和少先队辅导员两支队伍建设;“四轮驱动”是指深入实施红领巾e站1013阵地、红领巾公益课堂、红领巾公益基金和“益动中学”初中少先队志愿服务四大品牌项目。[1]

(二)红领巾学院的价值

1.落实党团队一体化阶梯式培养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等关于加强少先队工作机制建设、规范团员发展、推优入党等文件精神,共青团浙江省委大力实施浙江省青少年“真善美”种子工程,构建党团队一体化阶梯式培养机制,打造从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到共产党员发展的全链条思政育人和政治吸纳新体系,不断强化对青少年的思想引领、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其中,红领巾学院是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省少先队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教育的主阵地,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接力跑”的第一棒。红领巾学院的建设,就是用实践探索真正解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少年儿童从小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形成对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从而更好地教育引领少先队员,培养发展共青团员,积极为党输送新鲜血液,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形成少先队员光荣感培育路径。依托红领巾学院,组织引导少先队员参加各级红领巾学院的学习,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教育,将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的各项激励载体与红领巾学院有机结合,具体化、常态化、持续化地激发少先队员光荣感的内生动力。一是学习激励。红领巾学院既有全面普及的思政课程,也有逐步提升的进阶课程,还有校—乡—县—市递进选拔的系统课程,让少先队员始终保持学习的新鲜度和进取心,不断体验学习带来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二是奖章激励。引导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校内外“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理解奖章意义,争取基础章、特色章、星级章等各类奖章,收获成长进步。三是荣誉激励。引导少先队员积极参加各级少先队荣誉评选,不断创先争优,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四是岗位激励。引导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服务岗位、代表岗位、特色岗位等三种类型的少先队岗位锻炼,全心全意为队员服务,接受队员监督,听取队员的意见、建议和批评。五是实践激励。引导少先队员积极参加少先队年度主题实践活动和每周1课时的少先队活动课。实践活动项目包括“真善美”主题活动、“红领巾公益基金”活动、“红领巾公益课堂”活动、红色研学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假日小队活动等。

3.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形化。红领巾学院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综合运用儿童化形式,深入浅出地对孩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孩子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启迪心灵,埋下“真”的种子,塑造灵魂、知行合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团队的光荣历史教育孩子,埋下“善”的种子,从小学会做人,力所能及帮助他人;用时代精神感召孩子,埋下“美”的种子,懂得追求美、实现美就是通过不懈奋斗获得幸福快乐、实现全面发展。

二、基于现状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

为进一步了解现状,探究依托红领巾学院开展少年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难点问题,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笔者在浙江省范围内进行了访谈。访谈兼顾浙江省11个地市,访谈对象总计83人,为各级红领巾学院分管领导、管理人员、教研员及一线教师。其中市一级11人,含市少工委负责人1人、总辅导员7人、少年宫教师3人;区(县、市)一级52人,含少年宫系统41人,包括少年宫主任、总辅导员、活动部长、教师,团委负责人4人,教育局及教研室相关负责人7人;校一级大队辅导员20人,包括小学18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人,初中1人。围绕访谈情况,结合相关统计数据,进行现状分析。

(一)组织建设与运行机制

自各地红领巾学院成立以来,截至2020年10月23日,全省共建立各级红领巾学院1365个,其中市级36个、区(县、市)级90个、乡镇校级1239个,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全省各级红领巾学院建设数量分布情况

访谈发现,组织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在组织建起来的基础上,如何通过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政策保障力度区域间不平衡,有强有弱。建议要进一步夯实党建带队建,加强团、教、少等多部门协同合作、齐抓共管,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使红领巾学院开展少年儿童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从而保持常态化、长效化运行。不能把红领巾学院等同于一期培训班、一项主题活动。

要进一步明确相应工作职责。要把红领巾学院的建设和作用发挥作为重点工作纳入相应考核,明确责任单位,找准关键负责人,确立落实专门院务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要区分青少年宫、学校等机构原有职能和红领巾学院的职能,不能做简单的贴牌和换标签。

要进一步增强红领巾学院的品牌影响力。领导层面要增加重视度,组织层面要增加辨识度,相关管理人员、师资队伍要提升相应的认知、能力、素养,最终提升红领巾学院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形成全社会关注红领巾学院、为少年儿童思想教育助力的良好氛围。目前尚存在个别对红领巾学院的组织结构理解不清晰、运营管理不到位等情况。

(二)学员定位与培养机制

红领巾学院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两个层面的培养机制:一是择优选拔、重点培养,以“少先队队长学校”(也有以“少年领袖营”等个性化命名)为代表;二是不设门槛、全面普及,以“红领巾公益课堂”为代表,也有“红领巾大讲堂”“红领巾论坛”等补充形式。截至2020年10月23日,全省市、县两级以线下培训为主,以“少先队队长学校”为主要形式开展培训1631次,培训学员216627人次;以“红领巾公益课堂”为主要形式开展培训3055次,培训学员1335474人次。省级“红领巾公益课堂”主要以电视节目、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形式进行,受众面更为广泛,因而无法进行精准统计。

访谈发现,学员培养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实现推优选拔与全面普惠双轨并行、互补共进。

择优选拔、重点培养的“少先队队长学校”模式重点在于挖掘少年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受训学员大部分都是学校选拔推优出来的,也有开通个人自主报名通道的尝试,市级或县级在此基础上进行笔试和面试择优录取。培训方式有一次性集中培训,也有历时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分期集中培训。当前接受完整课程体系培训的总人数还相对较少,学员组班还有精细化发展空间,如根据学习进度设立不同的进阶班,根据学员的层次或类别设立相应的班次等。

不设门槛、全面普及的“红领巾公益课堂”模式重点在于实现少年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无论是面对面互动课堂,还是线上课堂教学、线下实践活动都已初现优势。但目前还存在“公益课堂”课程不成体系、受众面还有待进一步扩大等问题,需要技术力量进一步建立完善自主选课平台和线上教学平台。

选拔性培训和普惠性培训目前还是“两条腿走路”,缺乏彼此联动和互相助力。下一步应着力于课程联动、师资联动、阵地联动、线上线下联动等。如“队长学校”中的有些课程可以作为公共课放在开放性课堂,成为普惠性课程;“公益课堂”可以成为“队长学校”学员的实践场等。

(三)师资建设与教研机制

红领巾学院师资来源主要是本系统,也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引进部分师资或邀请顾问及相关领域专家、名师授课。师资培养分两步走,一是依托浙江省团校的浙江省辅导员培训中心,将市、县两级相关负责同志进行集中轮训,开展一系列示范引领性培训,在此基础上,实现以训带研、以赛促研;二是市、县两级负责培训本系统实施教学的师资队伍,并开展常态化教研活动(见表2)。

表2 全省市、县两级面向少先队辅导员开展培训情况(截至2020年10月23日)

访谈发现,师资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打造少年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师资队伍。

师资状况直接决定了可以开什么课、开多少课、有多少教育实效等问题。目前红领巾学院师资主要是学校大中队辅导员和其他党团员教师,他们有热情、教学经验,富有创新精神和钻研能力。相对而言,市、县两级红领巾学院的主阵地青少年宫的专职教师参与红领巾学院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此外,访谈发现,诸如公检法、机关干部、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等作为校外辅导员加入红领巾学院师资队伍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为丰富和鲜活。基于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校外资源、社会力量的吸纳,并形成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

目前缺乏同时对少先队、少年儿童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研究的专业师资,要积极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着力培养自己人。不但要有规范化的轮训,更要有精细化、系统化的重点培养计划。红领巾学院名师工作室、红领巾学院导师团、红领巾学院讲师团、红领巾学院课程教研组等都是很好的载体。

省级开展的红领巾学院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微队课大赛,以及部分地市、区(县、市)开展的红领巾学院优质课评比等,为广大红领巾学院师资提供了成果展示的平台,激励大批红领巾学院教师深入研究课程内容、精心打磨课堂教学,并发掘了一批优秀的思政教师,形成了一批精品课程。这样的平台还需要更普及、更多元。

(四)课程体系与理论研究

红领巾学院课程主要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别。必修课程主要包括3项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启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团队史教育(见表3)。选修课程主要包括3类:创新创造课程,含信息技术、机器人、航模、手工制作等;人文启智课程,含社会、文化认知类,器乐、书画等美学欣赏类等;能力训练课程,含培养团队合作、人际交往力、生存适应力、领导统筹力、规划决策力、高效执行力的实践课程、团队拓展性课程等。[2]

访谈发现,课程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夯实红领巾学院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不断推进实践创新。

必修课理论内容相对较多,不注意方式就显得枯燥。难点是如何将深奥的教学内容讲得少先队员愿意听、听得懂、悟得清,实现思想教育浓度与少年儿童接受程度相匹配。要从少年儿童认知规律出发,运用儿童化、形象化的话语体系和表现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注意从少先队员的现实生活入手,围绕他们的生活经验取材,运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少先队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有机结合起来。

表3 红领巾学院必修课教学内容

要多集体备课进行头脑风暴,不断创新实践、总结反思。要融入少先队特色教育理念,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集中学习与小队研学”“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并创新讲座、研讨、寻访、观察、调查、研究、体验、角色模拟、音像视频与制作、社区少先队活动课、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形成若干精品课程。

要站在红领巾学院的视角,围绕课程创新、教学创新、评价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等开展课题研究,以一体化格局、前瞻性视野、发展性思维科学构建少年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

(五)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

根据《浙江省红领巾学院建设管理规范》,要建立红领巾学院激励评价体系,在形成规范、完整的学员档案和手册的基础上,实行“学分制”基础评价和少先队综合评价并行的评价体系,并注重少年儿童身边榜样的选树、宣传和示范引领。一是实行“学分制”基础评价体系。制定“学分制”评价标准,规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分,学员必须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后才能结业并颁发红领巾学院的结业证书。二是实行少先队综合评价体系。依托红领巾学院线上平台,将“红领巾奖章”日常评价、学习、活动等以积分形式纳入综合评价体系,形成少年儿童在少先队中特有的评价标准,并作为推优入团、少年团校以及团、队奖项评选的重要依据。

访谈发现,评价激励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员如何评价、激励;教师如何评价、激励;实施机构如何评价、激励。

建立完整规范的学员档案和手册需要统一的模板。目前基于自主设计模板的考核评价记录参差不齐,这也导致最终的评价无法与上一层级的评价挂钩,无法与推优入团、少年团校以及团、队奖项评选建立直接的关联性。

评价可实现多元化,具体体现为评价指标、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各学院精心设计争章颁章的做法有利于实现激励效果的最大化,具体可从学员自评、互评,辅导员老师评等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其中,要注意过程性评价,将评价与个人发展空间的提升结合起来,“举轻若重”地做过程,“举重若轻”地看结果。

教师评价需要有绩效考核,要增强教师的价值感和获得感。可通过任务完成度、学员满意度、组织认可度等方面对红领巾学院执教教师进行评价。

各级红领巾学院建设工作要纳入当地团委、少工委年度重点工作考核项目。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学员招募、师资培训、课程评价以及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等情况。学校红领巾学院的考核,可纳入政府教育督导和学校少先队工作考核,也可进行各个层级的优秀红领巾学院评选或示范红领巾学院评选。

三、深入推进红领巾学院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完善多管齐下的机制建设

1.夯实督查考核,责任落实到位。要高度重视红领巾学院建设,明确各级少工委主任是第一责任人,把红领巾学院建设作为重要任务纳入本地区少先队工作的整体布局。各地各单位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和目标,有力有序推进实施。

2.完善评价体系,优化激励手段。一是过程记录有形化。省一级积极推进“网上少先队”“网上共青团”的平台建设,指导编印成长记录册,通过线上线下并行的方式记录少先队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留下教育痕迹。二是目标管理具体化。通过一枚枚红领巾奖章,将一个个目标具化为跳一跳够得着的挑战任务。三是评价结果通用化。要将少先队员在红领巾学院中的成长记录和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纳入推优入团、少年团校学习资格、综合荣誉推选等全链条评价体系中。

3.加强队伍建设,研训一体发展。一是要实现分级分类精细化培训,如分别开展专门针对管理人员、教材研发人员、教学一线教师的培训等;二是要探索线上线下融会贯通的教研模式,线上注重纲领性、规范性目标学习,线下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深入研讨;三是要把握业务培训是重点,政治素质培养是前提,要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标准不断磨炼和提升。

4.注重示范引领,推动品牌建设。要注重培育、发现、宣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少年儿童公认的红领巾学院建设先进典型,注重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各级学院比学赶超,为红领巾学院建设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二)打造辐射带动的共享模式

1.课程共享。一是精品课程共享。校一级、学院一级可集中优秀师资合力打磨课程,通过同课异构、说课评课议课等方式,推出精品课程,实现本校、本学院课程共享。县一级、市一级、省一级可通过优质课评比、微队课大赛、教学案例评优、教学基本功大赛等着力发掘、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实现本级区域内课程共享。二是课程菜单共享。例如:各级少先队组织根据当地红色教育资源,规划红色研学路线,设计红色研学地图,研究红色研学课程,提供红色研学“菜单”,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省少工委在此基础上梳理汇总全省的红色教育资源,开发红色研学手册,建立“点—线—体”红色研学体系,实现红色研学课程的普惠。

2.阵地共享。“红领巾e站1013”阵地是浙江省少工委重点打造的少先队校外活动阵地品牌,也是红领巾学院的重要活动阵地。“红领巾”代表少先队,“e”代表雏鹰(EYAS)、活力(ENERGY)、育人(EDUCATE),“1013”代表少先队建队日10月13日,同时“1”代表一种标识——红领巾;“0”代表零门槛,人人都可以参与阵地的少先队活动;“1”代表一个目标,通过活动达成实践育人目的;“3”代表少先队三大核心品牌活动。截至2020年10月23日,全省已建各级“红领巾e站1013”阵地943个。

3.资源共享。一是校内资源共享。如杭州市下城区各个学校根据自身资源优势成立各具特色的红领巾学堂,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紫藤红领巾学堂、长江实验小学的励学堂、景成实验学校的U学堂等。目前,23个校级红领巾学堂加入了下城区红领巾学院,实现校际思政教育资源共享。二是社会资源共享。如湖州市红领巾学院在依托湖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立总院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吸纳社会资源,成立了11个分院,包括:消防救援分院、航天科普分院、国网电力分院、新闻广播分院、金融理财分院、烘焙文创分院、乡村振兴分院、地理信息分院、红色传承分院、两山生态分院、自然科学分院,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三是学科资源共享。如杭州市红领巾学院下设思想政治分院、科学技术分院、体育健康分院、文学分院、美术分院、文艺分院、国际文化分院、职业体验分院、综合实践分院等9个分院,充分发挥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学科优势。四是试点资源共享。如绍兴市少工委依托绍兴市青少年宫建立市级红领巾学院,并倾力扶持打造了2个县级红领巾学院和12个校级红领巾学院作为市级试点,并将试点以市级红领巾学院的名义进行资源辐射。

猜你喜欢

分院红领巾少先队员
红领巾要戴好
《红领巾》的“童年照”
少先队员永向前
少先队员永向前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宁分院 王光勇
中国信通院西部分院:在重庆全面迈向智能化时代中发挥核心支撑作用
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社团的兴趣分析
“红领巾”是谁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旗袍秀——旗媛淑院福清分院揭牌
智取红领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