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单端转双端差分的高速模拟电路

2021-06-07

通信电源技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共模晶体管差分

华 山

(福建利利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福建 漳州 363005)

0 引 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高速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测量仪器和通信设备,对模拟信号进行数字转换处理。由于高速ADC均采用双端差分和模拟输入,而模拟信号一般是单端信号(特殊情况除外),这就需要有一电路来实现单端到双端差分的转换,且保证信号无失真。

当前,单端转双端差分电路通常采用国外进口的高速、高带宽集成芯片来实现。芯片本身价格不菲,且采购渠道也常受限,一定程度地制约着产品的应用设计和性价比的提高。因此,自主设计一种高速、低成本且满足性能要求的单端转双端差分的模拟电路成了当务之急。

1 总体设计概述

按设计的预期要求,利用一种单端转双端差分的高速模拟电路代替现有高速、高带宽的集成芯片。由于这类芯片还具备一定的增益调整能力,同时差分输出的共模和差模电压又能满足后级ADC输入的电气特性要求,因此设计的电路必须具有以下特性。一是以较低成本的分立器件来实现该电路。二是电路可以将输入的单端信号转换成双端差分信号输出,且具有高速、高带宽响应。三是电路具备一定的增益调整能力。四是电路的输出电气特性需能满足后级ADC的电气要求。

为满足上述特性,设计的电路包括晶体管差分电路、交流补偿、高频补偿、恒流源电路、射随反馈电路、增益调整回路以及输出电压限幅控制等单元。

2 电路详细设计

2.1 晶体管差分电路

电路原型即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其中的Q1和Q2组成差分放大电路,单端输入信号SIG_IN只由Q1基极输入,反向180°后从Q1集电极输出,信号的直流偏移Vbias由Q2基极输入,差分放大电路仅对两输入间的电压差进行放大[1]。Vbias为软件控制的具有一定变化范围的直流电压,可平衡(抵消)输入信号的直流成分,使得输出端满足后级电ADC的输入电压轨。且两个晶体管的Vbe的温度变化相互抵消(两管选用Vbe特性一致),在输出端不会体现,使得电路的温漂特性得到保证[2]。Q3和Q4组成的第二级差分电路用于将输入信号再反向180°,得到与输入信号同相位的信号。如此,通过二级差分电路的两次反向得到整体电路双端输出的正负(P/N)信号,同时Q3、Q4和Q1、Q2组成的双晶体管也利于增益的分配。

2.2 交流补偿

由于电路需满足高速、高带宽响应,差分晶体管就必须选用同一品牌和型号的高频管,且两管之间也需要有一定的交流回路,补偿电路的非线性[3]。交流补偿回路放在两个晶体管的发射极之间,如图1中的 R10、C6、R12、C7和R7、C1,通过调整 RC 值适当补偿交流某些频段的非线性,利于电路带宽曲线的调整[4]。

图1 一种单端转双端差分的高速模拟电路

2.3 高频补偿

高频补偿即引入共基极电路。共基极电路不存在密勒响应,但它输入阻抗较低的特性使其无法作为整体电路的输入级[5]。渥尔曼电路则很好地利用了共基极的电路特性,在共发射极电路的集电极再级联一级共基极电路,即在上图1中Q1的集电极再接一个Q5,且Q5的基极接地[6]。

Q1是共发射极电路,其输入电容Ci为基极-发射极间电容Cbe与由于密勒效应而乘以(Av+1)后的基极-集电极间电容Cbc之和,频率特性被破坏。渥尔曼电路的输入电容如图2所示,下晶体管Tr1(即Q1)的Av=0,Ci仅为Cbe与Cbc之和,没有发生共发射极电路避免不了的密勒效应,还有Tr1集电极交流接地,所以也与没有Cce的情况一样,电路的频率特性没有变坏[7,8]。高频补偿的本质,就是通过级联共基极放大电路,组成渥尔曼电路,克服密勒效应。

图2 渥尔曼电路的输入电容

2.4 恒流源电路

如上述单端转差分电路是通过差分放大电路实现,而差分放大电路工作是接上电流源,使得两个晶体管发射极电流的和为一定值[9]。

在实际电路中,如图1所示,R15、Q7、R14和R17、Q8、R16组成恒流源电路,CT1和CT2控制软件输出直流固定电压,电压使得Q7和Q8的BE间PN结导通后,R14和R16上端和下端也存在固定电压。所以当R14和R16的阻值确定时,流过R14和R16的电流为恒定值,流过Q7和Q8的电流也为恒定值,从而使得差分晶体管Q1、Q2和Q3、Q4发射极的电流和也为恒定值。

2.5 射随反馈电路

单端转差分电路输出端连接的是ADC,所以电路的输出端须叠加后级ADC的共模电压。如图1所示,ADC输出的共模参考电压VCM经RC滤波后输入到运放U1的正端,从U1的输出端引入负反馈,直流通路经R15和Q9(电流驱动)的发射结、电阻R3、R4、R22以及R23反馈回到运放U1的负端,交流通路则通过电容C5反馈到U1的负端。直流通路的负反馈使得差分输出端的共模电压等于ADC输出的VCM,交流通路的负反馈则是为了稳定相位,防止振荡[10]。通过单运放的射随反馈回路,使得差分电路输出端的共模电压完全等于ADC输入要求的共模电压。

2.6 增益调整回路

由于差分放大电路双端输出的实际增益是和共发射极电路相同,而共发射极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v=Vo/Vi=Rc/Re,所以差分放大电路的双端输出增益Av=Rc/Re。因此,只需在上述的晶体管差分电路中加入发射极电阻(图1中的R5和R6)就能有效控制增益,使得电路增益Av=R3/R5(R4/R6)。

在电路实际应用中,只有单一增益往往无法满足系统设计的要求。因为模拟信号的幅度有大有小,而ADC的最大输入信号幅度却是有限的,所以这就要求ADC前级电路具有不同的增益。

为了得到不同的增益,可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SIG_IN和Vbias再并联一组差分电路。SIG_IN连接Q10的基极,Vbias连接Q11的基极,Q10和Q11的集电极再分别接回Q1和Q2的集电极回路。Q10和Q11的发射极之间也需要有RC交流补偿,而不同增益的实现就是由Q10和Q11的发射极电阻R24和R25决定,R3和R4的阻值已被固定,决定了Q1和Q2的增益。通过选定合适R24和R25的阻值,决定Q10和Q11回路的电压增益Av=R3/R24(R4/R25)。R29、Q12以及R28为并联的差分回路提供恒流源,CT3则是软件控制的电平,在系统需要选用不同增益时输出高电平,导通恒流源回路,同时关闭原来的恒流源回路。

同理,若两组差分回路仍无法满足增益要求,可再并联一级差分回路来实现。但多级并联也必然给PCB布局走线和不同的带宽曲线控制带来麻烦,所以并联的级数不是越多越好。

综上所述,单端转差分的增益调整能力是通过并联和切换差分回路、改变Re阻值来实现。

2.7 输出电压限幅控制

电路的差分输出端须满足ADC的输入电气特性,除上述的VCM外,还有ADC的输入满量程电压。它是ADC正常工作的最大输入电压(共模+差模),超出范围信号就会失真,因此电路输出的共模和差模电压须限制在这个满量程电压范围内。

共模电压是在射随反馈电路输出的VCM再叠加SIG_IN直流分量与Vbias差值的放大输出电压。共模的限幅就是当SIG_IN直流分量在合理范围内,通过变化和限制Vbias的电压量,从而限制电路输出端叠加的直流电压,保证输出共模电压在ADC的满量程范围内。

差模的限幅是在确定电路增益、正负VCC以及恒流源电流后,通过调整R20的阻值来实现。从图1正负VCC之间的任一电流通路可知,正负VCC的电压和减去各个电阻和晶体管的压降,就是电路单端能输出的最大交流电压。而只有R20与电路增益和恒流源电流无关,所以调整R20阻值能改变和限制电路输出的最大交流电压,从而限制双端输出的交流电压,保证输出差模电压在ADC的满量程范围内。

3 结 论

通过上述各个单元电路的整合,实现了单端转双端差分电路的完整设计。本电路已申请了发明专利,且已于2019年获得专利授权。以上成果是为示波器模拟前端做的一次降成本设计,设计初期采用的ADC是HMCAD1511,后逐步扩展应用到其他ADC上。该设计的相关内容已在几款示波器上得以成功应用,目前适用带宽200M以内的机型。

本文虽然是为示波器的ADC应用而设计,但电路亦可应用到其他高速ADC的设计。

猜你喜欢

共模晶体管差分
一类分数阶q-差分方程正解的存在性与不存在性(英文)
科学家首次实现亚1纳米栅极长度晶体管
非隔离逆变器交直流侧共模干扰耦合抑制
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共模电压干扰优化方案研究
2.6万亿个晶体管
云南GNSS时间序列共模分量提取分析
共模电感的建模方法及验证
序列型分数阶差分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
一个求非线性差分方程所有多项式解的算法(英)
功率晶体管击穿特性及测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