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时间品生命

2021-06-07浙江

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11期

@浙江 朱 伟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要做尽管做,结果都一样。——电影《印度之行》台词

时间是个伟大的作者,它总会写出圆满的结局来。——卓别林

时间最终会把一切希望与欲望都消解掉,对此,有人悲观绝望,有人乐观豁达,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不得少于 800 字。4.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读:

人类也许有信心征服一切,不过需要足够的时间。可是,生命有限,最终一切都会归结于消亡,包括人自己。在时间的长河里,有着无穷的希望,也充满着无尽的失望,甚而是绝望。人的意义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得以升华的,生活中的看似无望也有了实现的可能。结局确实都一样,可做与不做,时间会表明其中的不同,这也是时间给予生命的自主选择权利:活出自我,在无尽虚空的时间中留下独特的印记;或者相反,让一切归于虚无。

审题与立意:

1.提取关键信息

两则材料,其一表明的是无论你怎样努力,最终跟任何人都没有差别——死亡,是每个人的结果。其二强调的是,只需用心去做事,时间自然会给予你“圆满”的回报。从中,我们需要捕捉这样几个关键词——“尽管做”“结果一样”和“伟大的作者”“圆满的结局”——展开联想与思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2.提炼立意

(1)向死而生,努力锻造出生命在时间里的价值

人在时间面前渺小又无力,但正因渺小、无力,个人的拼搏与奋斗,才会在漫长的时空中熠熠生辉。这折射出生命的价值,也从反面证明了时间会给不同的人以不一样的印迹。

(2)砥砺耕耘,以敬畏之心衡量时间

时间最终确实会证明一切,但也会毫不留情地消解一切。个人在生命的旅程中,认认真真地走好每一步,不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敬畏时间,专注耕耘,不问结果,时间自然会给出最好的回馈。

(3)于悲观中见深刻,在乐观里去浅薄

人生有限,最终归于沉寂,但在这样的绝望中,人类从未放弃追求,在渺茫的希望中探索生之意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而乐观者,总寄希望于未来,用强大的自信去圆人生梦,却往往失之浅薄,缺少敬畏,陷入自负自大之境。

3.联结素材

(1)中国文学中的时间略谈

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流逝如滔滔河水,夜以继日,一刻不息,警醒着人们“时不我待”,生无所息。

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生命有限,知识无限,因而追求知识并不能成为人生唯一目标,生命中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比如陪伴亲人,比如亲近大自然,比如运用所学知识做有意义的事,学以致用。

辛弃疾:“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在无情的时间里,一切人与物,均归之于空,怕花开得早,眼前早已落红无数,长令人嗟叹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史铁生:“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2)西方文学中的时间生命哲学

时间意识是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家一种极端的自觉意识。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人类也许可以征服一切,但只有时间是人无法征服的,甚至根本没有人跟时间较量过。如果你觉得自己在与时间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也仅仅是一种幻想,“这只表是一切希望与欲望的陵墓”。人,无非是其不幸的总和而已。你以为有朝一日不幸会感到厌倦,可是到那时,时间又变成你的不幸了。

帕斯(诗人、诺奖获得者):在传统诗人那里,空间的概念是主要的,比如中世纪的但丁,“在但丁中,空间吸收了时间,只有空间,是可见的永恒之形式”。“在汉诗中,时间也附属于空间,佛教中空的无上体验,对诗人王维来说就与取消了时间的空间有关。例如,‘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就是佛感悟空的类似现象。”与永恒的空间不同,西方的现代时间已经让我们成了流浪者,无休止地被驱逐出自身。在这里,时间维度意味着一种动荡漂泊,意味着一切不安定因素的根源。

卡夫卡:生命就像我们上空无际的苍天,一样的伟大,一样的无穷。我们只能通过“个人的存在”这细狭的锁眼谛视它;而从这锁眼中我们感受到的要比看到的更多。

(3)青春中的时间表达

①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而今天则是你唯一拥有的现金。

②青春就是一种艺术,它承载着少年的理想,包容着孩子气的任性,吸收着流逝的时光。

③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④没有人永远十七岁,但永远有人十七岁。

⑤世上真不知有多少能够成功立业的人,都因为把难得的时间轻轻放过而致默默无闻。

写作示例1

把握自身定位,赋生命以价值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中学(三禾高中)林晟煜

时间将腐蚀所有,乃至凋零人为之奋斗的一生,甚至是几代人努力的成果;可时间终无法毁灭心灵最美好的运作。

时间赋予生命以过程,却无法干预塑造精神之内核。一如王小波所说,“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固然,时间瞬息,生命的纬度却有着无限延长的可能。在有限的权限里延展可塑生命的无限意义,便是世间难能可贵的人生哲学。

而今社会,除去空气里弥漫的污染物,更有无形的舆论在肆意横行。本已短暂的生命被社会舆论所占据、消耗,甚至被迫贴上标签,会抹去生命的独立创造性。这将是一场浪费生命的悲剧。故而,有清华北大硕博生投身基层服务大业,自然不得不背离长辈亲人为他们立下的“铁饭碗”“高薪或官场”的目标。但他们毅然前往深山老林抑或孤烟大漠,与庸俗势力为敌,为自己的生命,为社会划下独特的印记。

一列绿皮火车,载着高校生刘智卓从繁华的上海进入甘肃省大漠深处。24小时的火车、6小时汽车颠簸,意味着往后的治沙生涯必然更加艰难。当人们以为这群白净的大学生只是闹着玩时,却没料到他们没日夜地在烈日下扎麦草格子、沙柳障,战退了约2000亩黄沙。在无边际的沙漠中,这群人格外渺小,但他们正以青春的时光续写生命的华章。随着治沙扶贫事业初显成效,刘智卓也因此获得“最美大学生”的称号。不仅如此,他还支教、建立基金会……刘智卓服务基层、青春报国的奋斗底色深深烙在了沙漠,更融入民族精神之中。

人生短暂,肉体终会腐蚀,有的人却于这瞬息之间迸发出永恒的光芒。阿多尼斯宣言——生命并不短暂,短暂的是人。在目迷五色、众生喧嚣的时代,人生极易被虚度,新青年应直击与洞察现实,探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挖掘生命的多样性。而如若将人的结局仅仅归结于死亡,目光短浅地将可贵的生命践踏成机械式指针走过的一生,毫无精神上的建树与心灵上的追求,那将是何等的悲哀!因此,与庸俗、肤浅的价值观相抗争,敏锐而真切地领悟社会所需应是人类的大明智。

我们不能一想到时间有限便悲苦不堪,期期艾艾地度过一生,而是应当将自己置身于社会洪流中,放下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与恐惧感,做出正确的抉择。时间会抹去一切存活的迹象,却动摇不了精神的立场。我们应以乐观积极的心态,追随社会前进的方向。

坚持自我底色,直击心灵最强烈的渴望,学会思考青年人于时代的站位,以彰显生命的意义——让自己的人生坐标与社会根本所需相契合,让心灵去创造生命的价值!

★点评★

时间无情又强大,却无法侵蚀人们的精神,这一立论有着明亮的色彩,为生命平添了强劲的希望。面对现实世界的种种困境,着眼于青年的独特选择,上一辈跟下一代的思想对立,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表明了新时代青年人的坚定选择和奉献社会的决心与勇气,令人对社会有了强烈的期待。难得的是,最终把思想提升到了人生定位:放下对时间流逝的无力与恐惧,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化解时间对生命的侵蚀、消解,创造出独特的人生意义。此外,语言流畅,简洁而有力,结构完整,论证有力,使得文章具备了较为鲜明的特色,给人思想上的启示。

写作示例2

参与者,亦是审判者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中学(三禾高中)董晋瑶

时间,在你静谧默思抑或是奋笔疾书时,仿若静止;可当你抬头,那表上的数字却分明地昭示着它的流逝——让人在奋进中紧张,在绝望中又心存希冀。

对于时间,有人悲观绝望,有人乐观豁达。贪恋享乐的众生不吝于把大量时间浪费,认为其廉价而又无用,而后又悔恨不已,循环往复,渐陷悲观,直到绝望。我的生活即是一例。假期沉迷于小说、视频,那些制定好的计划在那时早已被抛之脑后,恍然间才发觉时间已过去大半。懊悔,沉迷,再懊悔,又沉迷,反反复复……这样的状态致使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怀疑人生。也有人,在本应肆意妄为的年纪却被告知余额不足,便开始调整心态,乐观面对,学会分秒必争,让自己在最后离开的时候了无遗憾。

脑海中映出卓别林说的话:“时间是个伟大的作者,它总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当你在为目标奋斗,为此耗费大量时间并乐此不疲时,这位参与者,将发着光的光阴洒向人间,目睹着人间百姓在光亮缓慢消逝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它不会怜惜那些无知愚蠢的人,他们终将为那些挥霍掉的时间买单;而你,会被看到,会被肯定,也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轮椅上的巨人作家史铁生对于时间也有他自己的见解:“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乐观地讲,活出生命的精彩,是每个人逃脱宿命论的唯一途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每个人的寿命不同,追求不同,可最终无一不是趋于死亡。有人是精神腐烂连带着肉体的死亡,也有人即使肉体不再,但在时间的长河里,他的事迹与精神被冲刷得熠熠生辉。暂不提彪炳史册的伟人,生活中的普通人也一样有着闪光的精神。年过六旬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无偿为患癌家属提供抗癌厨房,后收取少量费用,是为了让病人家属安心,在这方小天地十几年如一日地坚守至今;秦皇岛17岁少年因救三女而牺牲……这些事迹被社会所熟知,人们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善良、互助的文化熏陶。通过“个体”这细狭的锁眼,我们感受到的比看到的更多。

面对时间,我们嗟叹不已,却又心存不甘。我们青年,在这样的矛盾中,要珍惜当下,积极拼搏,相信时间会是一位公正的审判者!

★点评★

行文活泼,富有生活气息,融入了自己的体验,可亲可信。引证手法成熟,材料多元而互补,展示了相对深刻的思想,再加上较为精准的评述,“活出生命的精彩,是每个人逃脱宿命论的唯一途径”“暂不提彪炳史册的伟人,生活中的普通人也一样有着闪光的精神”,显示出较强的思考力,拓展了文章的内涵。最后,立足于青年应当有的人生态度,赋予生活强烈的希望,引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