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应用点亮道德与法治课堂
2021-06-06王芳
王芳
案例是最鲜活的生活事件,可以给学生带来真切的学习体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案例辅助教学,能够快速启动学生思维,形成崭新教学亮点。案例设计要体现生活化,案例呈现要体现科学化,案例解读要体现主体化,教师将学生带入生活化情境之中,让学生乐学、乐思,对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多积极帮助。
一、生活化案例设计,点亮课堂教学
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案例,是由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决定的。教师在引入案例时,要对学生的认知有更多调查,以便为学生准备适合度更高的案例内容,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师选择教学案例提供更多信息支持。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对学生生活感知基础进行调查,以便为课堂提供更多案例支持。《青春的邀约》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内容,也是学生比较敏感的内容。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则生活案例:小敏喜欢穿着乞丐服,只要回到家便要换上乞丐服,她自己感觉很酷,可她妈妈整天骂她,说她脑子有问题……你如何理解小敏的做法?你想对小敏妈妈说些什么呢?案例呈现之后,学生开始了思考和讨论。“小敏追求奇装异服,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初中学生对社会还不是很了解,不管对错都去模仿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我想对小敏妈妈说,孩子模仿别人带有盲目性,需要给其讲道理,打骂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参与到学生的互动交流之中,与学生展开直接对话。
教师为学生准备了生活案例,这个案例与学生生活有更高契合度,给学生带来的感触是极为深刻的。从学生的积极发言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案例选择和设计是比较有针对性的,学生思维被成功激活,使课堂讨论进入良性轨道之中。
二、科学化案例呈现,点亮教師教程
整合案例信息时,教师需要对案例呈现方式进行创新思考。学生对生活案例有不同认知需求,教师不仅要考虑案例的呈现时机,还要对案例展开方式做创新处理,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促使学生在案例学习中产生更多学习认知。科学呈现教学案例,给学生带来的思维触动会更深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不妨利用多种手段对案例信息进行科学处理,给学生感官带来更多刺激。
案例展示要抓住最佳时机,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还要对案例打开方式进行科学处理。在教学《青春的证明》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卧薪尝胆》动画视频,在学生观看视频之后,教师给出教学引导:“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回答:“人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继续展示一组图片。学生自觉观察图片,不等教师提示便给出反应:“公交车上年轻人给老人让座是一种美德,拒绝让座是一种不礼貌行为。”“成绩公布了,同桌两个人的试卷高度一致,得分也一样,这里存在抄袭现象,这和偷盗没有什么区别。”教师对学生的个性解读给出积极评价,使学生参与班级讨论的热情更高。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给学生带来视听冲击,促使学生自觉展开学习讨论。这说明教师的案例打开方式是比较科学的,案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触动。这样,学生从案例讨论中产生的学习认知更为鲜活而深刻。
三、主体化案例解读,激活学生思维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追求,教师在案例解读中,需要充分考虑学习主体的个性诉求。教师围绕学生进行案例呈现,让学生自觉参与案例讨论,对案例中蕴含的道理进行渗透性理解。这样,不仅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能够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思考人生的自觉意识。主体化案例解读,激活学生思维,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注入丰富动力。
围绕学生主体展开案例分析,其教学效果会更突出。例如,在教学《揭开情绪的面纱》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这是一组漫画,大家仔细观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呢?”学生开始饶有兴趣地观察。课堂展示阶段,学生开始自由发言。
学生自觉展示生活案例,掀起学习高潮,这无疑是教师正确调度的结果。教师围绕学生学习思维进行教学设计,利用案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然进入案例探究环节,而且能够主动收集生活中的案例信息,为课堂学习提供更多启迪。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科学运用案例,给学生带来的思维冲击更为剧烈。教师在案例设计、案例投放、案例解读等环节要进行更多探索,以提升案例的适合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