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阳转身的地方“墨江”

2021-06-06于雪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态保护

于雪

【摘要】本文结合现阶段墨江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内部自身基本发展条件,对原《墨江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5)》进行调整,从而使得规划可以更好的指导城市发展与建设。

【关键词】生态保护;文化升级;特色塑造

1、区域位置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北部,地处东经101°08′-102°04′,北纬22°51-23°59′,东与元江、红河两县接壤,西与宁洱县隔江相望,南邻江城县,北接新平县,东南接绿春县,西北连镇沅县。昆曼高速公路从县城交汇而过,是省会昆明通往滇南及全国著名旅游景区西双版纳的陆上交通要道,县城距省会昆明274公里,距普洱市152公里,素有“普宁门户”之称。

2、项目背景

《墨江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5)》自批复以来,有效地指导墨江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使得墨江已基本形成了双龙工业园区、下南片区居住区、老城区商业中心区等功能结构,奠定了指状式组团发展的思路;北标园和双胞公园的规划,为打造城市特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城中道路的拓宽与改造,有效地疏解了穿城的货运车辆;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有条不紊进行,逐步改善城市靓丽外表下的隐患……《墨江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5)》为墨江的建设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很好地奠定了发展框架。

但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速实施,国家对西部地区发展政策高度倾斜,墨江县的经济发展处于不断调整的转型期。尤其是重大基础设施如玉磨铁路与墨临高速、墨江-江城高速公路项目的立项和实施将给墨江县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因此,适时地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尤为必要。

3、规划理念

以北回归文化和哈尼文化为依托,唱响“三张名片”——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提升“太阳转身的地方——墨江”的知名旅游品牌。优化提升城区宜居环境,严格保护城区周边不宜建设的生态保育区,合理布局各类绿地,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4、规划构思

规划从墨江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具有墨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即:

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以城市建设为主体形态,推动县城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

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通过改革释放城镇化发展潜力;

坚持生态文明,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镇建设运营模式;

坚持突出墨江民族文化特色和山水田园特色,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5、规划布局

按照“跨越发展、组团结构、生态契合”的布局模式,强化板块发展理念,结合现状地形特点和未来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安排,加快主城区和双龙片区、碧溪片区、火车站片区三个增长极建设,构成一个主城区和三个功能片区的城市布局结构,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切实增强县城辐射带动能力,为墨江城市建设提供更大动力。

如果把墨江县城的城市空间结构看作一把上在弦上的弓箭,主城区的综合功能与火车站仓储物流区对城市功能的延展,相当于具有弹性、韧性的弓臂和弓弦,而工业产业区和古镇旅游区则可以看作是箭头和箭羽,都是墨江這座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规划结合城市结构布局,将城市的功能布局结构调整为:“弓箭型骨架、四区、八组团”。

“弓箭型骨架”——城市发展建设依托纵横两条城市交通主干线路,形成两条城市发展轴线,作为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要骨架;

“四区”——主城综合生活服务区、双龙工业产业区、碧溪古镇旅游区、火车站仓储物流区;

“八组团”——物流组团、工业组团、旅游组团、主城综合服务组团、文教组团、文化旅游组团、居住组团、综合组团。规划根据城市结构对各片区功能的定位,明确各组团的功能,提高城市功能的多样性和片区功能的专业性,塑造城市品牌。

6、特色规划

6.1人文特色

墨江具有突出的三大特色,包括哈尼文化、双胞文化和回归文化,同时,又有多元的民族文化,规划城市建设中应体现其独特的地域特色。结合墨江城市建设的实际,现状建成有北回归线标志园、双胞小镇,很好的体现了双胞文化和回归文化特色。

在火车站与主城区连接线沿线及涟漪河两岸重点体现哈尼文化风情。沿线建筑、街景、小品均可以采用哈尼文化元素。西北部依托双胞小镇继续向北延伸,形成与双胞小镇协调的区域特色。下南片至双龙片区重点突出山地城镇的特色,并在桑田片区的文化中心区域规划民俗园,体现多民族融合的氛围和多种民族特色。北部新区重点展示现代化的小城镇,中部纵向主干道路两侧以哈尼文化为主线,横向干道可穿插彝族、傣族、拉祜族和布朗族文化元素,体现多民族融合的小镇特色。

6.2空间特色

墨江是典型的山地城市,靠山及滨水建筑布局应与自然地形很好的融合,避免整齐划一、矩形排列的布局,把园林城镇理念融入城市建设中,建筑高度基本控制在6层以下,以3-5层低、多层建筑为主,形成显山露水、层层跌落的建筑空间布局形态,与哈尼梯田相互呼应。

城市中心沿主干路地段,以多层4-6层建筑为主,节点地段标志性建筑,形成区域的地标,建筑高度不超过18层,形成现代化并具有地域特色的山地城镇空间风貌。规划区内主要规划三个较高的地标性建筑群,第一处为双胞酒店建筑群,第二处为医药公司转盘建筑群,第三处位火车站连接线与涟漪河交叉口北侧区域。

滨水区域规划低多层建筑,让更大区域享受滨水景观,突出滨水景观空间的共享性,更有利于塑造山地城镇建筑高低错落富于变化的空间特色,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

重点保护的文化古镇和墨江老街,严格控制保护范围,协调好新建建筑与历史建筑间的比例关系,新建建筑不仅风格与历史街区相协调,且不应从高度上对历史街区造成压迫感。在风貌协调区的新建建筑均应做视线分析,保证历史街区的原本风貌并与新时期建设协调。

结语:

墨江城市未来重点发展旅游业和农特产品、食品加工业、生物资源基地及加工业。规划加强人居环境、公共服务配套完善等方面对城市建设标准提升;同时,加强对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商业发展用地的控制,调整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平衡,使各项用地协调发展,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要求。

与原《总规》相比,本轮规划调高了居住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和绿地与广场用地的比例,以利于建设交通通畅、人居环境舒适的城市空间;原规划中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严重偏高,规划对原用地进行梳理整合,集约利用土地,使其比例尽可能与规范的数值更为接近。规划对区内工业用地进行优化和调整,除现状保留的部分工业外,规划工业全部集中在双龙工业片区发展,使土地利用集约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生态保护
提升公益林生态保护功能 完善地区生态环境建设
提高森林文化生态保护意识 维护生态环境平衡
国内外生态补偿制度对比研究
贵阳生态保护法庭的成立与发展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长江经济带发展需全流域管理
贵州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互动初探
绿色发展与生活意义
浅论当下汽车绿色维修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