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享受愉悦的教育过程
2021-06-06
探究课影响下的孩子
王玉娟
2017年9月份开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融合探究,也就是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展开学习和研究,最终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我们欣喜地发现,这些“小豆芽们”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首先,孩子们思维特别灵动,做的东西特别富有创造性。比如,在探究完“时间”后,孩子们自己动手做钟表,做出来的钟表各式各样,有机器人的、有花朵的、有小动物的,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再如,他们会写的字还不多,却可以用画画的方式把成语故事展现得十分生动。
其次,探究课无形中帮助孩子改掉了一些生活上的不良习惯。比如一年级的小朋友自从探究了身体的不同器官分别在什么时间工作和休息后,都知道要早睡早起,再也不用家长催了。因为通过探究,他们知道了一个人的身高取决于睡眠时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而最有助于长高的时间就是晚上八点半到第二天早晨七点。再比如孩子们的挑食问题,很多孩子不喜欢吃绿叶菜,不喜欢吃蛋黄,还有的孩子不喜欢在学校上厕所导致便秘。自从在探究课上了解了消化系统的知识,亲手做了“消化系统”实验后,每天剩饭剩菜的现象越来越少。
再次,探究课让孩子们爱思考、会提问。在“身体的秘密”开题课上,老师问孩子们想要了解关于身体的哪些秘密,孩子们的问题层出不穷,有的想知道人的眼睛为什么会眨,有的想知道头发为什么能长长,还有的想知道为什么爸爸不能生宝宝……这些问题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老师们。
此外,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强了,知道了合作的重要。在小组合作中常常会因为意见不统一而产生分歧,老师尽量不去插手,试着让孩子们学会自己解决。慢慢地发现,孩子们自己会找到解决的办法,也越来越会合作了,团队意识也越来越强了。
探究课中的小朋友们就是这样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我们每天要从早晨一直忙到晚上七点,中午从不午休,很累,但却乐此不疲地享受着课程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因为在这样的课程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精灵,而不是学习的机器。我们也不再是单纯教授学科知识,而是陪着孩子们度过一天又一天愉快的生活。
此外,在探究课上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以孩子们自己参与实践和自主探究为主。我们坚持每一个探究活动都要指向孩子们的行动和生活,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知识,让知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生活。
比如,在两次期末大闯关活动中,老师们精心设计活动主题与方案,每一关都努力设计成真实情境,让孩子们感觉到知识是为了拿来用的。如在“葡萄沟尝鲜之旅”主题活动中,我们搭起了真实的葡萄架,葡萄藤上挂着“漂亮词儿夸一夸”。到了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会感觉到自己学到的“ABB”“AABB”等好词用起来是自然而然的事,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和生活是融为一体的。
开展IBC融合课程以来,我觉得不仅孩子们成长快,我自己也有很大的收获。我对学习和知识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学习真的不等同于做卷子,知识也不等同于分数。我们作为老师特别是小学低段的老师,要将对学习和对知识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植根于孩子们心中,让他们体会到,学习可以很有趣,学到的知识绝不只是为了做卷子、拿高分,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享受生活、体味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当我们在孩子的学习起步阶段就给予他们这样的认识,让他拥有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我想,孩子们在面对将来更多的学习挑战时,内心会充满力量。
虽然一直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我们有信心、有力量让我们的IBC融合课程焕发更大的能量,唤醒更多孩子对学习的渴求,激发更多孩子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的课程向国际化课程再靠近一步。
数学因融合而美丽
贾亮亮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学习数学枯燥无趣,大部分孩子不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的确,数学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很难做到学以致用。
最初接触到融合课程的时候,在我的意识里,数学和其他课程是“相斥”的,怎么可能掺和在一起呢?然而这一年来的实践,改变了我的认識。
融合,是一种提升综合素质的途径。在常规课中,每一节数学课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无非就是履行一种惯例。而在探究课中,某个数学知识点、某一种数学思想或者思维能力一定是探究中必须要运用到的,也是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服务的,这样的数学课就不单单是普通意义上的数学课,它是探究课和常规课的桥梁,连通了孩子们成长的多条渠道。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做的:能与探究主题进行融合的数学内容,就在探究融合课中进行学习;不能与探究主题进行融合的内容,就利用专门时间,用融合的思维、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我们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等特点,采用游戏、绘本制作、记录单等多种形式辅助教学,提高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创设多种情境,让孩子们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比如在探究“揭密垃圾”这个主题时,我们运用大数据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垃圾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对于垃圾分类处理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的倡议书中有这样的介绍:“据统计,太原市平均每天每人产生约1.2公斤的生活垃圾,太原市每天产生生活垃圾近5000吨。同学们想想,这么多的垃圾会给我们的环境造成多大的压力啊!每分类回收1吨废纸可制造好纸800公斤,节约木材3立方米;废塑料瓶还可以加工成纤维和塑料制品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大数据,同时读数、写数也都掌握得不错。其实这些都是二年级的内容,但是在探究的情境中,一年级的孩子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掌握了。
在学期末“小脚丫走天下,欢乐中国行”闯关活动中,我们把一年级这学期学习的数学内容如口算、笔算、人民币的换算、数钱、图形的认识等都与主题进行了融合,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这样的考核方式。实际上,孩子们考的内容远比一张卷子上涉及的内容更多更深,可是每个孩子都乐此不疲,脸上溢满了自信的微笑,我想这就是融合课程的魅力吧!
数学之所以由枯燥变得美丽,是因为有了融合的浸润。这200多天的日子,我们从迷茫到疲惫,再到欣慰,虽然成就微不足道,但也算有了柳暗花明的感觉。希望将来融合探究课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让孩子和老师都能享受这个愉悦的过程,收获自己的美好人生!
不必追求完美
闫晶晶
什么是融合课?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融合课”这个词时的疑问。不过这个疑问很快在我参与一年级的备课时就解开了:融合课是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合并为一门新学科。“不必追求完美”是我对融合课最大的感受。在融合课上,学生不需要事事都按照教师的精心讲授来做,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融合课可以还原每个学生本来的样子,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发光出彩。
融合课程的设计让我感受到一年级备课的不易。作为教师,从一开始的茫然不知到现在一步步深入,进入状态,这不仅仅是心态的转变,更是教育理念的转变。特别是这次“身体的秘密”结题活动,让我感触更深。孩子们自己组织、自己分配任务、自己讲解,所有的活动都由他们自主完成。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我在孩子们稚嫩的讲解中看到真诚和热情。是啊,这才是属于孩子们本来的样子。
记得我的大学老师曾说过:“教育就是教给一个人获得幸福的能力”。而我们的融合课就是这样,教会孩子们表达自己、组织自己、学会与世界和谐相处。这才是真正为孩子的一生发展负责!
爱吾所爱 亲我所亲
陈学娇
“身体的秘密”结题是一年级开启融合课程以来的第一次正式结题,主要通过汇报的形式进行。我们的汇报分为集体汇报、小组汇报、个人汇报。在集体汇报中,全班同学一起表演了《我的身体》《幸福拍手歌》。小组汇报主要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进行统筹安排,老师进行辅导。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每个同学都完美高效地完成了任务。
在本次结题中,我们根据每个孩子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点,设置了“探究之星”“创新之星”“规则之星”“包容之星”“合作之星”“思考之星”等奖项。奖状虽小,但代表着孩子在这段时间的努力,更代表着老师的期望。奖状更能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快乐。
通过本次结题,我也意识到,“调皮”的孩子总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技能,总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触。因此,只要爱他们,给他们搭建平台,让他们充分展现自我,必能等到他们绚烂的绽放。
责任编辑 田 薇
(投稿邮箱:634995682@qq.com)
最受孩子欢迎的融合课程
记得新生入学家长会上,周校长兴致勃勃地给家长介绍了学校的改革思路,其中一项就是融合课程。当时听着觉得很新鲜。我在媒体工作,“融合”不仅是我们这个行业当下最热门的词汇,也在众多的行业生根发芽。过去语文老师上语文课,数学老师上数学课,融合课程谁来上,怎么上,上什么?我真的很好奇。
第一学期期中的时候,学校邀请家长观摩了“身体的秘密”结题报告会。在此之前,孩子们大概已经进行了一个月的学习。在班级群里,隔三差五就会看到老师推送的照片和视频,形体教室里舞蹈、气喘吁吁地爬楼梯数脉搏、用棉棒制作骨骼图画。当时看到这些视频和照片只是觉得孩子在学校真是开心。然而在结题报告会上,我才明白这些都是融合课程的一部分,而且有一条主线一以贯之。结题报告会是由孩子们主持的,以小组的形式呈现。孩子们分别展示了“神奇的大脑”“奇妙的五官”“消化系统——一个汉堡的旅行”“脉搏——永不休息的心脏”等内容,融合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知识。孩子们有分工有合作,就像我们的身体一样每个部位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融合课程,学生受益,对老师却是个不小的挑战。孩子们跨界学习的内容增加了,不同学科老师之间协同教学的内容更是成倍增加。有一次,孩子打趣地说:“教室里老师真多,语文、数学、体育、生活老师都在,就像在开会。”确实,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教学空间也变得多元起来。课堂从单一的教室转换为更开阔的空间,生活处处是课堂。作为家长,我深深感受到了学校在教育改革上的不遗余力和用心良苦,希望学校的课程能够打破学科界限、优化课程资源,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希望学校能够堅守这份教改的初心,多多进行有益的尝试。
(作者系山西通宝育杰学校2017级一年五班王家宁妈妈)
“小赵老师”长成记
回想小梓骅刚进入小学时满脸的憧憬,作为家长心底却总有一丝担心。我担心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担心学校的融合课程会影响孩子常规课程的学习。然而,通过孩子每天的反馈,我才发现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小梓骅不但很快适应了小学生活,而且每天放学后给家人讲融合课上探究到的新知识,荣升为“小赵老师”。
那天放学,“小赵老师”一进家门就兴奋地对我说:“妈妈,你知道吗?成人有206块骨头,而我们小孩子比成人的骨头还要多呢!”我边给他擦汗边说:“哦,为什么小孩的骨头会比成人的骨头多呢?”“妈妈,我告诉你,这是因为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骨头还没有发育好。随着我们小孩子长大,有些骨头就会长成一体,形成一整块并且更加坚固。”孩子一本正经地和我说道:“妈妈你知道吗?今天我们上融合课的时候,还用棉签做了一个‘骨骼先生呢。我们的融合课可有意思了!”
每天下班回家,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听“小赵老师”开讲。看着孩子或认真、或兴奋、或思考、或自信的样子,作为孩子的妈妈,真是感到开心和欣慰。
秋去冬来,我收到了一份学校的邀请。学校邀请家长共同观看孩子们的融合课程汇报。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展示了对骨骼、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主题的探究结果。孩子们不但能用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逻辑正确、条理清晰地将探究过程、结果及感想表达出来,一个个就像“小大人”“小老师”一样。孩子的进步与成长得益于学校和老师的教导,也得益于开放性与自主教学相结合的融合课程。孩子们在课堂上可以无拘无束地创作和探究,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
(作者系山西通宝育杰学校2017级一年五班赵梓骅妈妈)
学科融合天地宽
很幸运,在孩子成长的最关键时期,选择了通宝育杰学校。更幸运的是,孩子在这里接触到了融合课程。没想到,在需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小学阶段,融合课程打破学科限制,将知识织成一张大网,通过实践、探究让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变得更加具体而深刻。
上学期,孩子们学习的融合课程主题是“身体的秘密”。孩子第一天上完课回来就向我讲解自己的身体,我很惊讶,还开玩笑说:“宝宝,妈妈觉得你现在呀,像一个特别有学问的医生。”她问:“为什么呀?”我说:“因为从妈妈的印象里,只有医生才会对身体内部的结构这么了解。”她哈哈大笑,从笑声中我感受到了一种自信和喜悦。接着她又兴奋地说:“妈妈,我们课堂上都学啦。我不仅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啥,而且还知道它们的作用。还有,如果我们作息不规律,身体就会出问题,我们必须好好爱护身体。”然后她开始如数家珍般地讲述学到的一切有关身体的知识。我边听,边惊讶,问她:“这么多知识都能记得住吗?”她说:“对呀,这些知识超级有意思,我们在课堂上看绘本、听儿歌、看老师给我们做的图片,我们早就都记住啦。”
有一天,老师和孩子邀请所有家长参加他们的融合课程汇报。家长们兴致勃勃地坐到教室里,没想到老师和孩子们居然制作了形象的身体内部结构道具,用小话剧的形式给我们上演了一出“身体的秘密”。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和顺畅而自然的表演,很多家长都感叹:“上一年级的课程,真是涨知识啊!”
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评价融合课程的一句话——“一物串起的世界”,我觉得非常贴切。融合课程将分散的知识点用一根无形的线贯穿起来,形成可寻、可用的体系,带给孩子一个全新的认知方式,同时也激发了孩子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感谢具有世界眼光的通宝育杰,用前瞻视野,开拓与引领孩子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山西通宝育杰学校2017级一年六班张释予妈妈)
责任编辑 石岳巍
(投稿邮箱:sxjy41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