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为医疗卫生战线的题词

2021-06-06孟红

党史博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白求恩题词延安

孟红

毛泽东历来重视医疗卫生工作。早在革命时期,他就认为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是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重视这项工作,作出过不少指示,也多次题词。

“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

白求恩1890年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的一个牧师家庭,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科。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誉。同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他率医疗队奔赴马德里前线,抢救反法西斯战士。

1938年1月,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一支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带着大量医疗器材,奔赴中国,支援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接见了他。3月底,白求恩带领医疗队风尘仆仆到达延安。

毛泽东会见了白求恩,热情赞扬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6月17日,他带领的医疗队来到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聘他为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

11月底,白求恩率医疗队来到山西雁北进行战地救治,两昼夜聚精会神连续做了71场手术。

1939年2月,白求恩率18人的“东征医疗队”又来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连续工作长达69小时,为115名伤员施行了精湛的手术。

为了改进抗日根据地的医疗卫生工作,白求恩提出开办卫生材料厂,以解决药品不足问题。他创办医护训练班,培训了大批医务干部,还为冀中部队建立了13个手术室和包扎所。

10月28日,白求恩在河北涞源县摩天岭战斗前线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不慎被手术刀割破,感染病毒。

11月12日清晨,白求恩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病逝,终年49岁。

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了追悼白求恩的大會。毛泽东以无限悲痛与崇敬的心情献了挽词:

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

21日,毛泽东为八路军政治部、卫生部将在1940年出版的《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一书撰写《学习白求恩》一文,这就是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的名篇《纪念白求恩》。

“为革命服务”“努力救人事业”

尽管延安中央医院和中共中央所在地杨家岭相距有5公里多的路程,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同医院的医生都很熟识,并对他们关爱有加。

1940年前后,中华红十字会要调遣原红十字会第23医疗队的大夫金茂岳及其带领的医疗队返回西安。其时,延安中央医院刚成立不久,金茂岳正在延安中央医院担任妇产科主任。他面临着是留在延安还是返回西安的选择。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觉得在延安自己大有用武之地,并最终决定携全家留在延安。

不久,金茂岳与魏一斋受毛泽东和朱德专门邀请,前往聚餐。

魏一斋时任中央医院外科主任。他1927年在山东潍县文华中学(后改为广文中学)读书期间,就参加过地下党领导的革命活动,1934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后入北平协和医院深造。1936年,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进行救亡活动。1938年5月,他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热切要求前往延安。钱之光希望他暂时留在武汉协和医院,以便协助一批新四军伤病员免费住院治疗。于是,魏一斋留了下来,担任武汉协和医院的妇产科主任。随着战事的急剧变化,武汉协和医院不得不迁往重庆。随即,魏一斋经钱之光介绍,于1938年9月到达延安,任军委卫生部直属所(后改为八路军军医院)医务主任。他曾利用齐鲁大学校友的关系,动员红十字会医疗队的侯健存、金茂岳等留在延安工作。

毛泽东在魏一斋到延安之前,就已经知悉他在国统区时曾帮助过共产党人。因此,魏一斋到达延安后,毛泽东特意抽空在所住窑洞里接见了他。毛泽东拉着魏一斋的手,风趣地说:“魏大夫,人家是逼上梁山,你却是自投梁山哟。我们这里正缺一个安道全,欢迎欢迎啊!”魏一斋十分感激毛泽东的信任,谦虚地说:“我虽然能力有限,但我愿意为革命事业服务。能到这里来工作,是我梦寐以求的,我备感荣幸。”

在饭桌上,毛泽东、朱德与魏一斋、金茂岳两位医生畅所欲言,交谈了有关中央医院的建设问题,广泛征求了他们的意见。毛泽东说:“从医也不能脱离政治。高级知识分子来边区工作,开始投身革命,在工作实践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最重要的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加强政治学习。改造世界观非常重要!有了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安心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才不致在暴风雨中迷失方向。”

饭后,余兴未了,两位医生诚恳请求毛泽东、朱德题词相赠。

毛泽东给魏一斋的题词是:

为革命服务。

毛泽东给金茂岳的题词则是:

努力救人事业。

朱德给魏一斋的题词是:

救人、救国、救世。

朱德给金茂岳的题词是:

不但医人,还要医国。

毛泽东不仅以题词相赠,而且关心他们的冷暖。大后方一些民主人士和抗战前方的将领,出于对毛泽东的敬佩之情,经常会捎些名贵食品和衣物馈赠毛泽东。毛泽东舍不得吃用,就把一些馈赠食品转送给中央医院的婴儿和重病号。其余礼品也让中央事务管理局保管起来,逢年过节,再赠给中央医院等单位的高级知识分子。有一次,宋庆龄托人带几块手表到延安。毛泽东知道医生很需要掌握时间,便将这几块手表全部送给了医院,医院的各科室主任每人都得到了一块。后来,毛泽东还专门送给魏一斋一匹马,说:“你治病救人,经常不得不爬山越岭,骑马方便你出门行医啊。”

1940年1月,毛泽东撰写了《新民主主义论》。发表前广泛征求意见,他特意邀请了中央医院的魏一斋、金茂岳等医生参加有关会议,听取他们对文章的意见。为了提高中央医院医护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毛泽东特别指示党内著名哲学家艾思奇去医院帮助医生学习哲学、时事政策等,还请中央宣传部的干部轮流给医生们上政治课。

魏一斋和金茂岳等医生工作勤奋,经常夜以继日地忙碌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由于精湛的医术和勤勤恳恳的作风,魏一斋于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金茂岳于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中国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1931年11月创建于江西瑞金。1932年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它是唯一在长征途中办学并走完二万五千里全程的院校。毛泽东曾七次到访这所学校,并作过三次报告。

1937年1月,毛泽东率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同年,红军卫生学校随部队转战到延安附近的闫店子。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改名为八路军卫生学校。

1940年3月8日,学校由陕甘宁边区鄜县(今富县)的张村驿,迁往距延安约5公里的东门外柳树店办学。学校响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柳树店建起了大礼堂、图书馆、教室以及解剖、生理、病理、微生物等实验室。

1940年秋,毛泽东前往学校视察,并为全校师生作了热情洋溢的报告。毛泽东说:“你们在党的领导下,从江西中央苏区的‘卫生小学,经过长征的锻炼,现在成长为‘卫生中学了。……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敌人,建设一个新中国。你们卫生学校也是这样,将来一定会发展成为一个‘卫生大学。”毛泽东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的斗志。

同年,经毛泽东提议,中共中央批准,八路军卫生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自第14期起,学制改为4年。从此,这个校名一直沿用至今。

1940年11月12日,毛泽东前往柳树店,看望正在中国医科大学治病的续范亭。当时,学校新建的大礼堂刚落成,全体师生员工正在礼堂集会纪念白求恩逝世一周年,师生们请毛泽东进礼堂讲话。

毛泽东先问了问学校有多少学生、多少教员,然后对同学们說:“革命需要枪杆子,也需要为拿枪杆子的人服务的人。”他亲切地勉励大家说:“我们要向白求恩大夫学习,为革命多做工作,多作贡献。”

1941年初夏,中国医科大学第1期学员毕业,不少学员都热切地希望毛泽东题词留念,于是对林春芳(从红军卫生学校干部中选拔到军医第14期学习的学员,任期长)说:“期长,咱们快要毕业了,能不能请中央首长给咱们作一些指导与指示啊?”随即,他把大家的意见反映给了王斌校长。王斌很快接通了毛泽东的电话,请求其在百忙之中给第14期毕业生题词。他说:“主席,我是王斌,军医14期学员马上就要毕业了,这是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期毕业生,希望您能给我们作个指示。谢谢主席!”毛泽东答应了王斌的请求。

不久,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林春芳看见一个人骑马向学校奔来,原来是毛泽东的秘书。林春芳迎上去,只见他手里拿着一个纸卷,高兴地对林春芳说:“毛主席给你们题词了!快看呀!”说着,他便翻身下马,将那个纸卷递给了林春芳,然后他们一起向学校走去。

林春芳把纸卷交给了王斌。王斌小心翼翼地展开,只见里面露出一张白纸,上面用毛笔书写着十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王斌看后,禁不住连声夸赞。紧接着,他扭头兴奋地对林春芳说:“找人放大几张,张贴起来!”

林春芳来到学校绘图小组,让田英、张岫岚同学用道林纸放大了4张。林春芳又找来吕坚同学,让他将放大后的题词分别悬挂在校部大礼堂、军医第14期教室与学校图书馆。随后,林春芳又将这份题词原稿,交到王斌的秘书手中。

7月15日,纪念中国医科大学建校10周年和军医第14期毕业典礼大会召开。这样,第14期61名毕业生,得到了在正面用鲜红的大字印着毛泽东“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题词的毕业证书。

同月,中国医科大学举行建校10周年展览会。毛泽东再一次来到学校,参观了展览会。他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各种展品,并在留言簿上题写了“办得很好”四个大字,充分肯定了中国医科大学的办学历程。

1944年,毛泽东来到中国医科大学观看学校师生的文艺演出。

1945年春节后的一个黄昏,毛泽东到学校附属医院看望王观澜。应同学们的邀请,他给全校师生作了报告。

毛泽东风趣地说:你们学校不是演过平剧《三打祝家庄》吗?那是宋江带领千军万马下山去打天下,我们也要下山去为人民打天下。他号召同学们做白求恩式的好医生。

1945年2月的一个傍晚,毛泽东又一次来到学校慰问,与师生们促膝谈心,教导同学们要努力学习,鼓励师生们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与工农兵结合,学习白求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伤病员服务的精神等。11月18日,奉军委命令,学校从延安迁往东北。

“制药疗伤,不怕封锁,是战胜敌人的条件之一”

1939年,抗日根据地面临来自日军及国民党军的双重封锁,药品非常匮乏。

为积极开展医药卫生生产自救,八路军成立了野战卫生部卫生材料厂(后改名为利华药厂),宋庆龄还捐资5000块大洋购置设备。

当时,这些材料厂和制药厂用土法生产一些纱布、脱脂棉、绷带和急救包等,也生产一些简单的药品。

在太行山抗战的很多八路军将士患上了流感、疟疾等,因为封锁严密,物资很难被运进来,药品极度缺乏。

为此,八路军129师卫生部长钱信忠号召医务人员上山采集柴胡熬成汤药给病号服用,效果很好。1940年,钱信忠提议把柴胡蒸馏提取制成针剂,于是第一支中药注射液——柴胡注射液,诞生在八路军简陋的制药厂里。

著名药政学专家李维祯,1910年7月13日出生于河北省无极县。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从北平陆军军医学校(后改为国防医学院)毕业后,被派往东北军第67军王以哲部第110师担任上尉司药科长。第110师师长何立中怀疑李维祯等人是地下党。遭到盘问排查后,李维祯机智地利用军中关系掩护了身份。

1935年,东北军第110师在陕西奔赴甘泉县途中被红军击溃于洛山,李维祯趁机率领师部野战医院参加了红军徐海东部,加入了中共领导的革命军队。1936年,李维祯在陕北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派往瓦窑堡,协助著名医学家王斌管理红军卫生学校。

1937年全国抗战开始以后,李维祯率领卫生学校学员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负责山西耿镇至洪洞县一线伤员的紧急救护和转运工作。药品匮乏,他便带领学员挖草药制成消炎药品,救护伤员平安到达野战医院。1938年,李维祯先后任八路军前总卫生部药政科长和军委卫生部药政科长,并在延安创办药政学校。

1939年,中央财经部副部长李富春拨给李维祯5000元经费,让他筹办八路军制药厂。他冒着生命危险,乔装改扮到西安去采购设备和原料,同时接收宋庆龄募集捐献的卡车和器材,并招收了10名制药技工。当时,资金、技术、设备、材料等都严重缺乏,药厂在赤水县(今淳化县)清水源李家村创建,李维祯担任药厂厂长。他编写了《司药法规》《药事管理》等著作,系统地介绍制药管理、制剂、配剂等理论与实践知识。李维祯领导全厂工人以土产中药为原料,加工精制成丸、片、注射液等,解决了抗日军民极端缺药的问题。由于成绩斐然,1940年,李维祯荣获劳动模范称号。

毛泽东为八路军制药厂题词赞誉:

制药疗伤,不怕封锁,是战胜敌人的条件之一。

“护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尊重护士,爱护护士”

人民解放军的护理工作始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井冈山的红军医院,就附设有看护训练班。长征之前,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培训看护300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保障部队的战斗力,护理教育趋向正规、普及,培养了大批优秀护理人才。

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十分重视护士工作,每年都举行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国际护士节纪念活动。

1941年,日军加紧对抗日根据地“扫荡”,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对根据地包围与封锁,加之旱、涝、虫等严重自然灾害,中共领导的抗日军民陷入了极其艰难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部队伤亡增加,由于护理工作不够到位,伤病员的康复难度增加了;一些护士觉得从事护理工作实在没有什么出路,不能直接为革命冲锋陷阵而作出明显的贡献,因此思想开了小差,不能安心好好工作,总是希望能够直接扛枪上前线去;部分干部与指战员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能很好地尊重与爱护护士,加上部分护士由于时间紧张不能适当地参加一些业务学习,业务水平不高,因此伤病员同护士发生冲突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同时,由于对护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护士待遇与地位不高的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很多从国统区过来的护理人员对工作粗心大意,引起了伤病员的不满;等等。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中共中央专门就提高护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问题作出了指示,要求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护士工作。

在此历史背景下,5月12日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毛泽东特意就此问题进行了强调,并且亲笔题词:

护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

在中央书记处与毛泽东的亲自过问下,广大护士的情绪稳定了下来,护士的生活条件也有了一定改善,护理工作出现了新气象。

1942年国际护士节到来前夕,毛泽东专门指示《解放日报》出了一期护士节特刊,对护士及其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作了积极的肯定,对当时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进行了批评与剖析,并且提出了改进护士工作,进一步改善护士生活条件、提高护士政治地位的措施。在这期专刊上,毛泽东再次挥毫题词:

尊重护士,爱护护士。

5月12日,陕甘宁边区各医院及各卫生机关的护士代表500余人,在延安中央大礼堂集会,隆重纪念国际护士节暨中华护士学会延安分会成立一周年。朱德、李富春出席大会并讲话。边区卫生处、军委卫生部、中央事务管理局的负责人和中央医院护士李新等医务工作者代表先后发言。

“老当益壮”

瞿缦云,又名瞿宪文,浙江萧山人。1911年从杭州广济医学专门学校毕业。1927年,瞿缦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辗转上海、南京、西安等地,抵达兰州,借医疗工作之便掩护同志,还用一部分个人收入捐助党组织。

1937年3月27日,瞿缦云抵达延安,先后在中央卫生处、红军大学任门诊部主任。

七七事变爆发后,大批爱国人士尤其是知识青年不畏艰苦长途跋涉,从全国各地纷纷拥入延安。在工作中,一度出现了工农干部瞧不起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看不起工农干部的现象。毛泽东明察秋毫,意识到这种状况极不利于统一战线的巩固与革命同志的团结互助,从而会大大影响到革命工作的开展,为此果断提出了“工农分子知识化、知识分子工农化”的口号,很快在延安形成了一个工农干部向知识分子学习、知识分子向工农干部学习的热潮。

在延安,医疗卫生战线是知识分子较多的地方之一。但一些单位没有把医务工作者放在应有的地位,对他们的工作不够重视;有些医务人员不愿做医务工作。为此,中央卫生部提出了“全体医务卫生人员要学习白求恩同志,当一个白大夫式的医生”的要求,并且在医务战线开展了“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教育。

1942年1月28日,毛泽东听说中央事务管理局要给中央卫生处直属门诊部主任瞿缦云过六十寿辰,立即兴致勃勃特地为这位医界德高望重的老先生题词,并派人马上送去,为其祝贺:

老当益壮。

瞿缦云当时是延安医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比毛泽东还年长10岁。他没有给毛泽东看过病,仅仅听过毛泽东的报告。毛泽东也不认识他。

瞿缦云六十寿辰这一天,原本已经同老伴商量好了,不搞庆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上午接到通知说:晚上,管理局、卫生处、门诊部门领导和同志们要一起来为他祝寿,毛泽东还专门为他写了一幅贺词。慶祝会由卫生处处长傅连暲主持。

第二天,毛泽东为一名普通医生祝寿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整个延安城。来到延安的大批知识青年尤其是一些医生,备受鼓舞,感动不已,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

柯棣华是一位印度医生。1938年9月,他随一支由5人组成的印度援华医疗队远涉万里来到中国。1939年2月12日,柯棣华和他的医疗队排除国民党的种种阻挠,抵达延安。

2月14日,延安各界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毛泽东热情地同他们一一握手致意,并且招呼柯棣华等人坐在他的身边。

随后,柯棣华到八路军总医院工作。同年秋,医疗队提出追随白求恩的足迹去前线,毛泽东批准了。

柯棣华带领医疗队穿越一道道封锁线,历经一个多月,于1940年春到达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他们走遍了晋东南、冀西、冀南、冀中、平西和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沿途实施了50余次手术,诊治了2000余名伤病员。

柯棣华坚持按照白求恩的做法将手术室设在了离前线一二里远的地方。他随部队转战数千里,途中参加了一次伏击日军列车的战斗。1940年,在百团大战期间,柯棣华依然到距火线仅一二里处设立救护所。晋察冀军区部队进行涞水战役时,柯棣华奉命到前线,负责阵地救护工作。在一次10余天的激烈战斗中,他接收了800余名八路军伤病员,做手术多达558次。

1942年12月9日,由于积劳成疾,柯棣华在河北省唐县不幸病逝,年仅32岁。

毛泽东获悉柯棣华不幸病逝的噩耗后,心情十分沉痛。

29日,延安各界为柯棣华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在会上,毛泽东为柯棣华撰写了挽词,以表达对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哀悼与怀念:

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远道来华,援助抗日,在延安华北工作五年之久,医治伤员,积劳病逝,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新中国成立前,全国卫生形势非常严峻,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缺医少药。

为改变这种局面,1949年9月,毛泽东在接见全国卫生行政人员代表时,从保护和发展中医药的角度特别指出,要很好地团结中医,提高中医,搞好中医工作,才能担负起几亿人口艰巨的卫生工作任务。

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召开。会议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为新中国卫生工作三大原则。毛泽东为大会题词:

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

1952年12月,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爱国卫生运动的成绩和经验。大会进一步确认了毛泽东提出的“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三大原则。

毛泽东为大会题词:

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

根据毛泽东的号召,这次会议在周恩来的指示下,把“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定为卫生工作方针之一,遂确立了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四大方针。

“学习白求恩,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

钟学坤是庐山疗养院的一名护士。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她曾在毛泽东处做保健工作,得到毛泽东书赠的一幅《七律·登庐山》手迹。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回到了北京。钟学坤十分怀念在其身边工作的日子。为了让毛泽东了解她的工作、学习情况,便给毛泽东写了封信,就毛泽东《七律·登庐山》中的“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诗句请教毛泽东。

毛泽东收到她的来信后,回信道:

学坤同志:

信收到了,谢谢你。九派,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我甚好,谢谢你的关心。你的工作和学习如何?尽心工作,业余学习,真正钻进去,学一点真才实学,为人民服务,是为至盼!

毛泽东 十二月二十九日

1965年8月,钟学坤又写信给毛泽东。信中除简要汇报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外,还表达了希望得到毛泽东的亲笔鼓励之词的心愿。毛泽东收信后,回了信,在信中附上了亲笔题写的一句话:

学习白求恩,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在信中教导钟学坤始终把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他的这一重要题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他欣然提笔给这名医护人员题词的时候,再一次提到了“学习白求恩”,而且还同“学习雷锋”并列,最终又落实到了“为人民服務”上,充分说明白求恩、雷锋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地位。尽管只是对一名医护人员的题词,但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对全党和全体医务人员的一贯要求,即“为人民服务”。

猜你喜欢

白求恩题词延安
纪念白求恩
题词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题词
首页题词
走进延安
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