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用真菌桑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2021-06-06高晓东郎文培王丽杰付春于田利厉桂香

种子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研究进展

高晓东 郎文培 王丽杰 付春 于田利 厉桂香

摘    要:桑黄是一种典型的药用真菌,在抗氧化、预防癌症、免疫调节、控制血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通过整理国内外关于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文献,分别从菌种资源、生物学特性、药用价值及人工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桑黄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用真菌;桑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6-000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67.39       文献标志码: A

桑黄属于担子菌亚门、多孔菌科、木层孔菌属,是一种珍贵的药食两用真菌,有“森林黄金”之美称[1]。桑黄及其药用价值在中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很早就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药性论》《本草纲目》等古医药典籍[2]。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桑黄的药用价值逐渐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各国学者对其生物学特性、药理作用及人工栽培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桑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桑黄菌种资源

对于桑黄的统称而言,大多数研究者指出其实际包括针层孔菌属(Phellinus)中的3个种,分别为裂蹄木层孔菌(Phellinus linteus)、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和鲍氏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火木层孔菌是我国产的桑黄基原,而日本、韩国产的桑黄基原为裂蹄木层孔菌[3],其外观相似,但种源不同,所含的有效成分差异也很大。

WU等[4]研究发现,有6个桑黄种类分布于东亚地区,分别为桑黄纤孔菌、大孔忍冬纤孔菌、小孔忍冬纤孔菌、锦带花纤孔菌、瓦宁纤孔菌(杨树桑黄)和鲍姆纤孔菌(丁香桑黄),其中大孔忍冬纤孔菌分布在中亚地区,我国没有该种。随后,TIAN等[5]应用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技术对中国的桑黄类群作了进一步研究,发现了两个新种(环区纤孔菌、高山纤孔菌)。所以,现阶段东亚地区主要拥有8个桑黄类群,其中7个分布于中国。

2   生物学特性

桑黄为菌类植物药多孔菌科植物针层孔的子实体,野生桑黄多生于杨、柳、桦、桃等阔叶树枯立木的立木上及树干上,为多年生[6]。近年来,国内相关专家及学者对桑黄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火木层孔菌和裂蹄木层孔菌两种真菌上。裂蹄木层孔菌和火木层孔菌的形态特征在宏观与微观形态上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具体比较见表1。

3   桑黄的药用价值

通过现代相关研究指出,桑黄中存在黄酮、多糖、萜类等相关化合物[7],具有抗癌、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等作用。由于桑黄种源确定时间尚短,对桑黄的研究还处在基础阶段,目前主要用于抗癌领域,市场前景广阔。应重视采集、分离和筛选药理活性强的品种,加强对桑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一步分析桑黄有效成分的构效、量效关系及作用机制。

4   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

桑黄作为一种多年生药用真菌,经初步研究,已经显示出其药用价值,是已知高等真菌中抗癌效果最好的菌类之一[8]。因生长周期长、生长环境不良等因素的影响,野生桑黄菌的产量较低,采集较为困难。为了对桑黄进行大规模、大样本研究与分析,最好采取人工栽培的方法。

4.1   固体培养

桑黄固体培养,菌丝生长量是重点关注指标。同时,注意最佳培养基的筛选,科学配比浓度,并创设优质的培养环境。固定培养菌丝体,往往选取葡萄糖为碳源,氮源则选取蛋白胨、牛肉膏[9]。大规模的研究证实,培养基成分、比例与品种之间的关联度较大,应对其进行细致比较,筛选出最佳培养条件。蒋宁等在试验中将桑黄菌丝体生物量、粗多糖和黄酮产量列为观察的重点指标,并确定了最佳固定培养基组合为:玉米粉70%、豆粕28%、蔗糖2%、KH2PO4 0.1%、维生素B1 0.01%,料液比1∶1.8。

4.2   液体发酵

对于桑黄液体发酵而言,其培养条件由于种子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通过单因素、正交等试验,再加上响应面分析方法,积极优化发酵液环境及营养条件等一系列因素,提升桑黄菌液菌丝体、胞内多糖及胞外多糖等含量。对于桑黄液体而言,发酵过程中可通过控制pH值、接种量、装液量等方法,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然而,在液体发酵为生产用种的情况下,应重点关注接种后桑黄菌丝在整个发菌进程中的污染情况、生命力及生长进度等。

赵子高等[10]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液体发酵培养而言,6.5是pH值最佳值,三角瓶的1/3是最佳装液量,26~28 ℃是最佳培养温度,150~200 r/min是最佳摇床转速。

4.3   人工栽培

人工袋料栽培是高效获得桑黄子实体的一个主要途径。针对桑黄子实体栽培而言,有效成分所占比例是研究的重点,应基于桑黄子实体产量,采取优化人工栽培技術、注重日常管理等方法,对其菌种栽培方式予以针对性改进。

国内桑黄的栽植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段木栽植,桑树、杨树、柞树都可以作为栽培桑黄属的良好树种。挑选桑树、栎树等杂木,对其进行分段、消毒、接种、发菌与出菇。木段长度应保持在20~30 cm,直径控制在15~20 cm。另一种是人工袋料栽培,钟石等[11]研究得到优化后的袋料栽培基质:木屑50%,桑皮10%,棉籽壳30%,麸皮8%,糖、石膏各1%;桑枝段适量。接种后恒温25 ℃、湿度约90%,培养30~40 d后菌丝体转黄,菌袋划出小口,给予昼夜温差刺激(20~27 ℃),空气湿度增至95%以上,促进原基分化,50~60 d后子实体发育成熟。

5   前景与展望

对于药食真菌而言,桑黄备受关注,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日本、韩国等国家,作为药品、保健品的重要原料,桑黄已经真正融入市场中。因国外对桑黄需求量日益增长且价格持续增高,导致国内各产地盲目掠夺开采,不利于桑黄的再生;再加上我国天然的桑黄数量本来就非常稀少,造成该资源在东北地区已经难觅踪影,在西北也即将枯竭。因此,为了获取稳定的桑黄来源,应对其自然资源进行科学挖掘,并积极探寻人工栽培方法。同时,分离培养桑黄菌种,借助现代化生物方法及时对其进行深层次发酵研究。

另外,对桑黄提取物中有效成分进行深入测定,归纳总结出其在疾病防治、增强人体免疫力等方面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开发桑黄,促使其积极为人类医疗保健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 1 ] 李剑梅,张疏雨,于广丰,等.珍稀药用真菌桑黄菌丝体粉中黄酮含量测定[J].食用菌,2020(3):72-74.

[ 2 ] 陶美华,章卫民,钟韩.桑黄的研究进展[C]//中国菌物学会药用真菌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政府.首届药用真菌产业发展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菌物学会,2005:1.

[ 3 ] 吕英华,王建芳,李玉平,等.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进展[J].蚕业科学,2009,35(1):204-210.

[ 4 ] WU S H,DAI Y C,HATTORI T,et al.Species clarification for the medicinally valuable "sanghuang" mushroom[J].Bot Stud,2012(1):135-149.

[ 5 ] TIAN X M,YU H Y,ZHOU L W,et al.Phylogeny and taxonomy of the Inonotus linteus complex[J].Fungal Divers,2013(1):159-169.

[ 6 ] 宋吉玲,袁衛东,周祖法,等.桑黄菌液体培养过程中酶活及多糖含量变化规律[J].菌物学报,2020,39(2):352-361.

[ 7 ] 朱琳,崔宝凯.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进展[J].菌物研究,2016,14(4):201-209.

[ 8 ] 孙培龙,徐双阳,杨开,等.珍稀药用真菌桑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6(2):119-123.

[ 9 ] 骆婷.桑黄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9.

[ 10 ] 赵子高,杨焱,刘艳芳,等.药用真菌桑黄液体深层发酵条件的优化[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59-463.

[ 11 ] 钟石,林天宝,吕志强,等.桑黄人工袋料栽培的初步研究[J].蚕桑通报,2010,41(4):23-31.

猜你喜欢

研究进展
纳米流体强化吸收CO2的研究进展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肉品中水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河口海岸环境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磁弛豫开关传感器在医学诊断及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