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不回东流水
2021-06-05孟琢
孟琢
水·川
水是生命之源,世界离不开水的滋润。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江河湖海之水更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现在,就让我先从“水”字说起,再来介绍“川流不息”的“川”,看看它们的字义与文化内涵。
水/水流的形状/
从甲骨文 到小篆 ,“水”的形体一脉相承,古人用弯弯曲曲的笔画,表示水流的形状。中间是一条大大的水流,两边是四条小小的水流,这是一个标准的象形字。
《说文解字》说“水”字“象众水并流”,“水”字画出很多水流在一起流淌。到了隶书,“水”已经基本发展成了今天的样子,两边的水流变成了横撇与撇捺,中间则变成一个竖钩(亅)。
许慎先生对“水”有一个很有趣的解释:“水,准也。”“准”是标准的意思。为什么要用“标准”来解释“水”呢?
这个解释的背后,蕴含着中国古代的水文化。古人盖房子的时候,先要把地铲平。怎么找平呢?古人用一个盒子装上水,根据水的平面来平地,高处铲平,低处补足。因而“水”被认为是平的,具有标准的内涵。我们说的“水平”“水准”,都隐含着“判断标准”的意思。除了水平不斜,古人更从水中感悟出处世的智慧。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仁爱的人喜欢大山,有智慧的人喜欢流水。为什么呢?因为大山沉稳厚重,生长万物,符合仁者气象;流水则清澈透明,灵动变化,是智慧的象征。正所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滋养万物,同时柔弱谦卑,和谁都不竞争,充分體现出有道之人的境界。
川/奔流不息的大河/
说完了“水”,再看“川”字。
“川”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你看它的样子,从甲骨文 到小篆 ,像不像弯弯曲曲的水流?隶变之后,古人把弯曲的笔画拉直了,“川”才变成了今天的模样。
“川”与“水”有何不同呢?许慎先生在《说文解字》中说:“川,贯穿通流水也。” 在古代,“川”不是小溪、小河,而专指贯穿大地、流向远方的大河。
大河奔流不息,让人多生感慨。孔子发出的感叹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他看来,长江大河滚滚向前,从不停息,做人也是一样。我们要向江河学习,保持进步,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千万不要故步自封,停留在小收获、小境界里。如果有了一点儿成绩就骄傲自满,和大川大河相比,是不是显得有些可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