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路基强夯和挤密碎石桩处理施工工艺
2021-06-05王皆友
王皆友
(中交一航局西南工程有限公司,广西玉林537000)
1 工程概况
玉林路网二环南路及综合管廊项目,道路部分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 km/h,主路双向八车道、辅道双向四车道。施工现场的地质以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冲洪积层、坡积及残积层居多,不具备直接于该处施工的条件。对此,项目采用强夯法和挤密碎石桩,通过2种方式的综合应用切实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2 强夯法和挤密碎石桩的应用概述
强夯法指的是通过设备的外力作用冲击和振动地基土,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的受力条件。强夯法的适用范围较广,在各类型土层中均具有可行性,且施工所需的机具较为简单,高效便捷[1]。
挤密碎石桩在路基处理中也取得广泛的应用,用机械设备挤压成孔,再向其中填入碎石,通过碎石与桩间土的共同作用构成完整且稳定的复合地基,可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避免沉降量过大和差异性沉降的情况[2]。挤密碎石桩的加固机理为:在桩体施工中,当其作用于下部坚硬层时,外加荷载在经过桩间土后转移至桩体上,从而减少桩间土的承载量,使地基维持稳定;部分软弱土层厚度较大,此时碎石桩未触及底部硬质层,软弱土层仅有部分厚度形成复合土层,该部分兼作垫层使用,地基内的应力可通过垫层向周边扩散,提高地基土中应力分布的均匀性,避免大范围沉降的情况。
3 强夯施工工艺
3.1 强夯方案概述
1)在现阶段的强夯法施工中,普遍利用梅纳经验公式计算加固深度,公式为:式中,H为加固深度,m;M为夯锤重,kN;h为落距,m;α为梅纳系数,取值区间为0.4~0.9,具体需考虑现场土质条件、夯击能大小、夯锤尺寸(主要为夯锤底面积)等因素,经多方面分析后合理取值。
2)夯点布置和夯击遍数。(1)点夯参数:夯击能5 000 kN·m,4遍,前2遍夯击5~9次,后2遍的夯击次数视实际情况控制,直至收锤为止;夯点按3.5 m×3.5 m正方形布置;2遍夯间隔跳夯。(2)满夯参数:夯击能2 000 kN·m,1遍,夯击次数为2次。最后2击平均夯沉量≤10 cm时可收锤。
3.2 强夯施工的要点、流程及质量检查方法
强夯前组织试夯,全面考虑施工现场的各类夯击工程单元,各单元至少规划1处试夯区,面积至少达到400 m2。以试夯施工结果为主要依据,验证夯击参数的可行性,若不满足要求则及时调整,必要时可增加夯击遍数。
在强夯施工前需全面清理现场,不可存在杂草、水塘淤泥等情况,在确保无杂物后再平整现场,保证无明显的起伏现象。单击能5 000 kN·m点夯4遍,前2遍夯击5~9次,后两边持续夯击至达到收锤标准为止;再按照单击能2 000 kN·m的标准满夯一遍,共夯击2次。
结合前述分析,确定点夯施工流程:(1)现场准备,即清理杂物、平整;(2)测量,确定强夯点位,做好标记,同时测定施工现场的地面高程;(3)起重机就位,调整夯锤的姿态,使该装置的中心对准夯点;(4)测量初始状态下的夯锤顶标高,作为后续分析的参照基准;(5)吊起夯锤至指定高度后脱落,使其自由下落,再检测锤顶标高,与初始标高对比分析,判断夯击效果(若存在坑底倾斜的情况需及时填平,否则夯锤易歪斜),按照相同的方法重复操作,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作业;(6)更换夯点,并按“(3)~(6)”的流程夯击;(7)推土机填平夯坑,测量场地标高;(8)在完成强夯作业后用低能量满夯,保证表层松散土可维持稳定。
强夯施工期间加强质量检查,具体工作要点有:(1)经强夯施工后,组织物探或载荷板试验,确定地基的实际承载力;(2)在道路纵剖面处设置沉降观测点,通常约每200 m布设1个测点,根据各测点的数据判断道路是否存在不均匀沉降现象。若施工过程中存在异常状况或检查结果偏离设计要求,则及时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视实际情况探寻处理措施。
4 挤密碎石桩施工工艺
4.1 施工方法
以振动成桩机为主要施工设备,成孔期间桩孔位的土受外力作用而被挤压,可提高地基土的密实性,成孔后向内部倒入碎石,再采取捣固措施,按照此方式多次操作,直至形成完整、稳定的碎石桩为止[2]。
4.2 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场地平整、桩机就位→桩机调试校正→成孔→填料→加密→下一桩孔施工→进行下道工序。
4.3 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规划施工场地,清理杂物并平整处理,夯实回填素土至地面;遇液化较严重的地基时设备易倾斜,此时可在该处铺设适量的碎石,改善失稳的状态,确保打桩机可稳定运行,施工作业落实到位后再将该部分碎石清理干净。
2)测量放线,恢复中线,确定边桩和中桩;设置排水系统以高效清理现场的积水;绘制碎石桩施工平面图,确定桩位并编号,作为正式施工的控制基准。
3)材料方面,选择的是粒径为20~40 mm的级配碎石,保证其具有洁净性,含泥量<10%。
4.4 成桩试验
先成桩试验,确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参数,再将其应用于大面积的成桩施工中。成桩试验的关键要点有:
1)有针对性地分析各类地质条件,确定不同地质环境中的碎石桩质量控制标准,如长度、直径等;
2)充分考虑桩机的运行参数,包含振动频率、反插深度、电机的工作电流等;
3)分析振动沉管的使用情况,尤为关键的是其阻力值,保证挤密的均匀性以及成桩后桩体结构的完整性;
4)经室内试验后确定碎石灌入量,分析该值,验证其可行性。
4.5 桩机就位
以前期准备工作中设置的桩位标记为准,移动桩机使其精准就位;调整导向架,使其与地面呈垂直的关系。
4.6 成孔
利用振动沉管成孔,施工期间加强对钢管柱的姿态控制,使其维持垂直的状态,若倾斜则容易影响成孔施工效果。振动过程中及时检查,发现误差后尽快校正,以免造成大范围的不良影响。
在钢管桩体上设置标记以便控制桩长。振动锤振动的过程中同步提拔,操作多次,直至钢管桩内部的碎石具有密实性为止。在确保桩身质量无误的前提下分批加入填料并振实。
4.7 成桩
成桩施工环节以桩锤为主要装置,启动其电机,在桩锤的振动作用下使桩管沿既定的桩位有序下降。以桩身和充盈系数(通常可取1.3~1.5,具体计算方法为“碎石填料体积/沉管体积”)为参考,合理制作进料斗,将碎石装入桩管内。如桩管单次无法完全装入所有碎石,可先装入一部分,在桩管提升下料振动密实后将剩余部分装入,若依然无法完全装入,则重复操作多次。首次桩管提升量为80~100 cm,其间桩尖自动开启,向下反插0.5 m,再反复沉管拔管,最终使所有的碎石料均进入孔内。在此基础上降落桩管,予以持续15~20 s的振动挤压处理。桩管的单次提升量取50 cm,若桩管无下沉的趋势即可停止挤压[3]。在完成单根桩的施工后转至下一根桩,依次推进。
4.8 成桩质量检测
通过重Ⅱ型动力触探测试的方式检测成型桩体的密实度。数量方面,每单元取单元总量的2%且至少达到3根。桩间土的检验采用标准贯入法,检测点的数量取单元桩体总量的3%且至少达到4点。除此之外,在检验桩间土的质量时要求实际检测位置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中心区域。
5 结语
路基是市政道路乃至各类型道路的基础部分,该处的承载能力将对道路的整体施工质量带来影响。对于路基稳定性不足的情况,可应用强夯法和挤密碎石桩的方法缩短施工时间,改善地基的受力状态。本文对路基施工中强夯法和挤密碎石桩的施工方法展开分析,希望可给类似工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