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八景的景观语言分析

2021-06-05刘宗林郑文俊吴曼妮巫柳兰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山景八景桂林

刘宗林, 郑文俊, 吴曼妮, 巫柳兰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6)

0 引 言

八景起源自宋“潇湘八景”图, 后来逐渐发展为地域性景观与文化的高度概括与凝练, 也可衍生为“十二景”、“二十四景”、“四十八景”等[1]。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八景文化历史与演变[2-4]、八景宣教游赏功能与遗产价值[5-6]、八景空间美学与景观体验[7-11]、八景意象意境解读[12-13]等方面。研究发现, 八景是一个完整的地域性文化生态系统[14], 具备“四面八方”空间格局与“山-川-物-人”组合的整体环境观[15], 在艺术思想上与园林、文学具有一定的相通性[16]。

桂林山水是中国山水景观的代表和名片, 桂林八景在山水审美和诗意山水形象塑造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对桂林八景的研究主要有八景命名由来[17]、八景笔墨表现及审美内涵[18]、对城市规划的启示[19]等方面, 研究视角相对静态和单一, 对于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山水城市八景建构的动态过程和八景文化的地域语言特色尚缺乏结构性、系统化解读。

Spirn在语言学与符号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景观语言体系[20], 以结构主义的思想去解读景观及其构成要素, 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能够科学、系统地总结景观的语法规律与修辞学体系。本文采用景观语言方法分析桂林八景, 并从“景名+诗+画”视角进行全景式解构, 能够更系统地解析景观元素、景观组合、八景诗画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 系统解析桂林八景中所体现的景观元素偏好与审美要义, 归纳总结地方八景的建构方法、过程及营景特色, 为推动地域性园林景观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对加快特色山水城市景观建设、建立地域文化景观标识、打造诗意栖居的人居环境具有指导意义。

1 桂林八景及其分析框架

1.1 桂林八景简介

桂林八景分古、续八景两类, 分别作于元、清两代, 也称元、清八景。元代吕思诚任广西廉访司事期间, 以湘南楼为中心, 作元八景诗分别描述桂林城周边景色, 包括桂岭晴岚、訾洲烟雨、东渡春澜、西峰夕照、尧山冬雪、舜洞秋风、青碧上方与栖霞真境[21]。清代桂林人朱树德认为“兹固八景之胜, 胜犹不止此也”[22], 随其父至浙江五云时作清八景诗、图(图1)为补充, 包括“叠彩和风、壶山赤霞、南溪新霁、北岫紫岚、五岭夏云、阳江秋月、榕城古荫、独秀奇峰”, 合十六景, “各缀俚言, 各备图说, 付梓以答好名山者”[22]。

图1 桂林八景图[22-23]Fig.1 Eight Landscape Scenes of Guilin

1.2 八景语言分析框架与方法

景观语言学体系认为景观具有语言特征, 所有景观都是景观要素的集合体, 景观语法指导景观形成[24]。图底分析运用虚实对比能够有效解读空间关系, 常被用于解读城市格局与分析相应内因[25]。依据桂林八景诗文记述与图像视觉解译, 提取相关景观字节与图中元素, 经类型学分类后构建字、词、句、段互相嵌套组合的语汇体系, 结合不同元素之间的虚实属性与空间关系进行分析, 进而研究其中蕴含的语法规则, 诠释具有桂林八景的营景特征及其语言特色(图2)。

图2 桂林八景分析框架Fig.2 Analysis framework of Eight Landscape Scenes in Guilin

2 桂林八景语言分析

2.1 桂林八景的语汇

2.1.1 字: 景观元素的提取 从构成元素来看, 构成八景的元素包括山景(山、岩、洞、谷)、水景(洲、水、浪、潭、江、泉)、气象(烟、云、雨、霞、风、雪、月、阳光、影)、动物(鱼、鸟)、植物(柳、梅、花、竹、树、林、桃、松、藻)、人类活动(渔、歌)与人工构筑(台、楼、阁)等7类, 以自然景观元素为主导(表1)。

表1 桂林八景景观元素属性

八景景观元素具有不同的空间与时间属性, 如山、岩、洞等实景元素可以长期存在且具有明确的体积, 如烟、霞、云、雨等虚景元素则需要一定的条件才会出现, 且存在时间较短, 不具有固定体积。各元素间不同的属性是元素与元素间可以组合形成词组的基础。

2.1.2 词: 景观元素的组合 景观元素互相组合形成了八景景观基础词汇(表2), 景观词组之间互相组合形成两个复合词组, 共同组成八景, 并被用作八景景名, 具有与律诗相近的形式。从景观元素类来看, 景观基础词汇包括“山景+气象景观”、“山景+植景”、“山景+水景”、“水景+气象景观”、“水景+人工构筑”、“水景+人类活动”、“水景+植景”、“水景+动物”、“动物+植景”、“植景+人工构筑”、“植景+气象景观”、“人工构筑+气象景观”、“气象景观+气象景观”等13类。其中, 以山景与气象景观相结合的词组较多, 水景与气象景观结合、山景与水景相结合的词汇同样不在少数。不同结合方式在数量上的区别从侧面展现出桂林山水景观最佳的观赏体验方式——天然山水与气象叠加产生的朦胧美、意境美。

表2 桂林八景景观语汇Table 2 Landscape vocabularies of Eight Landscape Scenes in Guilin

2.1.3 句: 山水意境的提炼 八景中的自然景观词组构成了八景的物质载体, 八景诗、文、画则是对景观词汇的补充与作者情感的表达, 景观词汇与诗、文、画共同组成了各“景”, 构成八景景观语句。景观语句中诗、文、画的加入增强了八景景观的诗意。实体景观与文学艺术作品的互相结合, 使解读者更易于理解八景作者所表述的情感。诗、文中直观地表达与修饰让解读者对八景作者所表述的景观留下深刻印象, 在八景景观与山水意境间建立更深刻的联系。

2.1.4 段: 时代景观的缩影 八景景观段落是由各景观语句在范围、时间及对象上的不同汇集而成, 是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桂林人文与自然景观的缩影。元八景中的景观语句包括对山水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宗教景观的描写, 八景诗文中所表达的愿民生稳定的情感, 与当时元代桂林由于朝代演替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对应。 清八景中少有对宗教景观的描写, 多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对先贤事迹的记述, 同样与当时桂林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相称。

2.2 桂林八景的语法规则

2.2.1 点面相称: 元素选取规则 元、清八景景观元素选取注重各景观元素空间位置分布, 在实景属性的景观元素中体现最为明显。结合观景位置分析, 各景中主要实景景观元素间呈现出内向型与外向型两种组合状态(表3)。内向型景观元素指观景位置与主要景观距离较近, 景观元素较为集中的组合, 主要体现为山内、洞穴景观。内向型景观组通常受限于地理位置或是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景观元素, 导致景观组元素较为集中。外向型景观以山、水、湖、洲等大面积景观为主, 数量在八景中占优, 景观元素较为分散, 通常具有观测点与景观元素分离的特点。在外向型景观中又可以根据景观元素的主体不同, 划分为点组(群山)、面(江)、点面结合(山与湖或江)3种元素组合形式。点组型景观能够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 观赏的方位多样。面型景观有开敞的视廊, 与光影人文景观结合紧密。点面结合型景观具有点组、面景观元素组的特点。

表3 桂林八景景观元素组分类

2.2.2 虚实结合: 词法组合规则 八景景观词组多为实景景观元素与虚景景观元素相搭配组成, 虚景对实景起修饰作用。从单一的景观词组构成上看, 虚景与实景的结合形成了局部景观的对比关系, 虚景将强调或弱化实景景观元素。从景观复合词组上看, 实景景观元素与虚景景观元素之间的衬托关系更为明显(表4)。实景景观元素组对空间分割形成不同的层次, 构成了虚景的承载面。虚景景观元素对被分割的空间进行填补, 对实景景观元素间的关系进行强调、弱化或加入其他元素, 增强景观语言意境的表达。

2.2.3 文景相应: 句法表达规则 在中国山水文化影响下, 八景景观词汇的组合具有诸如空灵、飘渺、雄浑、壮丽等意境, 反映出创作时期对桂林山水与人文景观的审美偏好, 容易引起观赏者的共鸣。在八景诗、文、画中, 八景作者通过一定的修饰加强了景观词汇所具有的意境表达效果, 同时通过借用各八景中的历史典故或前人诗文描写抒发自身情感, 进一步强化景观意境的表达(表4)。

表4 桂林八景意境构成举例

2.2.4 时空交错: 段法规则 作为地域性景观的代表, 在八景景观组成的景观段落中, 对景观方位与景观时间都力求全面。元、清八景都以当时的桂林城为中心展开(图3)。在两代八景空间布局及其景观体量中, 山景元素反映出明显的体积大小、分布差异, 形成了以尧山、西山西侧诸峰为主的外层大体量山景圈, 以桂林城内外诸山构成的内层小体量山景圈与以漓江、阳江、与榕杉湖构成的水景观圈层, 三者最终构成了“千山环野立, 一水抱城流”的景观格局(图4)。 在各八景景观存在的时间同样包含了四季(表5)。与句法规则一样, 八景景观段落的语法特点同样是八景景观选址的标准体现。不同于自然景观, 八景诗画所描绘的是特定时间段中的景观, 给人提供了联想的对象。诗画使八景景观的解读者更容易对不同时间段中的八景景观产生联想。

图3 桂林八景方位图Fig.3 Location of Guilin Eight Scenic Spots

图4 桂林八景分布的圈层关系Fig.4 Distribution relationship of Guilin Eight Scenic Spots

表5 四季中的桂林八景

3 桂林八景构建过程与语言特色

3.1 桂林八景构建过程

经过唐宋时期发展的八景逐渐形成了整体环境观、场所化和意境化的文化内核[15]。具备“清、奇、巧、变” 特点[26]的桂林山水景观经历代开发,提供了大量可利用的景观资源。桂林八景作者基于其自身的理解与意图, 在社会文化背景下挑选景观对象提取自然景观元素, 使属性相合的景观元素相互组合, 初步构建景观意象, 运用诗画的手法达到风景意境的再创造, 历代囊括四季与八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八景互相补充, 最终呈现出具有地域性文化生态系统特性的桂林八景(图5)。

图5 桂林八景建构过程Fig.5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Guilin Eight Scenic Spots

3.2 桂林八景语言特色

3.2.1 以山水自然为基本词汇 在桂林八景景观词汇中, 山水景观词汇以其多样的组合方式、较高的出现频率奠定其基础词汇的地位。与各地八景相比, 桂林八景在元素选取过程中偏好自然景观,在7类景观元素中, 自然景观元素便占5类。景观元素结合过程中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不同元素组合形成共计13种景观词汇, 其中9种为自然元素间的相互组合, 其余4种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搭配。在景观词汇组合种类中, 有3种涉及山景, 6种与水景相关; 论及各组合在八景中出现的次数, 则以山景最多, 水景次之。此外, 喀斯特地貌特征为桂林文化快速积累提供了物质基础。各类游记、题词与造像在桂林山体、石壁与岩洞中迅速增加, 清秀的山峰则成为寺观、别墅园林营建的首选。尺度适宜的山景、水景、气象与人文景观的相互结合造就了桂林独特的审美趣味, 与桂林山水园林审美特质具有一致性[27]。

3.2.2 以人文历史为时空坐标 桂林八景同样遵循城市八景作为“山-川-物-人”相结合的发展规律[28], 以山水自然为本底加以描绘修饰, 使人、城、自然和谐统一。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 元清八景分别运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来构建此类文化景观。元八景中善用生活场景元素将“人”与“人造物”引入其中, 如栖霞真境、青碧上方两景中融入寺观元素, 訾洲烟雨、东渡春澜中则加入渔钓、渡浮桥等市井活动。而清八景则重点体现与史实相关的人工构筑, 如榕城古荫、独秀奇峰、北岫紫岚、阳江秋月中所述古南门、应奎楼、颜公屋、庆真阁、得月楼皆属此列。另外, 桂林八景具有极强的时代特色与地域特色, 多留有典故可循或被前人赞咏。随着诗文数量的增加, 山水景观中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此类景观逐渐成为不同时间段中文人阶级交流的连接点。

3.2.3 以诗画意境为审美要义 桂林山水景观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彰显中国山水的意境美, 外向型与内向型的景观元素组提供了丰富的观赏形式。点组、点面等不同组合式的山水景观加之气象修饰, 囊括深、平、高三远, 于城中可窥尽八方山水, 观明瞭、细碎与冲淡, 如元八景中桂岭晴岚中自宝积山北望铁峰山、鹦鹉山、观音山“桂岭崇崇插绛霄……晚霭忽开高突兀”为高远、舜洞秋风中写沿江景色“晓气沿崖秋色冷, 凉飚吹树桂香浮。轻摇斑竹江头恨, 远送苍梧天外愁”则为平远; 清北岫紫岚中自瞻鹤洞北望“列嶂皴云烟, 辰山映奇特”凸显深远。结合优质的自然景观基底, 对其元素景点进行挑选描绘, 并引入历史典故与市井活动, 运用诗画艺术将其景观记述修饰, 起于江河烟雨, 终于横舟箬笠。如元八景中訾洲烟雨中“分合滩头见訾洲, 訾洲烟雨水云秋……蓑衣箬笠垂阳外, 时有渔人横钓舟” 与东渡春澜中“东门东渡柳青青, 雨后晴澜春水生……终日静观还有得, 层层天色一舟横。”在清八景中对山景、建筑的选景搭配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者依“云岚”而显高耸⑥, 借“江水”呈其影⑦, 将广阔的自然景观凝于一点, 达到对景观意境的重构与凝练, 进一步点明其中蕴含的意境。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1)基于桂林优异的自然基底与数千年的文化积累, 形成以自然景观元素为主体的八景景观语汇, 进一步构建山水气象景观相互结合的主要观赏对象; 人文景观的加入以及运用诗画的记述修饰对山水意境进行重构与解读, 在不同时代八景的不断补充下最终构成不断衍进的地域性文化生态系统。

(2)清巧秀丽的山水条件与中国山水审美特色决定了桂林八景以点面结合的规则挑选景观元素, 丰富多变的天象景观促使各景观元素主要以虚实相合的方式组合, 八景范式与丰富的文化底蕴使八景以“景名+诗+画”文景相应的方式呈现, 最终组成包含四季与八方、立体化地域性文化景观标识。

(3)八景景观语言经景观语汇通过不同语法规则组合而形成, 以自然山水为基本词汇对桂林山水进行描写, 反映其地域性景观特质; 加入人文历史作为时空坐标, 构建供历代文人交流的连接点, 使八景景观拥有不断发展的潜力; 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促使“山-川-物-人”和谐统一, 进一步体现桂林八景以诗画意境为审美要义。

4.2 讨 论

桂林八景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 被赋予主观情感, 结合诗、画表达, 并对社会形成一定影响, 被公众普遍认可的地域性景观。作为时代性与地域性高度凝练的桂林八景, 反映出各历史时段的公众偏好、审美特点、城市形象与景观特质。通过景观语言的视角, 桂林八景的字、词、句、段结构共同组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诗情画意的山水景观意象, 共同书写着桂林秀甲天下的山水文章。

在当代山水城市、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 桂林八景应得到进一步保护、传承与更新。在理论层面, 八景变迁与公众感知、八景文化传播与传承机制、八景与城市品牌特色塑造等可进一步深化探讨。在实践层面, 应加强八景中关键字、词组的保护与修复, 精确筛选保护对象, 划定保护范围, 制定修复方案, 营造具有诗意的山水景观意境; 应传承和利用好桂林古八景虚实结合、文景相应的组景理念, 并结合当代生态游憩需求, 构建属于山水城市的特色景观语言。

结合景观语言学体系并加以改进用于八景等地域性景观序列分析具有一定创新性, 但受限于八景诗文自身的单一性和主观性, 难以从中窥尽自秦建城以来桂林山水胜景发展、影响及其审美偏好的转变。后续研究或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补充并拓展: (1)拓展样本对象, 不局限于“八景”此类被大众认可并记入方志的组景诗词, 将同一区域组景诗词均列入分析对象, 对其进行查补缺漏; (2)横向对比同一时代的地方八景, 分析其特点并分类, 归纳整合同时代背景下八景中所反映出的地域特色、审美偏好差异。

历史八景组景规律对当代园林景观营造也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启示意义。首先, 应充分依托地域自然环境要素, 巧妙利用山、水、气象资源, 并注重虚实组合造景, 植物选择以本土化、特色化为主, 注重四季有景; 其次, 应充分挖掘地域典型文化元素, 将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多样化的现代方式呈现, 打造具有辨识度和标识性的人文景观; 另外, 应将诗画理趣与山水精神融入风景园林建设, 点面结合, 旷奥相济, 形成深远、平远、高远等多种审美效果, 以山水语言描绘诗画园林意境, 打造具有地域特点和人文情怀的园林景观。

致谢: 感谢桂林市委党史研究室凌世君副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林哲副教授对本文的指导。

注释:

① 元·吕思诚《桂岭晴岚》“缓行鸟径衣裳湿, 莫说梅花万里遥”与唐·杜甫《寄杨五桂州谭》“梅花万里外, 雪片一冬深”呼应。

② 元·吕思诚《西峰夕照》“还似岘山诗酒客, 醉来听唱白铜鞮”所指为唐·李白、宋·林正大等人。李白《襄阳取四首 其一》中有“襄阳行乐处, 歌舞白铜鞮”, 林正大《水调歌·落日岘山下》中有“落日岘山下……白铜鞮, 鸬鹚杓, 鹦鹉杯……凤笙龙管更相催。”

③ 唐·裴行立于訾家洲创造亭宇, 种植花木, 建立苑庄。唐·柳宗元作《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

④ 佛教用语。

⑤ 榕树门为唐代筑, 上有榕树, 年久根跨至门外。明·杨基诗: “榕树城门却倒垂”。

⑥ 元八景桂岭晴岚“桂岭崇崇插绛霄, 晴岚浮动翠云飘”与清八景北岫紫岚“高阁扑飞岚, 紫霞绚佳色”中用“绛霄”、“岚”等气象元素分别与山景、阁相搭配, 以示其山高楼危。

⑦ 清八景榕城古荫“蟾影一江澈, 波光射危楼”与清八景南溪新霁“芳藻映光辉, 波入雉山静”使用水景与山景、楼相组合。

猜你喜欢

山景八景桂林
罗定新八景图案设计
书法作品欣赏
桂林行
山景海报设计
山景(外一首)
遇到一个执拗小男生
乐!乘动车,看桂林
五律·登本溪关门山有感
溪南八景图册
“八景”历史文化现象与欧阳玄“芜湖八景”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