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膈下逐瘀汤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及免疫功能的作用

2021-06-05高世钦

华夏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还原型卡韦亚群

高世钦

(新安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南 新安 471800)

乙肝肝硬化早期症状为轻度乏力、腹胀、肝脾轻度肿大、轻度黄疸,严重则会出现腹水、继发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等,甚至会发生癌变[1-2]。临床治疗该疾病一般采取常规西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增殖和改善肝代谢,但其对改善肝组织损伤及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并不明显。祖国医学认为,气滞血瘀型是乙肝肝硬化辨证分型中常见的重要证型,因正气不足,肝内有湿热疫毒聚集,加之脏腑阴阳亏损,气血失调,导致肝脾内“湿毒”之邪蕴伏,气血滞而不通,故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而膈下逐瘀汤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止痛之功效,可从根本上治疗该病。本研究旨在探讨膈下逐瘀汤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26例,女13例;年龄39~73岁,平均(49.2±8.6)岁;Child-Pugh分级A级29例,B级10例。对照组:男27例,女12例;年龄38~71岁,平均(48.3±8.8)岁;Child-Pugh分级A级31例,B级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新安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西医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2015年版)》[3]中乙肝肝硬化诊断标准;②中医符合《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2011·海南)》[4]中气滞血瘀证。主症: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痛、饮食减少;次症:食后作胀、嗳气不适、大便溏软;舌脉:舌苔白腻,脉弦;③粪便镜检无异常;④服用抗生素时间≤1个月。

排除标准:①对研究药物过敏;②非乙肝肝硬化;③伴随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①口服恩替卡韦(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141)0.5 mg/次,1 次/d;②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0667) 0.4 g/次,3次/d,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膈下逐瘀汤,药方:甘草、当归、桃仁、红花各9 g,五灵脂、川芎、丹皮、赤芍、乌药各6 g,香附和枳壳各4.5 g。用水煎,取药汁400 ml,早晚温服,治疗4周。

1.3 评价指标

①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和透明质酸酶(HA)水平。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 ml,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②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全自动3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上海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BC-2600型)测定CD4+/CD8+、CD4+和CD3+。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肝纤维化指标

治疗4周后,两组LN、IV-C及H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2.2 T淋巴细胞亚群

治疗4周后,两组CD4+/CD8+、CD4+及CD3+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3 讨论

乙肝肝硬化主要因HBV持续感染和免疫应答异常导致炎症因子大量释放,损伤正常肝细胞,诱导致病因子产生,促使肝内结缔组织增生,引起肝纤维化[5]。西医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常采用恩替卡韦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治疗,可抑制病毒繁殖和调节肝脏代谢,但治疗效果不太满意。

肝纤维化是一种病理生理过程,早期以Ⅳ-C含量增高为标志,若长期持续肝纤维化,会使HBV大量增殖,LN活性增高,造成静脉压力,食管静脉曲张,加重肝组织纤维化变性程度和肝组织损伤[6]。恩替卡韦是一种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具有较高的抗病毒活性,主要通过抑制HBV多聚酶活性,阻止HBV多聚酶和DNA的合成,破坏病毒链的形成,从而使病毒复制活跃受到抑制,阻止病情进展[7]。还原型谷胱甘肽在肝细胞内参与生物转化,使肝组织内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排出,具有整合解毒作用[8]。同时,该药口服后,可使体内能量升高,改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从而使免疫系统恢复正常。但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受损较为严重,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明显,使上述药物的治疗效果受到影响。近年来,中医药正在不断发展,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乙肝肝硬化属“肝着”“瘀积”范畴,患者多为久病体虚,肝脾虚弱,使脾不能运化水湿,疏运失常,气血交阻,致水气内停,为气滞血瘀症,治疗应以疏肝、解郁、行气化瘀为主。而膈下逐瘀汤方中甘草补脾益气;香附疏肝解郁,理气宽中;当归、桃仁、红花活血养血;丹皮、川芎、五灵脂活血化瘀;赤芍清热凉血;枳壳、乌药行气止痛。诸药配合,共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止痛之功效。同时,当归可保护核苷酸酶活性,对保护肝细胞和恢复肝脏功能均有一定的作用,从而改善肝纤维化[9];红花中的红花多糖能够促进T细胞转化,改善CD4+/CD8+、CD4+及CD3+,调节免疫应答[10];丹皮煎剂有较高的抗菌活性,而川芎有利尿作用,还可促进抗体生成。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观察组LN、IV-C及HA水平低于对照组,CD4+/CD8+、CD4+及CD3+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膈下逐瘀汤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对其肝纤维化指标及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西药联合膈下逐瘀汤治疗乙肝肝硬化,可调节乙肝肝硬化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肝纤维化。

猜你喜欢

还原型卡韦亚群
TB-IGRA、T淋巴细胞亚群与结核免疫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的患者选择有何区别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早期DN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UAER的影响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
疣状胃炎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