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患协同护理对肺癌术后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护理能力和心理韧性的影响

2021-06-05刘江张晓琴时培丽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医护韧性肺癌

刘江,张晓琴,时培丽

肺癌在临床上属于常见且多发的一种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排行中位居首位,对人类危害极大。当前,国内临床针对肺癌主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1]。多数肺癌患者对疾病知识、手术方法缺乏相关认识,且后续治疗与护理工作较为复杂,无法有效预测患者疾病发展与预后情况,上述这些不确定因素均会导致患者术后出现无所适从、希望水平降低、心理压力加大等情况,导致其自我护理能力与心理韧性均较差,对康复工作造成影响[2]。因此,须给予术后患者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以增强患者信心,提高自我护理水平,增强心理韧性。医护患系统护理是经过医生、护士、患者三方之间互相协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增强患者依从性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质量[3]。本研究对南通大学附属瑞慈医院术后肺癌患者行医护患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肺癌且入院接受手术治疗;②病灶未发生转移,生存期预计≥1年;③知情且自愿加入。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②合并心肝肾等器官严重功能异常;③存在精神疾病或智力异常,无正常交流能力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40~74岁,平均(55.61±4.39)岁;病理分型:腺癌29例、鳞状细胞癌11例、腺鳞癌5例;肿瘤分期:Ⅰ期24例、Ⅱ期13例、Ⅲ期8例。研究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40~75岁,平均(56.10±4.40)岁;病理分型:腺癌30例、鳞状细胞癌10例、腺鳞癌5例;肿瘤分期:Ⅰ期23例、Ⅱ期14例、Ⅲ期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即护士在患者入院后给予病房环境干预、疾病术前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常规内容与对照组一致)行医护患系统护理干预,该模式是将患者及亲属纳入到整个临床护理体系当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注重医、患、护之间的沟通,加强医护、护患及护理人员自身的协作,调动患者及亲属主动参与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增强心理韧性,具体如下:

1.2.1 医护建立协同合作关系 医护之间的协作模式利于为患者制定更加全面系统且具有靶向性的护理方案。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属于主要参与者,通过日常查房、巡视等了解患者实时护理情况与结果,并通过病例会议向医生反馈患者当前治疗与护理工作现状,且全程参与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给予相关医生更具靶向性的建议或意见。

1.2.2 护患建立协同合作关系 ①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护士全程参与其护理服务,同患者及亲属建立协作关系,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采取主动性协助方式指引患者及亲属积极参与护理工作,提高家属疾病、手术认知水平及患者自我护理水平。如加强患者及亲属疾病、手术治疗等方面的健康知识宣教;积极疏导患者负性情绪、情感等。②护患共同参与化疗护理,护士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化疗及其不良反应,患者自觉参与化疗护理,在自我护理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寻求护理人员的帮助。③患者积极配合PICC置管护理,便于化疗药物的输注,减少输液渗出的发生;督促患者多饮水,促进化疗药物的排泄;帮助患者早期识别化疗的不良反应,并实施针对性治疗及护理;若患者胃肠道反应明显,化疗前预防性地给予止吐药,并协助患者通过转移其注意力减轻呕吐等不良反应;患者出现骨髓抑制时,给予重组人促粒细胞生成因子升高白细胞,并监督患者自觉做好口腔护理。④护患共同参与饮食护理,护士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关心体贴患者,告知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而良好营养才能有利于疾病的康复。鼓励患者主动参与饮食护理,食用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纤维素、高维生素以及高蛋白食物,避免对肠胃产生刺激,必要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摄取足够的营养,同时告知患者保持大便通畅的方法等。

1.2.3 护理人员之间建立协作关系 明确不同层级之间的护理工作职责与工作范畴,加强层级间护理协作与配合,完善排查制度等,做到弹性排班,保证人性化管理。

1.3 观察指标

1.3.1 患者希望水平 希望水平是人们对生活进行主宰的一种内部潜在力量,对于肺癌手术患者来讲,希望水平越高,越会增强其面对疾病、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力量,从而主动采取积极良性的行动来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开展。运用希望水平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以及护理30 d后的希望水平做出评价比较。该量表共由积极态度、行动态度及亲密关系3个维度组成,条目共计12条,使用Likert 4级评分,总评分12~48分,总评分越高代表患者希望水平越高[4]。

1.3.2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 运用自我护理能力评价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对两组患者护理前以及护理30 d后自我护理能力水平做出评价比较。ESCA量表共由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自护概念4个维度组成,条目共计43条,其中有11条为反向得分。量表的每个条目得分0~4分,满分172分,总评分越高代表自我护理能力越强。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7,重测信度为0.80~0.81[5]。

1.3.3 患者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是指人在面对生活、工作中逆境、创伤或者其他重大压力事件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还指面对上述问题或挫折时的反弹能力。运用中文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30 d后心理韧性情况作出评价比较。此量表共由坚韧情况(条目13条)、自强情况(条目8条)及乐观情况(条目4条)3个维度组成,条目共计25条,单条目使用Likert 5级评分,0分代表从不,4分代表几乎总是,满分100分,总评分越高代表患者心理韧性越强[6]。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希望水平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希望水平的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30 d后研究组患者希望水平的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希望水平情况对比(n=45,分,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30 d后研究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对比(n=45,分,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韧性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韧性的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30 d后研究组患者心理韧性的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韧性情况对比(n=45,分,

3 讨论

相关研究[7]提示,国内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率增长速度只增不减,肺癌患者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对其日常生活与工作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虽然临床研究尚未明确肺癌的所有病因,但是明确了手术治疗为该疾病当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而手术围术期,必须辅以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以保证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质量[8]。常规护理模式中,医生负责提出指导性医疗护理意见,护士根据所提意见为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患者在医生与护士两者共同指导下完成康复护理工作。这个过程中只单纯强调了医生与护士的主导作用,对于患者的自我护理重视程度有待提高[9]。

本研究结果提示,医护患协同护理模式在提高患者希望水平方面效果较好。分析认为,此护理模式充分发挥了患者及亲属的家庭支持作用,患者及亲属得到系统全面的疾病健康教育与自我护理培训后,患者能够进行自我护理,患者亲属也有能力去帮助、监督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患者亲属的家庭关心照护可提高患者家庭归属感,将其对疾病的注意力转移,缓解负性情绪等造成的影响,提高治疗信心与希望水平。此外,医护患三者之间建立相互协助关系,三者之间联系性得到加强,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使其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去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

本研究结果提示,医护患协同护理模式在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水平,增强心理韧性方面效果明显。分析认为,医护患协同护理模式中,护士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枢纽,护士通过查房巡视、病例会议对患者疾病治疗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与掌握,完善护理方案,更具靶向性地为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促进患者提高自我护理水平。医护之间通过沟通获得患者更多治疗与护理信息,保证治疗与护理方案的落实,且共同为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找寻其负性情绪产生原因,平复患者波动情绪,以增强其心理韧性,从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予以肺癌术后患者医护患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提高其希望水平,使其遵从医嘱配合护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增强心理韧性,促进术后康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医护韧性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