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艳照门”引发的公开审判

2021-06-04何任远

南风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家长

何任远

今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罗马尼亚电影《倒霉性爱,发狂黄片》获得了金熊奖,引起了多国舆论的关注。豆瓣上,这部电影也收获了7.4分的评级,有6990人打分。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罗马尼亚“艳照门”事件:在首都布加勒斯特精英学校任教的历史老师,不经意间把自己与丈夫亲热的私人短片泄露到网上,引发巨大反应,家长们召开会议,对她进行“审问”。

该片的导演拉杜·裘德表示,这部电影是“探讨污秽的散文”:一个老师的私人录影曝光,是否应该成为被道德审判的理由?审判者自身是不是故意占据了道德高地?关键是,对罗马尼亚之外的观众来说,在罗马尼亚发生的虚构故事,有没有意义?

被审判的“荡妇”

《倒霉性爱,发狂黄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历史老师露骨的私人短片,第二部分是召开家长会之前,女教师漫游在布加勒斯特的街头,购买神经镇静剂,第三部分是家长会上老师与家长舌战的重头戏。

第三部分可以说非常“市井气”:一个衣着光鲜体面的中产母亲打开手提电脑,把露骨的视频从头到尾播放一遍,好几个男家长越看越起劲,身体离自己的座位越来越远,甚至还趴在了讲台上,脸几乎贴住屏幕。然而,这些观看起劲的家长,批判起女教师也更起劲。这些男家长代表了罗马尼亚的社会精英:身穿制服并且不时敬礼的军人、身材修长举止充满优越感的飞机师、木讷的神父等。

也正是这些社会精英,掌控了社会的话语权,也编织了一张规范每个人的无形道德之网。当女教师被指斥是“荡妇淫娃”的时候,她反驳道,私人生活不该拿到社会空间进行审判,还反唇相讥道,罗马尼亚伟大的民族诗人埃米内斯库也曾经创作过表达情欲的诗歌。

听到女教师提及埃米内斯库,飞机师勃然大怒,说她羞辱了民族英雄,而且他飞机的名字就是“埃米内斯库号”。为了证明自己的历史知识实力,女教师一字一句地把埃米内斯库的情色诗歌背了出来。在场的家长并没被证据说服,更加喝起了倒彩,飞机师质疑她是不是捏造历史。

在“后真相”时代,历史的面貌仿佛变得不是清晰,而是更加模糊。被历史老师不断用证据驳斥,飞机师的攻击却变得更加无下限:他认为女教师视频中的体位不是教堂牧师教导的“正确体位”,而是“变态体位”。整个家长会在几位精英的带领下,言论水平开始直线下滑,与其说是讨论问题,还不如说是猎奇的围观大会。

在这里遇到的各种不耐烦和冷言冷语,不排除对方背负着经济和生活压力的因素。不过,各种外来的意识形态激烈碰撞,此消彼长,导致罗马尼亚人有一种难以形容的世故和黑色幽默感。

主持召开家长会的校长,表面上对女教师彬彬有礼,处处维护,实际上是看重女教师在这所私人精英学校的应试备考业务能力,而不是信任或者尊重她的人格。当清洁工进入会场打扫卫生的时候,校长就原形毕露了。面对女清洁工,校长粗言秽语,还威胁要是打扫不好卫生就把她牙齿打掉。当有家长攻击女教师在课堂上告诉学生考试不是学习的全部时,校长终于对女教师失去了耐性。“你怎么能说这些?在这个教育殿堂里!低分数意味着二流学校和被毁掉的未来!”校长一改之前宽容客气的面目,开始指责女教师。

为了攻击而攻击的讨论已经失去了意义,最终家长们对老师的围攻从单纯的私密视频短片问题,升格为人身攻击和人格诋毁,还产生了老师是犹太势力在背后支助破坏罗马尼亚下一代教育的阴谋论。

只能说,这样的议事进程很糟糕,家长的各种指责和说法也站不住脚。然而,就是要在这样的议事质量上,家长们要进行投票,决定老师是否应该留在学校。电影保留了一个开放的结局,给出了三个可能出现的结局。其中的一个结局是,家长会上的男性家长都投票让女教师留下,遭到了女家长的质疑,教师和女家长扭打在一起。其实,在这种舆论环境下,老师是很难选择留下的,投票结果如何都没什么关系。与其说关注女教师最终的命运,电影更想揭示低质量的民主议事的面貌。

同时,电影也质疑了这种貌似民主的议事进程合法性,直白地挖苦了当下西方充斥着阴谋论、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各种花边绯闻的投票和议事等民主程序。

为何是罗马尼亚

十九世纪的一个罗马尼亚民族主义者,面对理念越来越西化的精英时,曾经这样说:“你们表面上有了议会,有了内阁,有了西方一整套班子。但实际上,你们底子里只是一群粗野的农民。”

电影的第二部分,女主角在开家长会之前在整个布加勒斯特市中心逛了一圈。市区的嘈杂、路人和司机的争吵、商场人们的纠纷声音都让人感觉无比真实。它能引起许多与罗马尼亚产生联系的人的共鸣,包括笔者自己。其中一个镜头,是欧式雕花的建筑,本应美轮美奂,却由于欠缺修缮经费,显得残破废旧,长满了杂草。我第一天走在“东欧的小巴黎”—布加勒斯特的街头,还是被主干道“胜利大道”上奢华宏伟的建筑吸引住了。的确,在十九世纪刚独立的时候,罗马尼亚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们普遍向法国取经,甚至还有一个比巴黎更高更壮观的凯旋门。然而,各种意识形态在这片土地上的碰撞,在建筑史上也被折射出来:民族主义风格、西化巴洛克风格、冷战时期风格和当下全球化风格的建筑,都交错杂乱,让人迷惑。

在历史上,罗马尼亚受异教异族统治过,从奥斯曼帝国到二战期间成为纳粹德国的附庸,再到冷战时期成为苏联卫星国,东西方强权的你来我往,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惨痛的痕迹。在经济上,这里是欧洲相对落后的地区。如今作为欧盟经济实力最弱的成员国,罗马尼亚一直是西欧的劳务输出国。

“你觉得我们国家怎样呢?”一个开往机场的出租车司机问我。

“我觉得风景和建筑很美很有特色。但是人不愿意笑。”我回答。

“当生活压力太大的时候,没有人愿意笑出来。”这是离开罗马尼亚前司机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在这里遇到的各种不耐烦和冷言冷语,不排除对方背负着经济和生活压力的因素。不过,各种外来的意识形态激烈碰撞,此消彼长,导致罗马尼亚人有一种难以形容的世故和黑色幽默感。

电影中女教师转过街角一个二手书摊的时候,笔者认出来2018年跟这个书贩子聊过天。我开玩笑地问他,有没有齐奥塞斯库留下的书。平易近人的书贩子指了其中一本,然后摇摇头,沙哑的声音喃喃念叨:“齐奥塞斯库,呵呵,齐奥塞斯库。”

一个蒙太奇片段里,导演把罗马尼亚历史上两次重要的民族抗争革命,跟以这两次革命命名的两款酒的特写镜头剪在一起。缔造民族神话的革命和轰轰烈烈的流血牺牲,就化为了人们餐桌上的消费品。

在接受《名利场》采访时,拉杜·裘德认为,影片表达出他自己对罗马尼亚当下社会充斥的民族沙文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导致的贫富悬殊的批判。而他的批判手法在街头的各种琐碎细节中彰显。

影片中,女主角穿行在布加勒斯特的大街小巷中,街上驾驶着名车豪车的人不少,却缺乏基本礼貌。冷战后社会分化扩大的罗马尼亚社会,有钱人获得了让人艳羡的物质,举止却和过往一样粗鲁。女教师尝试与占用人行道的轿车司机理论,对方不但粗言秽语反骂,还高声地说“你这种没车的人就没资格管我有车的人”。

個人因为某种特殊的困境,令原本私人层面的事情公诸于世并被“道德审判”,最终陷入声誉危机和“社会性死亡”的境遇,在所有国家都存在。

另外一组镜头里,一个驾驶着硕大美式吉普车的矮小男人,把车停在行人要过马路的出口位置,不熄灭油门就下车了。要过马路的行人没任何不满,选择在汽车的旁边绕过斑马线。后冷战时代,公共空间的博弈,有钱人压倒性地侵犯了没钱人的空间,后者甚至连尊严都难以保证。

这组镜头也让我回忆起在一场大雨过后,布加勒斯特街头充满了积水。在平时的认知中,“欧洲绅士”雨天开车应该照顾路边女性的体面。可是,一辆车就在我们旁边高速驶过,激起一米高的黑色污水直接打在了接待我们的罗马尼亚女士身上,让人狼狈不堪。

实际上,这些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行为,反映出公民素质的参差。从某种程度上衬托出,那群“高贵”的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不具备挑剔女教师的“完人”资格。

不只是罗马尼亚

在各历史阶段,个人生活如何与权力博弈,也是罗马尼亚不少黑色幽默喜剧片的主题。汉娜·阿伦特认为,只有让人觉得荒诞发笑的事情,才能看出背后的可悲。

罗马尼亚电影史上的另外一部作品《黄金时代的故事》是讲述冷战时期让人捧腹大笑的小故事集。其中的一个故事是,在缺乏肉类的80年代,一个警察家庭为了吃上猪肉,偷偷违法从乡下的亲戚家运来了一头活猪。为了在市中心的公寓里宰猪,警察夫妇不得不在厨房里放煤气毒死这只猪。当警察看到猪死了之后,他先打开窗让煤气散掉,再试图用火烧掉猪毛,却忘记猪吸入了大量的煤气。就在他的火点着了猪的体毛一刹那,猪爆炸了。警察活了下来,整个宿舍楼和社区都知道了他偷偷杀猪的故事。而在学校原本备受推崇的儿子,形象一落千丈,还被同学安上了“炸猪仔”的绰号。

从社交媒体主导生活时代的女教师“艳照门”,到80年代的“警察炸猪事件”,这些发生在布加勒斯特的市井故事,却不局限在罗马尼亚。实际上,个人因为某种特殊的困境,令原本私人层面的事情公诸于世并被“道德审判”,最终陷入声誉危机和“社会性死亡”的境遇,在所有国家都存在。也正是站在今天回头看,“警察炸猪”才会显得如此荒诞。

如导演裘德所说,《倒霉性爱,发狂黄片》记录的是当下生活面临的荒诞性,而这种荒诞性又是之前各种历史因素综合在一起的结果。如片中的女教师所言,今天让你们大为紧张的事情,也许以后不值一提。

猜你喜欢

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罗马尼亚航展
幕后——巴维尔(罗马尼亚)▲
“出轨” ———佩 夫(罗马尼亚)▲
西方选举
水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