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不惊
2021-06-04李春敏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1年2期
李春敏
“宠辱不惊”这个典故出自《新唐书·卢承庆传》:“(唐高宗时)承庆尝考内外官,有一官督漕运,遭风失米,承庆考之曰:‘监运损粮,考中下。其人容色自若,无言而退。承庆重其雅量,改注曰:‘非力所及,考中中。既无喜容,亦无愧词。承庆嘉之,又改曰:‘宠辱不惊,考中上。”
唐朝时,对各级官员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考核制度,称为考课,也叫磨勘。考课由吏部考功司主持,根据考课等级进行奖惩,事关每位官员的仕途升迁,大家都看得很重。考课结果由主管部门当众宣读,考官有酌情处置权。
唐高宗时,有一官员督运漕粮,遇风翻船失米,到年终考核时,考功员外郎卢承庆奉命给下级官员评定等级。《新唐书·卢承庆传》载:卢承庆,美仪表,博学多才,年少时就袭父爵。唐太宗贞观初年,为官秦州参军,入朝廷上奏军事,太宗非常赏识他的辩才,擢升他为考功员外郎。他累遷兼检校兵部侍郎、知五品选,后历雍州别驾、尚书左丞等职。唐高宗时,以金紫光禄大夫退养。
因为运粮船沉没一事,卢承庆最初给那位运粮官评了个“中下”,后来为该官员“宠辱不惊”的淡泊所打动,最终改评为“中上”,“宠辱不惊”的典故由此故事而产生。运粮官的淡定从容、卢承庆的超人见地,实为我国官场千古佳话。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明代陈眉公《幽窗小记》,就辑录了明代洪应明《菜根谭》中的这副名联。它成为君子修身养性的至高境界,似春风化雨般浸润着一代又一代高贵的心田。
(来源:《洛阳日报》2008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