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如何助力碳中和

2021-06-04班琳璇郑挺颖

环境与生活 2021年3期
关键词:副理事长研究员沙龙

班琳璇 郑挺颖

沙龙主要围绕CCUS(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相关问题及技术案例,对发展二氧化碳利用技术的政策建议进行研讨。

沙龙开始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春红主持。

CCUS面上问题及技术案例环节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CCUS专委会秘书长张九天主持,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气候变化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博峰做了主题为“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发展及展望”的引导性发言,北京光合新能科技有限公司CEO兼首席科学家王琮带来了技术案例“碳中和前沿技术——等离激元人工光合”,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伍泓宇博士分享的技术案例是“膜法碳捕集研究”。

据介绍,CCUS对全球、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CCUS类型齐全,发展迅速,但面临着尚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高成本制约CCUS大规模推广;融资渠道不畅通,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公众认知度、接受度有待提高等诸多挑战。

利用等离激元技术可以将二氧化碳和水分解开,转换成化石能源,目前已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建成了中试基地。膜法捕集二氧化碳技术应用广泛,具有较大的潜在优势,随着膜性能的提升,成本的降低,未来可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更大力量。

沙龙第二环节的综合政策研讨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魏伟研究员主持。中国环境科学学会CCUS专委会秘书长张九天做了主题为“发展二氧化碳利用技术的政策建议”的引导性发言。

沙龙研讨环节气氛热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倪维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教授级高工李阳,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薛勇,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研究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许洪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魏伟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侯雪松,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气候影响中心研究员高庆先,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教授林千果等专家先后发言,围绕沙龙主题提出了高度专业化的建议。与会专家表示,碳中和是个长期的、需要全社会努力的结果,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产业化需要注意全生命周期的减碳问题和经济性问题,要尽快找准定位,抓住早期机会,实现一些专项技术的示范功能,尽快推动技术的应用。

猜你喜欢

副理事长研究员沙龙
学会副理事长吴家鸣应邀赴香港理工大学作学术报告
ABC ENGLISH SALON
中国发明协会七届二次理事(扩大)会增补、调整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情况
沙龙
印工协2014年理事长会议在上海召开
消失的沙龙兔
《现代管理科学》杂志理事会成员名单
健康沙龙:姜水烫脚治感冒(健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