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与写,语文素养的双驱
2021-06-04杨志祥
杨志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教学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当前,我国对素质教育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该在促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完美结合方面多下功夫。
一、推进语意理解
教师个人素质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表达内容具有美感这便是语言艺术性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反思自身语言是否规范。文本语言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提高文本解读的质量和深度。
比如,在讲解《黄山奇石》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用优美的语言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可以这样说:“你们喜欢奇特的事物吗?你们见过不同形状的石头吗?”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回答:“我见过大小不一的鹅卵石。”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你们见过人形的石头吗?”有的学生回答:“我见过石刻的雕塑。”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这是经过人们精雕细琢的石头,并不是天然的人形石头。随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黄山奇石的图片,并配合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教师的语言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言之有物,如同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引导性提问,有效的提问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强化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愿意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避免出现套话,帮助学生理解语意。
二、强化语段探析
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及时研判学生的反馈信息,合理吸纳有利于课堂教学健康发展的意见,努力管控、化解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从不同年级、不同单元的语文教材中梳理同一语文要素的安排与衔接情况,弄清楚学生对这一语文要素的掌握情况。
在教学中,教师要弄明白同一单元内部几篇课文之间共同承担的这一语文要素需要分哪几步或几点来细化,弄明白点与点之间的顺序及内在联系。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从生字教起,依次教词语、段意、中心思想和表达特点,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语段的意思,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助力读写升华
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往往会花很多的精力去指导学生怎么写作文。其实,学生写完作文后的讲评,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点与不足。那么,在作文讲评时,教师要怎么做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呢?基于此,笔者尝试了一种新的评讲方式:让学生讲。这种方式,不同于以往学生的草稿打好后由教师一人批改,然后由教师指导学生修改的方式。当学生习作的草稿打好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自己读自己习作草稿的平台。学生可以当堂读,也可以回家后以录音或视频的方式,发在班级群里。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指导他们提修改意见时注意字、词、句、篇等要素。每当学生提出修改意见时,教师要及时作出评价,对于好的意见要及时采纳,坚定学生评讲的信心。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文章、理解文章,把潜在的知识点讲得通透明白,还要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此,教师应挖掘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巧用多媒体技术,扩大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效用,利用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维一体的课件教学模式,逐步发散学生的想象力,不断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意识,促进学生在读写学习中,找寻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读写结合完美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才能让学生体验到读与写的乐趣。通过不断开展读写实践活动,学生才能逐渐提高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