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花园》整本书导读教学反思
2021-06-04薛伯平
薛伯平
为了上好整本书的导读课,我在网上查阅了许多教学设计和案例,它们基本上包括这些内容:书名、封面、作者、目录、主要内容、别人的评价、节选导读。且不说封面会因版本的不同而变化,即便是书名、目录,如果该书是外国著作,也会因译本的不同而有区别。我知道,整本书的导读,旨在激发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兴趣,我查阅的那些教学设计和案例,很难触发学生真正的思考,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表层的。
基于以上思考,我提出了生命化阅读的设想,通过“阅读、思考和表达”,“神秘”地从原书中精选一节能承前启后的段落呈现给学生,透过这一节的导读,让学生掌握“深阅读、摆体验、写感受和提疑问”的阅读方法,特别是提疑问中,一系列从节选段落引出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在我的阅读经验里,将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当下的阅读思考摆进去,是最好的阅读方法。《秘密花园》这本书就是因为探究“秘密花园”让玛丽们的性格、品性发生了质的变化,这里有爱,有好奇,有执着,有坚定。通读《秘密花园》后,“秘密花园”的神奇掀起我内心的波澜,我期盼把这本书推荐给学生。
但是,在我和五年级学生一起阅读前行的过程中,我预设的一些目标没有达到,学生阅读的深度没有到达,他们阅读这本书的深层次兴趣没有被激发。为此,我的内心萦绕着深深的愧疚——学生在阅读中出现了问题,课堂上出现了问题,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师的问题。
一是预习忽略了具体的方法指导。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时,我是这样设计的:1.给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注音、释义;2.标注自然段序号;3.通读课文,找出你印象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4.标注有疑问的地方,并写出具体的问题。我反思这堂课,发现预习任务中的3和4出现了问题,从学生在文本上留下的痕迹看,学生的感受和疑问停留在浅层面,很少触及心灵和生命的层面。我的方法指导不到位,学生的阅读就不会到位,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就大打折扣。
二是与学生的心灵默契没有形成。在课前导入时,我提出问题,学生很难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便埋怨学生不善于观察。课后我仔细想了想,其实是我没有给学生传递准确的信息,还误认为自己传递了。此外,为了给学生这样一个印象——“老师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我应该抱着一摞书走进课堂,而不是提前将这一摞书放在讲台上,影响学生的判断。导入没有到位,师生之间的心灵默契没有形成,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三是依然没有摆脱预设的限制。虽然,我一直不急于完成任务,让学生慢慢阅读,主动思考,积极表达,所有学生得出的结论就是课堂的结论。但是,学生的情绪没有调动起来,思考少了深度,体验缺少厚度,我依然放不下预设的目的。其实,当预设的目的难以达到时,我们就要勇敢面对现实,放下预设的目的,调整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真正地进入阅读状态。
四是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基础和阅读习惯。《秘密花园》是一部外国小说,其中的生活描述和语言方式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学生不适应,不习惯,不容易产生具体的意象,难以产生共鸣。另外,生命化阅读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新事物,没有尝试过,有时候很难一下子进入状态。像这类文章,我们应该让学生多阅读几遍,理解文段内容,体验相关生活,慢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让阅读更深入,更真切。
五是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到位。在课前,我发现了几个特殊学生,其中有一个学生的节选文段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课堂上,我叫他回答问题,结果他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来,只得让他坐下。课间我与他交流,他说忘了将书拿回家了,所以没有预习。这节课,我对这几个学生的关注太少,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因此,我反思后才认识到,教师应该持续关注一些特殊学生,因为這些学生在课堂上进步才是课堂教学最大的成功。
整本书导读是一个更深更广的语文领域,需要更多的语文教师思考、探索、实践,把真正的阅读给孩子,也给教师自己。
回顾这节课的得失,我希望我的问题能引发你的思考,我的实践能给你借鉴。让我们一起思考,一起实践,一起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