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收纳雷区”,家会越住越舒适
2021-06-04
外表整洁,内在凌乱
大部分人都只注重物品外在的整洁,而忽略了内在的整理。他们大概每周甚至每天都在花时间清洁卫生,至于那些放置在桌子上的物品,他们的应对措施是“塞”,不管有多少物品,他们都通通塞进柜子、箱子内,然后封好关上柜门,仿佛整个家瞬间变“整洁”了。
柜子、抽屉虽然外表看着干净整齐,但是打开后却是乱糟糟的。例如,厨房每天都收拾得很干净,但是拉开抽屉却是各种乱,找一件东西都要翻箱倒柜很久。这类只关注外表整洁的人,其实陷入了“干净的乱”这一误区。
只完成清洁收拾而忽略整理收纳,我们称之为“干净的乱”。清洁收拾与整理收纳有非常大的区别:一个家不是够干净就行了,更要注重对物品的整理收纳。别受“外表整洁”的蒙骗,它只是试图掩盖你凌乱的生活状态罢了。
“整齐强迫症”
不知道你的身边有没有一些“非常讲究”的朋友?这类人什么东西都想摆放得整整齐齐,例如,桌面上的物品根据大小形状排列好、物品标签朝向一致……这是典型的强迫症,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毫无目的的惯性行为,并非整理收纳。他们通过把物品排列整齐获得心理上的舒适感,看似井井有条,实际上缺乏了“整理逻辑”。整理收纳不只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更方便地辨识和拿取。
具有“整齐强迫症”的人,不妨给自己找一个明确的目标,在物品放置整齐的基础上,多考虑一下如何放置物品才能达到便捷取用的程度。例如,书架上的书本不只是根据形状来排列整齐就够了,还要对书本进行分类排列。整理过后的书架不仅要看着整齐,更要一目了然方便查找。
不合理的“物归原位”
“物归原位”是一种很好的习惯,但不合理的“物归原位”要不得。例如,每天都用到的电视遥控器固定放在电视柜的抽屉里,每次开电视都要从沙发上站起来走过去拿,用完后又要放回去。这无形中增加了拿取的难度,造成了动作上的烦琐,倒不如在茶几桌面上或沙发边上增加一个收纳盒來放置遥控器。
整理收纳是一种“准备”的思维方式。定位放置物品时,首先要明确物品放在那里是否合适。判断标准也因人而异,包括根据自己的使用频率、左右手习惯、视觉上的美观等,综合这些因素后才是“物归原位”的收纳原则。
“空无一物”的状态适合你吗
网络上有很多收纳博主把自己的家收纳成空无一物的样子,这样的生活方式具有感染力,令人向往不已。很多人在这样的熏陶下,一冲动就“断舍离”乱扔一通,看着很潇洒,实际上却犯了大错。
试想一下,没有桌子甚至没有沙发的客厅,适合你吗?空无一物的房子内,那种空虚孤独感,你能适应吗?一个家的居住环境、家庭经历、个人喜好都在不停地变化,不同阶段加入物品的量会不一样。家里物品的多少取决于你的生活习惯和欲望,以及你对物品的掌握能力和房间大小。做整理收纳从来不是为了压抑人的欲望,而是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居住环境找到平衡点,不多不少才是整理收纳带来的效果。
如何找到平衡点
深入了解自己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足够了解自己,才能把家收纳得更好、更满意。除了了解自己的生理属性、心理属性,还要清楚自己的时间分配、财务状况等。
发挥物品真正的价值
为避免重复购买、囤积遗忘,我们需要将物品做一个清晰的分类。物品可大致分成五类:现用物品、储备物品、计划物品、纪念物品、客用物品等。只有对物品有了更清晰的分类认知,才能实现更大的资源利用价值。
增加收纳空间
物品的收纳取决于家的收纳空间,根据以下几种方法,对症下药增加家的收纳空间。给家里规划不同的收纳空间,例如储藏室、嵌入式壁柜、可储物地台、阳台、集成柜等;为大空间配备合适的收纳家具,例如抽屉柜、鞋柜、餐边柜、电视柜、衣柜、橱柜等;为小空间挑选合适的收纳工具,例如容器类、层板类、分隔类等。
理清人、物、空间关系
整理收纳就是在人、物、空间中建立一种秩序,若这三者能均衡发展,便能保证秩序平衡。当你想要的物品增加时,就需要更大的收纳空间来满足;当你的喜好发生变化时,所需要的物品或数量也不一样,收纳的空间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来源|整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