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和改进贷后管理工作的思考

2021-06-04姚慧

商业文化 2021年6期
关键词:贷后信贷智能化

姚慧

贷后管理基本内容

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到贷款到期收回全过程的管理,包括客户生产经营现况监测、未来发展趋势、风险预测防控、押品情况核实、资金用途监测管理等,目的在于确保贷款的合法合规使用及按时足额收回,防范化解与贷款相关的各类风险。贷款资金支付后,银行不能再直接控制,有可能出现借款人挪用贷款资金、无法及时还本付息等风险,通过对信贷资金支付后相关凭证的收集核查;对可能影响还款的因素进行动态检测、分析;对各类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对客户需求的反馈和服务质量不断改善提升,能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因此,强化贷后管理是提升信用风险防控能力、提高信货资产质量、推动业务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贷后管理难度增加

随着贷款业务的不断发展,贷款主体日趋多元化,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业务规模、结构以及创新等方面发生明显变化,对贷后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业务规模持续增长,贷后管理工作量不断增加,如:贷款客户、笔数、余额增加,贷后报告、客户风险评估等工作量增加;资金支付增多,发票查验量增大查验频次增高等。二是客户多元化,民营小微企业、集团客户日益增多,贷后管理复杂度增大,如:集团客户关联关系的识别,信贷资金使用、货款回笼及关联交易的监测等。三是贷款覆盖区域逐步增大,按月、按季现场检查时因项目地、抵押物地等较多且分散,贷后现场检查时间成本增加。四是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实体经济遭受重创,地方财政各项调控及减税让利政策实施后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陆续出现逾期欠息风险。收贷收息压力不断增大,关注贷款管理后续管理、风险信息报告、风险化解等增加贷后管理难度。

贷后管理智能化待提升

目前银行贷后管理主要依托人工检查和内部信息系统。一是大部分企业月度财务报表数据均未经审计,定量分析结果可能有偏差,定性分析又主要依靠信贷人员自身经验,易受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等因素影响,对于信贷知识不足,贷后管理经验较少的信贷人员,一些隐性风险容易被忽视。二是信贷人员主要通过企查查、征信系统、裁判文书网等收集客户信息,了解客户外部风险情况,客户信息分散,易因信贷人员获取信息不及时、信息不对称,个体差异判断标准不同等造成贷后风险管理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偏离度。三是现市场环境的多样多变,经济环境下行,各行各业问题频发,为维持资金链,防止银行抽贷断贷,企业有可能隐瞒真实状况,客户信息失真。若对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客户生产经营、资金流量、投资融资、关联方交易等可能影响资产安全的风险指标变动情况,就无法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贷后管理质量不高,部分机构贷后管理流于形式

信贷人员不能正确处理贷前、贷中、贷后管理的各环节关系,较为注重贷前调查和担保抵押,认为贷前进行了严格的调查、分析、论证,且落实了第二还款来源,贷款安全就有保证,对贷后管理不够重视、履行程序流于形式、多为应付检查忽视实质性管理,缺乏核实求证和甄别真伪的意识,并不能真正了解借款人主体经营、财务收支、偿债能力及抵(质)押物的市值变化等情况,风险意识淡薄,不能随时监控风险,只能达到完善信贷档案,而非起到防范贷款风险的目的。一是从贷后管理资料及报告中可以看出,贷后检查存在“走形式、走过场”,集中表现在贷后检查报告中内容格式化、固定化、检查结论简单化。比如对贷款用途、经营情况、担保情况等内容检查的结论都是诸如:良好、正常等;不同季度的贷后检查报告,除了报表数据有所变动之外,其它内容完全雷同。二是通过对分支机构贷后管理抽查发现,存在贷后重大事项未披露,资金支付证明资料收集不完整,资金监管不到位,贷款存续期间抵押物悬空等操作失范问题。

信贷人员工作饱和度过高且专业技能薄弱

在工作强度及专业技能上,信贷人员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工作饱和度高。支行及二级分行信贷人员普遍身兼数职,既要围绕履职目标,保存量客户拓增量客户、推动业务营销、落实贷款调查申报,又要做好贷后管理,同时还要完成各类报表报送,与外部监管机构对接等工作,日常事务较多,还要应对各种不定期的检查,工作饱和度偏高,疲于应付。二是专业技能薄弱。部分信贷人员知识储备不足,管理经验缺乏,在政策风险、法律风险、行业风险、财务风险、税收风险等方面缺乏相关知识,贷后管理不够深入,或尽职尽责管理后仍不能及时识别风险,提出科学可行的风险缓释措施。

加强和改进贷后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强化贷后管理、防范信贷风险是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针对Y银行存在的问题应从强化金融科技应用,提高贷后管理意识、规范约束管理机制等方面加大力度,切实提升贷后管理工作质效。

强化大数据背景下智能化贷后管理系统建设,以科技创新筑牢管理之基

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以智能化贷后管理模式迭代人工为主的贷后管理。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构建智能化贷后管理系统,实现信贷业务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实现智能化风险预警及处置机制。一是基于多方数据监控与数据的实时共享,多方位、多角度获取客户信息,通过设定的风控模型对采集信息进行自动化加工、多维化分析,客观得出风险评级结果,为客户的准入、授信额度确定、用信审批等提供有效决策依据。二是通过实时数据共享,及时把控借款人资金流向、资产变化情况等重要信息,及时准确掌握较贷前、贷中风险预判的实际偏离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三是建立智能化的风险预警模块和预警信息反馈流程。通过智能化系统,多维度收集并整合各个公共数据库中的信息,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对接和筛查,全面、精准地筛查并确定风险点。通过人机交互,将风险点、风险信息及时准确地推送至相关人员,各条线各级行人员可以对管理过程实行有效监督。通过智能化有效降低贷后管理难度、复杂度,更好的实现客户尤其是集团客户的穿透式管理;提高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降低信贷人员工作饱和度,实现贷后工作从“做完”向“做好做实”转变;最大限度地提高风险识别预警处置效能,提升管理决策精准度、客户管理的科学性。

建立有效的贷后管理考核机制,以精准考核促管理水平提升

目前来看Y银行贷后管理无系统独立的考核机制,建议從绩效考核和信贷人员履职考核两方面完善考核机制。一是建立贷后管理评价制度,提出看得见、摸得着、管得住切实可行的考核要求,计分规则等,并将贷后管理评价结果作为年度绩效考评体系中量化评价考核指标之一,将贷后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执行成效,纳入考核。二是将信贷人员业务量、管理的信贷资产质量、操作合规性、过程管理以及风险防范能力等方面的考核指标纳入信贷人员准入及考核体系,增强信贷人员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完善激励措施。对贷后管理敷衍塞责造成风险的人员要进行批评、经济处罚或调离信贷岗位;对贷后管理工作基础好,水平高的信贷人员,给予适当的激励,充分调动贷后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强化理念培塑、技能培训、干部培养,以提升队伍素质促管理能力提升

一是持续传导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对风险管理所有的环节和流程,强调全员参与,坚决走精细化管理发展道路。克服“重贷轻收,重贷轻管”的思想倾向,把审慎稳健规范视为信贷工作的生命线。二是加强信贷人员法律法规、金融知识、财务知识等方面系统化培训,在全面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调查分析能力、提高整理归纳能力、判断能力提升对风险的识别、预警、处理能力,实现贷后管理工作的价值增值。三是加快干部培养,引导鼓励青年信贷人员丰富知识储备、强化技能实践,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青年干部队伍。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黔南州分行)

参考文献:

[1] 强斌.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贷后管理实现路径[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1(01):40-41.

[2] 赵宏超.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做实贷后管理工作[N]. 中华合作时报,2020-07-03(B03).

[3] BC银行授信风险管理研究.《兰州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20-04-01.

猜你喜欢

贷后信贷智能化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能力建设措施和方法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舒兰农商行 陆续出台两款贷后管理实施细则
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常回头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