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1-06-04王朋才高玲
王朋才,高玲
(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1)
高等教育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潜力的重要标志。各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在科技水平的提升、优秀文化的传承、社会思想的培育及智力资本的保障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应该紧扣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不断提升办学定位办学水平,努力促进教育目标、教育手段和教育成果的高质量。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2]。
1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不仅在理论上回答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在实践层面上为高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了行动指南。立德是根本,强调的是道德养成[3]。树人是目标,强调的是人才培养,涉及“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两大根本性问题。“课程思政”就是针对当前部分高校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道德的问题,就是要防止高等教育培养出太多的“精致利己主义”。
同时,《教育法》 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教育法》第六条指出:“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020年5月底,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5]。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2 《管理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条件
进入21 世纪以来,管理会计在国内的发展又一次迎来了历史性机遇。在制定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时,国内许多高校都将《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专业课、必选课、主干课程。《管理会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相当重要,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如下。
2.1 建设力量优势
首先,日常教学团队。从20 世纪90年代初至今,虽然管理会计课程在国内高校的开设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过程,但从目前来看这门课程在国内许多高校都已经积累了比较雄厚的教学力量,其中也不乏许多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也有许多年轻博士从事管理会计的教学科研工作[6]。
其次,项目建设团队。由于管理会计工具或方法对许多单位都具有一定的广泛适用性,现实工作中许多高校的政工干部、辅导员都比较熟悉一些管理方法或思想,开展该课程思政建设,可以考虑将高校的政工干部、辅导员纳入建设团队,进一步增强建设团队的“思政基础”。
2.2 课程特点优势
《管理会计》课程的特点主要有:(1)教学受众广。在国内许多高校的教学计划中,《管理会计》课程的开设往往会覆盖会计、财务、企业管理、工商管理等多个系部的不同专业学生,学生人数众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2)教学内容综合性强、政策性强,教学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国家经济方针政策的变化,严格遵从国家会计、财务管理方面的法规精神,课程内容里本身就蕴含很多思政育人要素;(3)实践性强。《管理会计》教学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思政案例和教学素材非常丰富。
2.3 前期积累优势
《管理会计》 课程在国内许多高校都有20年左右的教学历史,因此教材资料、教研成果的积累比较丰富。主要包括:(1)日常教学工作积累丰富。目前,国内公开出版的《管理会计》教材版本较多,公开发表的涉及管理会计研究的论文数量上也很可观,这就为本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供了很大的选择余地和参考空间。同时,高校在开设《管理会计》课程时,各种教学资料规范、齐全,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以及案例等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2)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积累。近几年来,许多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扎实推进,能够及时完成教学方案优化、教学大纲修订、试卷库建设、网络考试改革及MOOC 线上教学方式运用等多方面教改工作,并形成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和资料支撑,这些也为本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管理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任务
合理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对于保证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效果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管理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任务应该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第一,开展社会调查,围绕社会上对会计人才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的新要求展开讨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要求,讨论教学大纲修订,完成教材、教辅用书等教学资料的优选。
第三,参与《管理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完成课程思政建设的政策理论咨询与辅导。
第四,开课之前,全体任课老师讨论、优化教学内容与安排,完成各课程思政育人要素的教学素材准备及设计工作,修订教案、教学PPT 等教学资料。
第五,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落实各章节教学内容,其中要纳入各课程思政育人要素,实现相应思政育人目标,并定期交流、反馈和总结建设情况。
4 《管理会计》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方案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充实,且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实践性。许多章节的教学内容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企业管理的要求高度相关,各章节甚至蕴含多项思政育人要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各项思政育人要素与专业知识巧妙地糅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如春风化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就需要按照各章节的知识特点事先明确思政育人的实施方案。具体见表1。
5 《管理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果形式
总的来说,《管理会计》 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果应该主要涵盖教学性建设成果和研究性建设成果两大方面。
表1 《管理会计》课程思政章节安排
(1)教学性建设成果。
教学性建设成果主要蕴含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以下5 个方面。
①培养方案重构。
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紧密围绕人才需求的新变化,积极参与论证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推动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渠道和培养计划的再论证。
②教学大纲修订。
围绕培养方案的要求,按照课程思政育人要素和育人目标的安排,及时讨论教学大纲的修订与完善等问题,为教学内容优化提供依据。
③教学内容优化。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做好教材和其他教学辅导用书的征订和使用工作,及时做好教学进程表、教案、及教学PPT 的修订工作,对照各项思政育人要素和育人目标,及时优化各章节教学内容。
④教学方法创新。
积极参加教学方式研讨与改革,继续落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根据各课程思政育人要素的特点和要求,进一步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应用。
⑤成绩考核改革。
积极推动考试、考核方式改革,尽早完成试卷库建设,优化网络考试安排,探索多渠道、分阶段、全方位的综合成绩评定方法。
(2)研究性建设成果。
在《管理会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还应该勇于探索创新,认真总结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形成包括教学论文、研究报告、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等在内的多样化的研究性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