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背景下的移动无线网节能探讨
2021-06-04韩明芬
韩明芬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聊城市分公司,山东 聊城 252000)
1 无线网络节能措施
1.1 网络精简,设备硬件退网
2021年中国联通的无线网络发展思路遵循“5G 做优、4G 盘活、3G 打薄、2G 精简”的原则,为了集中精力和资源做好5G 发展,实施2G、3G 退网。2G 网络硬件全部退网,3G 网络实施单载波部署,设备退网下电,节省能耗成本支出。
1.2 网络技术节能
目前移动无线网的主要技术节能措施有:5/4G 基站符号关断、5G 通道降级、AAU 射频模块深度休眠(含PRRU)、4G 基站的通道智能关断休眠功能,通过开启这些功能或者安装定时开关(含物联网)可实现基站节能的目的。
1.2.1 5G 节能措施以及使用场景
(1)符号关断:在闲时基站没有数据传输,空载功耗也很高,正常传输基站控制类符号、保证用户手机终端正常接收的情况下,在该时段将功放关闭,从而减少能耗和降低邻区干扰,符号关断对现网指标、用户感知无不良影响,能有效降低基站运行能耗10%左右,可以全天开启。
(2)通道关断:在闲时,小区负荷低,对小区的部分发射通道进行关闭,达到节省能耗目的;当检查到业务负载增加时,立即退出智能关断模式,恢复原有的通道发射状态。对单用户速率几乎无影响,通道数下降1半,影响小区吞吐量30%左右,可以在非重点保障区域全天开启。5G 通道关断参数参考如下:
(3)AAU 射频模块深度休眠(含PRRU):当基站业务处于闲时状态下,没有5G 用户接入时,可以关闭基站射频单元设备(AAU)设备的供电,可以节省射频单元设备(AAU)空载功耗。5G 基站射频单元设备(AAU)设备支持64通道或32通道,所以5G 基站射频单元设备(AAU)比传统4G 设备增加大量的有源器件、基带处理单元等器件,设备的空载功耗大幅提高。开启AAU 射频模块深度休眠期间,小区无法提供服务,可以在0-6点内连续7天小区每小时总流量≤100MB 小区开启。不同设备厂商,AAU 深度休眠下的节能效果不同,以下为三种厂商的现场测试数据:
中兴:A9631节能80%左右
华为:节能50%左右
爱立信:节能60%左右
(4)载波关断:在闲时,载频上的用户数较少,把用户迁移到负荷允许的其他载频上,将载频关闭,在保证业务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现载频智能关断,达到节能降耗效果。开启期间小区无法提供服务。节能在30%左右,建议在无法使用AAU 深度休眠功能的AAU 实施,在0-6点内连续7天小区每小时总流量≤100MB 的小区开启此功能。
(5)定时开关(含物联网):开启期间小区无法提供服务,节能100%。建议5G 室分等场景的规划阶段应考虑采购物联网定时开关。
1.2.2 4G 节能措施以及使用场景
(1)4G 基站符号关断功能:对现网指标、用户感知无不良影响,能有效降低基站运行能耗10%左右。建议全天开启。
(2)4G 通道智能关断休眠功能:对网络质量影响较大,用户速率至少减半,网络容量减半,对覆盖有影响,节能10%左右。可以在0-6点内连续7天小区每小时总流量≤100MB 的小区开启。
(3)4G 载波关断:开启期间小区无法提供服务。节能在20%左右。可以在0-6点内连续7天小区每小时总流量≤100MB 小区开启。
(4)总结
1.3 多张网络覆盖下的节能措施
对于多套网络设备并存的站点,根据话务流量业务走势,进行设备运行控制,如用户少时定时关停其中的一套系统进行节能,做到用户多时容量大,用户少时容量少。
以5G/4G 同时覆盖的节电措施以及使用场景为例:
(1)由于4G 网络具备很好的数据下载速率,因此在业务量超低的时间段,可通过安装定时开关关闭4G或5G 基站,从而实现节能效果。
(2)由于5G 建设初期终端覆盖率不足和特殊业务场景等原因,部分场景部分时段的5G 网络无业务或业务量极低的情况下,在4G/5G 重叠覆盖场景的关闭5G基站节能。关闭5G 实施条件(关闭5G 仅考虑2C 场景):
该4G/5G 共覆盖区域的站址在该时间段内,5G 小区数据流量=0;5G 用户数=0;4G/5G 网络完全重叠覆盖。
1.4 特殊场景的节能措施
对于大型商场、超市等场景室内分布,安装定时开关(含物联网):根据上班时间定时关闭功放,控制设备的运行时间,做到有用户时有信号,无用户时无信号,开启期间小区无法提供服务,节能100%。
对于校园网基站,根据不同的放假时间,进行假期关停,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1.5 加大共建共享力度,实施节能
联通电信共同覆盖的站址,采用共享载波方式,节省电费。
2 结束语
本文对于移动无线网的节能措施和场景进行了探讨,对一些应用场景给出了详细的建议。随着5G 网络规模的增加,移动无线网节能技术的探索将进一步深入,通信网络的能耗成本占运营商网络维护成本25%左右,最大限度的节能,才能满足网络演进和网络运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