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有乐趣 “构”有深度
——大班建构课程故事“我们的城市”

2021-06-04张菁江苏省常熟市崇文幼儿园

幼儿100 2021年9期
关键词:伊伊积木建构

文/张菁 江苏省常熟市崇文幼儿园

建构活动乐趣十足,幼儿喜欢玩、愿意玩是它最大的优势。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自主建构不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是简单、浅显的,但教育并不是一味地“随波逐流”“任意生长”,在“建”有乐趣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激发幼儿更多的思考,让幼儿由浅入深地获得更丰富的知识经验,让建构活动“构”有深度。在本次户外建构区的活动中,幼儿从萌生建构主题“我们的城市”,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多次建构过程中,不知不觉进行了一次有深度的学习,也形成了“我们的城市”这一幼儿本位的户外建构课程故事。

一、故事的缘起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绘本《野猫的城市》引起了幼儿的兴趣:野猫用踩斑马的身体、给花奶牛挠痒痒、在大河马嘴里上厕所等“特别”的方式向小动物们介绍了城市,使小动物们对城市有了不好的印象——城市是个很疼、很痒、没羞的地方。看了绘本后,幼儿着急地向小动物们解释着城市的真实面貌,用手比画着城市里的马路、高楼、桥梁、学校等。这时熠熠说:“老师,说也说不清,小动物们又要理解错啦,我们到建构区去搭给它们看吧!”“是呀是呀,去搭吧!”小朋友们都应和着,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于是“我们的城市”建构活动正式启动了。

二、故事的开展

1.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

【幼儿的问题】

来到户外建构区,伊伊、岳岳、辰辰三个人组成了建构小队,伊伊提议搭城市里的马路,岳岳和辰辰答应了,可没过多久,岳岳和辰辰两个人拿了小积木在旁边排成一小排。伊伊发现“队友”并不在帮助她,便跑去喊他们:“你们怎么没有和我一起搭啊,你们在搭什么呢?”岳岳说:“我在搭汽车呀,砰!砰!”辰辰说:“我在和他一起玩汽车,呜——砰!”两个男生哈哈大笑,伊伊无奈地看着“马路”。

【幼儿的探索与发现】

“老师,有好多小朋友在搭的时候一点都不配合!”

“那我们不知道搭什么呀!”

“怎么办呢?”

“对了,我们把要搭的东西先画下来!这样你们就知道了吧!”

幼儿分成小组绘制了关于“我们的城市”具体的建构设想,利用投票的方式选出了5幅有特色、可操作的建构图纸。可是人员怎么进行分配呢?聪明的逸逸提出了建议:将写有自己名字的贴纸贴在建构图纸后面。大班的孩子已经会写自己的名字了,当他们在图纸边贴上写有自己名字的贴纸时,仿佛自己已经化身为这一组的小小建筑师,充满了自豪与期待。

【教师的支持】

没有建构计划的户外大型建构活动常常出现“说归说,做归做”的情况,虽然幼儿口头商定了要搭什么,但真正建构时还是各搭各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教师应支持和鼓励幼儿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围绕建构活动中发生的事进行积极的讨论,让幼儿自己发现没有建构计划的建构活动就像一盘散沙,毫无凝聚力。最终得出解决的办法——用简笔画的方式绘制一份“建构计划”,增强大家建构的目的性。

【幼儿的变化与成果】

我们再次来到户外建构区。这一次,岳岳根据自己之前的选择来到了建构小组。他搬来拱形的积木,问身边的年年:“这个做幼儿园的大门好吗?”年年说:“让我看看。”她看了看图纸,对岳岳说:“不错!我们之前也是这么设计的,就用这个积木吧!”岳岳十分高兴:“那再去拿些砖头砌墙。”再看伊伊和辰辰,他们也在各自的建构小组里忙碌着,伊伊还是“领头羊”呢,她手里拿着图纸指挥大家的样子像极了一个小小工程师。

兴趣是幼儿活动的驱动力,商讨、绘制建构计划的过程,激发了幼儿去建构的兴趣与愿望,也激发了他们建构的内在动机,使他们在真正建构时做到按计划建构、有目的地建构,使建构活动从“一盘散沙”成功转变为“众志成城”。

2.从“东倒西歪”到“傲然屹立”。

【幼儿的问题】

成成和希言在合作建构高架桥,两人合作铺设桥下的道路,你铺一块,我铺一块,很快就铺好了。当搭到桥面的时候,希言扶着上面的板,成成将圆柱体放在长积木的两边进行支撑,但是板一直往侧面倾斜。成成说:“这个桥一直倒下来,怎么办啊?”希言说:“你放放好,别乱动,当心!”他们又试了一遍,成成小心地将圆柱体放在木板下面,但是希言刚一放手,桥又倒了下来。两个人接连尝试了好多次,显得有些灰心了。

【幼儿的探索与发现】

观察到幼儿在建构失败后出现了消极情绪,教师立刻搜索了几幅高架桥的图片给他们借鉴:“你们仔细看看,是什么支撑着高架桥?都撑在哪里?”看了图片,两名幼儿都歪着脑袋思考起来。成成说:“我想到了!在中间再放一些木头撑一下,等等,我去拿了试试。”于是他又拿来了一些圆柱形的木头,支撑在桥中间,这次高架桥终于搭稳了。

【教师的支持】

从观察中可以看到,大班幼儿已经熟练掌握了围合、叠放这两项技能,但对长积木的架空两名幼儿尝试了很多次都以失败告终,产生了挫败感。《指南》中指出:教师应做好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其实教师早已发现了幼儿建构中的问题所在,即支点不够,支撑不住长积木。但教师并没有直接把问题和方法告诉幼儿,而是搜索了图片,请幼儿进行观察、思考、发现,最终他们自己发现了支点太少,于是又拿了一些积木支撑在中间,解决了问题。

【幼儿的变化与成果】

欣欣指挥大家:“快去搬运纸盒来,要很多很多,看下图纸啊,下面的要竖着放!”机灵的辰辰马上领会了,将纸盒竖着放在地上,空开一段距离,再放一个。宣宣和倩倩拿来了长积木,叠放在纸盒上面。糟糕,纸盒倒了,她尴尬地看看辰辰。辰辰想了想说:“没关系,两个放一起试试。”这次成功了,他们按照这个方法很快地搭好了一条城市马路。“老师,我们的纸盒用完啦!”我问:“我们还有什么可以用的材料吗?想一想。”欣欣说:“对了,教室里的建构区里有好多板,可以用吗?”“当然可以!”孩子们在阿姨的带领下将教室里的材料都搬了出来,又一条马路搭好了。突然一阵风吹来,这座用KT板搭的马路全部被吹翻了。“啊,天哪!”随着幼儿的尖叫声,大家又忙碌起来,去捡回KT板。这时,小哲说:“我有办法,我们在马路上放上小汽车吧,快来看呀!”一块块小积木变身“小汽车”,马路终于稳稳的了。

有了之前架空长积木的建构经验,幼儿掌握了“支点”这一难以言传的小知识,并能在建构活动中举一反三,动手也动脑,让原本“东倒西歪”的城市建筑变得“傲然挺立”。《指南》中指出:“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教师在支持幼儿用不同方式建构的过程中,可以多利用实例图片,给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线索,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的根源,获得扎实的建构技能。

3.从“小巧玲珑”到“庞然大物”。

【幼儿的问题】

看见秋雨和菲菲在一起建构,我便走过去看一看。秋雨向我介绍说:“老师,这是我们搭的超市,这是大门口。”她补充道,“你看门口处还有一个大大的停车场,来超市购物的人车子可以停在这里。”一旁爱动脑筋的然然说:“可是我觉得这个超市还是太小了,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门。”菲菲忙说:“我们还没搭好呢!还要,还要……”菲菲东张西望了一会儿,也没有说出什么。

【幼儿的探索与发现】

“那接下去可以怎么搭呢?”教师的问题开启了幼儿的思考之路。幼儿通过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回忆超市里有的各种物品,总结出需要一些纸箱,在超市里搭出好多好多货架,需要一些小旗、标签来宣传商品,需要一些板来进行分区……

【教师的支持】

两名幼儿能够回顾自己搭建的过程,讲述自己搭建的成果,但对于辅助材料的运用还有待加强。在这里,教师以问题启发幼儿,挖掘出很多可行的想法。例如幼儿需要纸箱,我们可以一起收集纸巾盒、鞋盒、牛奶盒等;需要一些宣传用的小旗,我们可以在美工区中进行制作,这样将建构材料丰富起来的同时,又实现了区域联动。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教师要善于从幼儿的言语、行动中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引导与帮助,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幼儿的变化与成果】

通过一系列活动,建构区又新增了许多材料,建构超市的小建筑师们再次热火朝天地搭建了起来。只见他们一改往日的做法,将线管横着放在地上,使线管的横截面一个一个圆圈连接起来,看起来很特别。我便询问:“这里是什么?为什么想到这么搭呀?”爱表达的鸿鸿赶紧凑过来说:“这是我们的工程师思瑶想出来的!”思瑶边搭边说:“这个是轮子呀,这一排就是超市里的手推车。”“嗯,很像,你的想法真棒!”鸿鸿听了我的夸赞,像个小大人似的说:“是吧!我们的工程师真是聪明啊!”思瑶听了笑眯眯的。得到了赞扬,整个小组都开心极了。

材料激发了幼儿的建构灵感,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联想到超市里的手推车是一个个连接在一起摆放的,轮子又是圆圆的、镂空的样子,于是抛开叠放的固定思维,将废旧线管横过来连接在一起,搭成一整排超市里的小推车,形象生动。有了丰富的材料支持,幼儿的作品不再缩在小角落里,能大胆地在建构场地铺开了。

三、故事的反思

教师的支持策略有以下一些:

1.深度学习,回顾为先。

在指导幼儿进行建构活动时,教师往往会走入一个误区——建构完成便是一次活动结束了,其实恰恰相反,建构完成反而是许多活动的开始。教师帮助幼儿回顾自己的建构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分析原因并说说下一步该怎么做,能够引起幼儿对建构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从而引发深度学习。

2.“多方”支持,区域联动。

幼儿的建构活动并不是单一的活动,它与幼儿的一日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前期的准备、各个区域的联动非常重要。幼儿需要现成的材料,如瓶瓶罐罐、纸盒纸箱等,可以通过家园互动等方式进行收集;幼儿想要个性化的材料,如小旗、标志牌等,那么教师应给予他们场地、工具的支持,让各个区域一起“动”起来,让他们的创意得以实现。

3.以“问”为引,用探索作答。

《指南》中指出:教师应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纵观整个建构活动,教师的“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幼儿无法合作建构时,当幼儿遭遇挫折想要放弃建构时,当幼儿不知如何丰富建构内容而迷茫时,是教师的“问”将幼儿引回了探究之路。而幼儿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问题进行分析、想出解决对策、动手动脑建构给了教师一份满意的答卷。

“生活即教育”,对幼儿来说,游戏来源于生活,且是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游戏中的教育价值不可忽视。从本次建构的课程故事中可以发现,从建构主题,到建构合作方式、材料选择,都是幼儿结合学习、生活的经验,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积极讨论、规划建构主题,能与同伴共同商讨、绘制建构计划并按计划搭建,能和同伴合作,用架空、围合、叠放添加辅助材料等方式表现,能讲述搭建的内容和过程,这些都符合大班幼儿的建构关键经验。

有了这次建构活动的经验,相信幼儿以后不论联想到什么建构主题,都能从建构计划的制订、建构人员的分配、建构方法的讨论、建构材料的收集等多方面进行规划,真正做到“建”有乐趣,“构”有深度,做建构活动的主人。

猜你喜欢

伊伊积木建构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伊伊讲故事
伊伊讲故事
有趣的积木
伊伊 中秋节快乐!
跑得快你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