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火温度对小直径厚壁HFW 焊管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021-06-04王怡然孙磊磊

焊管 2021年5期
关键词:铁素体屈服试样

王怡然, 孙磊磊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201900)

0 前 言

能源需求促进边际油气田和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 海底管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1]。 海底管线是海洋油气资源开采和输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也应用于穿越海洋的长距离油气输送, 对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管型选择上, 主要有直缝埋弧焊管、 HFW 焊管 (高频电阻焊管)、无缝钢管等。 其中, HFW 焊管具有经济性和较高的尺寸精度, 在海洋管道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3]。

与陆地管道不同的是, 恶劣的海洋环境对海底管线用钢提出更加严格的质量要求。 海洋管道不仅要求横向性能, 还对钢管纵向性能提出要求[4], 最新版的DNVGL-ST-F101—2017 《海底管道系统》[5]要求海洋管道的纵向屈强比≤0.93。 而采用控轧、 控冷技术制造的微合金化管线钢, 其屈服强度的增幅明显大于抗拉强度的增幅, 因而与传统低合金高强度钢相比, 现代管线钢有较高的屈强比。 在过去10 年内, 管线钢的屈强比已从0.80 增加至0.90~0.93 或以上。 过高的屈强比限制了管线钢的极限塑性变形能力, 对管道结构的安全服役造成影响。 因此, 有关屈强比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管线钢和管线钢管的研究热点[6]。

而在海洋用HFW 管线管中, 随着海洋石油开采从近海向深海发展, 钢管需要有较大承压能力, 因此, 海底管线用钢管正向大壁厚高钢级方向发展[7-10]。 随着钢级升高, 屈强比明显增大[11]。 对于厚壁管而言, 钢带在成型过程中由于加工硬化导致屈服强度升高, 而抗拉强度变化很小, 因此纵向屈强比升高较大[12-13]。 在同一管线中, 管体纵向屈强比上限相对横向屈强比上限会提高2%~4%[14]。

而小直径厚壁HFW 焊管, 随厚径比的增加,管体纵向屈强比的增加相对横向更为明显[15]。 制管过程中, 冷成型和定径都会导致钢管环向受压、 纵向受拉, 进而纵向屈服强度和屈强比显著上升, 而且直径越小, 这种现象越显著, 特别是Φ273 mm 小直径HFW 焊管, 要求海洋管道的纵向屈强比≤0.93, 对于小直径厚壁HFW 焊管有较大的难度。

表1 X65MO 试验钢化学成分 %

本研究针对X65MO 钢级Φ273 mm×12.7 mm规格HFW 焊管纵向屈强比过高的问题, 研究了退火处理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并进行了工业实践, 生产的钢管拉伸性能、 冲击韧性等均满足标准要求。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采用工业生产的X65MO 钢级Φ273 mm×12.7 mm 规格HFW 焊管为试验材料, 其化学成分和拉伸性能见表1 和表2, 采用箱式电阻炉进行退火试验。 根据经验, 试验钢Ac1相变点在700~750 ℃范围内, 因此, 选择退火温度为650 ℃、 700 ℃、 710 ℃、 720 ℃、 730 ℃、 740 ℃、750 ℃、 800 ℃, 随后空冷至室温。 对退火后的试块进行板状试样拉伸试验、 硬度检测和显微组织分析。

表2 X65MO 试验钢板状试样拉伸性能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退火温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图1 所示为不同温度退火后试样放大500倍的金相组织。 原始样的组织以针状铁素体和碳化物为主, 经过650 ℃和700 ℃退火后, 组织中的铁素体更趋于多边形化, 碳化物显著减少; 经过710 ℃退火后, 组织中开始出现少量细小的M-A 组元, 说明该温度刚进入两相区,随着退火温度进一步上升, M-A 组元的含量和尺寸增加, 多边形铁素体含量增加, 当退火温度升高到800 ℃, 原有的针状铁素体基体组织已完全消失。

图2 所示为两相区退火试样的1 000 倍金相组织照片, 可以看到, 组织中的M-A 组元主要分布在晶界处, 退火温度从710 ℃升高到740 ℃, M-A 组元的尺寸逐渐增大。 这是由于退火温度处于两相区时, 奥氏体的比例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而在后续的空冷过程中, 很快进入α相区, 奥氏体则转变成了M-A 组元。

图1 不同退火温度试样500 倍金相组织照片

图2 不同退火温度试样1 000 倍金相组织照片

2.2 退火温度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对经过不同温度退火后的试样进行了拉伸性能检测, 不同温度的拉伸曲线和拉伸性能分别如图3 和图4 所示。 原始试样的拉伸曲线无屈服平台, 屈服强度较高, 屈强比达到0.93,均匀延伸率仅为3.5%。 经过650 ℃、 700 ℃退火的试样, 拉伸曲线均出现上屈服点和屈服平台, 屈服强度和屈强比略有下降, 但屈强比仍高于0.90, 均匀延伸率大幅上升至10%以上,说明制管过程的塑性变形在退火过程中已基本回复。 710 ℃退火试样拉伸曲线有轻微屈服平台, 但没有上屈服点, 因组织中出现少量MA 组元, 抗拉强度有所升高, 屈强比略下降至0.90。 随着退火温度进一步上升至750 ℃, 屈服强度显著下降, 抗拉强度缓慢上升, 因此屈强比显著下降, 拉伸曲线为拱顶型的连续屈服, 均匀延伸率基本稳定在10%~12%。 当退火温度继续上升到800 ℃时, 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有显著的下降, 均匀延伸率进一步上升至14%。

图3 不同退火温度试样的拉伸曲线

图4 退火温度对试样拉伸性能的影响

2.3 退火温度对硬度的的影响

原始试样和710~740 ℃退火试样横截面上的维氏硬度对比如图5 所示, 包括近外表面、 壁厚中心、 近内表面三个位置。 可以看出, 在壁厚方向上, 近内表面位置的硬度最高, 壁厚中心和近外表面位置的硬度相差不大。 在710~740 ℃两相区, 随着退火温度的上升, 近内表面和近外表面的硬度呈上升趋势, 与前文所述的抗拉强度变化规律一致, 而壁厚中心的硬度则变化相对较小。

图5 不同退火温度试样的横截面硬度

2.4 讨论和应用

本试验所用的X65MO 管线钢原始组织以针状铁素体和碳化物为主, 由于具有较大的厚径比, 制管过程的冷成型和定径引入了较大的塑性变形, 导致塑性下降, 均匀延伸率仅有3.5%,屈强比达到0.93。 当低于两相区临界温度退火时, 组织的变化主要为回复, 碳化物逐渐溶解进入α 相基体中, 位错密度降低, 材料恢复了原始板材的塑性, 同时, 位错与碳、 氮原子形成柯氏气团, 使位错被钉扎, 拉伸曲线出现屈服平台和屈服点, 强度和屈强比略有下降。 而在两相区进行退火时, 随着温度的增加, 基体组织中的针状铁素体内部亚结构逐渐消失, 转变成多边形铁素体, 同时, 奥氏体在晶界处形核长大, 并在随后的冷却中转变成了M-A 组元, 从而导致屈服强度快速下降, 抗拉强度和硬度则随着M-A 组元尺寸和含量的增加而上升, 因组织中出现了软硬两种相, 拉伸曲线表现为拱顶型的连续屈服。

由退火温度和拉伸性能的关系可以看出, 在两相区退火, 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变化对温度的敏感度很高。 退火温度在720 ℃时, 获得了较低的屈强比, 同时屈服强度仍可满足X65MO 钢级要求; 退火温度达到730 ℃时, 屈服强度则已下降到接近X65MO 钢级下限。 因此, 通过精确控制退火温度, 可获得适中的强度和屈强比。

3 结 论

(1) 在低于两相区临界温度进行退火时, 组织发生回复, 碳化物减少, 材料恢复了原始板材的塑性, 同时, 拉伸曲线出现屈服平台和屈服点, 强度和屈强比略有下降。

(2) 在两相区温度范围进行退火时, 随着温度的增加, 基体组织逐渐由针状铁素体转变为多边形铁素体, 晶界处M-A 组元的尺寸和含量逐渐增加, 抗拉强度和硬度则随之上升, 屈服强度和屈强比则显著下降。

(3) 退火温度为720 ℃时, 试验钢具有适中的强度和低屈强比, 可满足X65MO 钢级要求,而退火温度达到730 ℃时, 屈服强度下降幅度过大, 已接近X65MO 钢级下限。

猜你喜欢

铁素体屈服试样
0Cr16Ni5Mo马氏体不锈钢δ-铁素体含量及奥氏体晶粒度的控制
不同等级普洱熟茶挥发性物质分析
10Ni5CrMoV钢焊缝针状铁素体相变热力学分析
18MnNiCrMo 合金钢冲击性能不合分析
牙被拔光也不屈服的史良大律师秘书
基于电弧增材制造的双相不锈钢熔敷层中δ-铁素体表征
基于Hopkinson 压杆的M 型试样动态拉伸实验方法研究*
The Classic Lines of A Love so Beautiful
双相不锈钢的焊接技术研究
例析双组分混合体系检验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