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头开花”的地方建起“绿色银行”
2021-06-03李金贵李霓陈再雄
李金贵 李霓 陈再雄
在经过贵毕公路即将到达黔西县素朴镇古胜村的柏油公路上,有一个地名叫回头湾的地方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文字,落款是:常近时书赠毕节古胜村,二○一九年八月。
沿着木制步道,走到位于回头湾的古胜村森林防火瞭望台,远处苍翠碧绿的森林和一排排经果林尽收眼底,近处长在石头间隙的一棵棵柏树、松树、落叶杉已是参天大树。漫步林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冬日的阳光从树枝间透下来,让人心旷神怡。
“十多年来,‘石头开花的古胜村向山要地、向山要林、向山要经济,曾经的石头荒山荒坡变成了现在的‘绿色银行,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致富。”古胜村党支部书记冯长书说,“古胜村的巨变得益于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在古胜村实施的科技示范项目,十几年如一日的科学试验示范硕果累累,古胜村走上了绿色发展的致富之路。”
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在古胜村十几年如一日地探索试验,带领古胜村走上绿色发展的致富之路,正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深刻诠释。
“石头开花”挡脚梁
一年没有半年粮
古胜村地处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素朴镇,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
“大雨一来,雨水把土地上仅剩的泥土冲走,被雨水冲刷了泥土的地方石头就一个一个遍地开花地冒出来,石漠化极端严重,古胜村被戏称为‘石头开花的地方。”想起当年古胜村恶劣的生态环境,冯长书感慨万千。
冯长书说,全村15个村民组528户2215人,“人们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毁林开荒,随着开垦不断加剧,古胜村到处是光秃秃的石山坡。一年辛苦到头,还挣不到够半年吃的粮食。”上世纪90年代,过度的毁林开荒,让古胜村陷入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怪圈,人均收入不到286元,属于国家一类贫困村。
“‘石头开花挡脚梁,一年没有半年粮。吃着屋檐水,穿着破衣裳;走的‘毛狗路,住的‘杈杈房。”这首民谣正是古胜村村民过去生活的真实写照。
“穷山恶水,出门就是滑石板,家庭负担重,难以维持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古胜村平井三组59岁的村民刘超华说,他从1989年就外出务工,在自行车厂干过,当过工厂管理人员,什么粗活重活累活都做。“如果不是村里恶劣的环境难以生存,谁又愿意20多年背井离乡奔波在外。”。
2005年冬,古胜村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想着这些年在外挣了些小钱,也勉强成了村里的有钱人,但乡亲们都还过着苦日子,应该为大家出一分力。”2006年,冯长书回到古胜村,之后相继当选古胜村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2006年,冯长书带领村民在石头上凿路、在绝壁上开路,大战整整8个多月,连接15个村民组的道路全部打通。
古胜村迎来了发展的转机。
2006年3月,由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总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常近时率队的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一行来到古胜村调研。古胜村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下,古胜村村民敢于战天斗地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一行。
2006年,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开启了带领古胜村人民探索一条绿色发展致富路的征程,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与古胜村从此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科技示范结硕果
古胜新村展新容
2006年6月,智力支边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在中央统战部和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专家们选定了最有代表性的岩溶山区黔西县素朴镇古胜村作为新农村发展建设示范基地,并将适合在岩溶山区应用的现代科学理念和技术在示范点集成实施。
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以“喀斯特山区高效循环农业试验示范”为突破点,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和当地实际情况,10多年来,为古胜村因地制宜打造了一套石漠化修复方案—根据岩溶山区不同的海拔高度、土质和地貌条件,选择适生的生态林木和经济林果,调整了当时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标准,加大经果林的种植面积和比重。
“要彻底拔掉古胜村的穷根,就必须植树造林,打造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经济。”冯长书说,这是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给古胜村带来的无限希望。2006年,古胜村根据试验区专家顾问组为该村制订的“高海拔自然恢复、中海拔退耕还林、低海拔种经果林”的石漠化治理方案,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植树造林、生态复绿工程。
2008年,外出广东省打工两年多的平井五组村民陈万才回到古胜村。他響应村里的号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领了几十株樱桃树苗种到地里。在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的技术指导和扶持下,退耕还林,走绿色发展之路,像陈万才这样的村民成为了古胜村吃第一口“螃蟹”的人。现在,陈万才家有20多亩经果林,种植了樱桃、李子、杨梅、板栗等经济林。“今年专门樱桃产量就有1500多公斤,今年的收入有十七八万元。”陈万才说,“现在交通方便了,各种水果成熟的时候,进村路上到处都是来购买的人,好卖得很!”
2014年,在了解到村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后,外出打工20多年的村民刘超华也回到古胜村。回到古胜村,刘超华看到当年出门时穷山恶水、满山光秃秃的村子现在已经是满山披绿,交通也四通八达了。“我家现在有经果林20多亩,每年都有好几万元的收入。”刘超华说。
从2007年到2019年,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在古胜村进行了生态修复、新农村规划、种植甜糯玉米发展秸秆养牛、退耕还果、解决饮水安全、完善基础设施等工程,通过专家们的技术培训、指导,有效提高了农村技术水平和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如今,古胜村的山绿了、水清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
经过10多年的生态修复,古胜村累计退耕还林3038亩、石漠化治理710亩,种植樱桃、枇杷、桃李等经果林3100亩,生态林自然恢复3400亩。古胜村的森林覆盖率从选点实施项目前的17%提高到现在的89.68%,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从1520元提高到2019年的1.08万元。
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在古胜村十多年如一日的试验示范,为古胜村建起了一座“绿色银行”。村民们实现了从粮农到果农的转变。近几年来,古胜村的乡村旅游也做得风生水起,提升了古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古胜村10多年来走过的路,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生态环境恢复了,生产和生活环境改善了,村民摆脱贫困奔小康了。自2006年到2019年,古胜村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减少,村民们纷纷回到村里,在家门口就能致富。2006年至2019年,古胜村为国家输送了87名大学生。
“修复青山幸福来,脱贫致富笑颜开”,古胜村必将迈向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