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示范标准 推动粤桂帮扶协作继续走在全国最前列
2021-06-03梁伯钧
梁伯钧
他们来的时候,是一粒种子;留下的,是硕果满园。
——题记
同饮一江水,两广一家亲。千百年来,西江河水奔流不息,灌溉万里沃土,滋养着两广人民,也见证着彼此的厚谊深情。
1996年,按照“中央要求、广西所需、广东所能”的总体部署,广东、广西两省区在北京形成《两广负责同志座谈纪要》,拉开了粤桂扶贫协作的序幕。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重要指示,广东、广西两省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决策部署,广东的5个市与广西33个贫困县结对在产业、生态、就业等各个领域开展深度协作,共奔小康之路越走越亲、越走越宽,见证了中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生动实践与丰富成果。
五年来,广东省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把对口帮扶作为践行“两个维护”和体现广东担当作为的重要检验,以先行示范标准推动粤桂扶贫协作各项工作走在全国最前列,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以及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均作出批示予以肯定,国务院扶贫办和粤桂两省区主要领导先后进行了表扬,各级媒体广泛报道,赢得社会普遍赞誉。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进行了表彰。广东省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榜上有名。
“能作为深圳、广东的代表参加这次高规格的大会,现场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感到无比自豪、无上光荣、倍受鼓舞。”广东省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邝兵激动地说,“我们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新的起点和强大动力,发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把工作送到家门口
40岁的广西巴马那设乡那洪村村民王红梅,以前在宝安沙井一家电子厂打过工,两年前为了生二胎留在家。王红梅说,家里种的粮食只够自己家人吃饱,日子过得很艰难。“如今老大15岁上高中了,老二也2岁了,我也可以放心出去打工了”当她在乡里看到流动招聘的信息后心动了,回家跟丈夫一商量,决定搭上第一班开往深圳的专车,“早点打工早点赚钱。”
3月5日凌晨,经过近12个小时长途跋涉,载着王红梅等14名来自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的工人的大巴,缓缓驶入大鵬新区葵涌延安路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葵涌工业园。迎接他们的是比亚迪电子部品件公司人事行政部领导和员工送上了热腾腾的饭菜,并把他们安顿在宿舍里。宿舍8人一间,住宿免费,每月有150元餐补。
比王红梅更早来到深圳的是广西柳州市柳城县“90后”汪新华,他已经在深圳工作了5年。今年他本来想自己坐车过来的,但村里一起在深圳打工的小伙伴告诉他,政府开通了“点对点”输送赴粤务工人员专列,于是他第一时间报名首趟专列。
“点对点输送,从家门口直接到厂门口,安全性更高。还不用担心春运抢票,就能免费乘坐,十分贴心。”汪新华十分高兴。
2月23日,广西首批赴粤返岗务工专列动车接连从百色、柳州火车站出发,上千名赴粤务工人员搭乘列车“点对点”到达广东。务工人员到达目的地后将由专车接送到深圳、珠海、东莞、中山等15个市、县务工点的企业务工。
据了解,广西每年有近700万务工人员到广东打工就业。为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节后安全返岗,自2月15日启动“点对点”免费专车服务以来,截至目前,广西八市通过点对点劳务协作赴广东60606人,低收入人口18266人,占比30.14%;其中赴深圳18269人,低收入人口5680人,占比31.09%。共计发出专车1759趟(次)、专列2次 。
邝兵说,作为劳动力转移就业输出大省,外出务工是广西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深圳等珠三角城市产业发达、市场用工需求旺盛,则是广西地区劳动力就业首选。5年来,广东省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深入开展劳务协作,共举办1625期劳务协作培训班,培训贫困人口7.14万人,每年组织贫困劳动力赴粤稳定就业近100万人。按照“培训+就业”模式免费招收“两后生”到广东接受职业教育和资助贫困学生就学1.34万人。
倾情倾力彰显深圳担当
2020年5月,河池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环江县)宣告退出贫困县序列,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环江县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全县有毛南族6.45万人,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约70%,2015年贫困发生率高达19.5%。
“得知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乡亲们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我感到很高兴。”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时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走在环江街头,处处有深圳的影子。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六小学,又名“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深圳实验小学”;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四初级中学又名“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毛南家园深圳实验初级中学”;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五幼儿园又名“毛南家园深圳幼儿园”。
“感恩于心,梦想同行。”在毛南家园深圳幼儿园内,进门一抬头便能看见一副巨大的画作,左边是深圳的市民中心、右边的是环江县城。纯朴的毛南族人,把深圳的帮扶都记在心里,也希望在幼小孩童的心里留下深圳印记。
“我小孩就在环江县深圳实验小学读书。”刚送完孩子上学的韦永青脸上带着喜悦的笑容。她工作的广西环江明朗电子有限公司就业扶贫车间离小学不远,回到车间的时候。差几分钟八点整。
韦永青住在毛南家园移民安置区。刚搬出来的时候,她很担心没有田地又没有文化的一家人怎么生活下去。但是她的顾虑很快就消除了,扶贫就业车间让她能够就近就地就业。
现在的韦永青每个月有3500元左右的收入,每天还能接送孩子上下学,再加上丈夫当司机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相比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爱美的她也学会了擦口红、戴首饰,还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慢慢学会了享受生活。
韦永青并不是个案,4年来,环江共有4360户17860名住进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实现“新村向新城、农民变市民”大转变,并通过扶贫车间、扶贫商铺、扶贫门面、工业园区厂家就业、移民后续巩固产业园分红等脱贫途径,实现了移民“搬得起、住得下、富得起”目标。
环江仅仅是深圳帮扶广西的一个缩影,2020年11月20日,广西54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也意味着,深圳对口帮扶广西百色河池两市17县实现全部脱贫摘帽。这是粤桂两省区和深圳、百色、河池三市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包含了深圳扶贫干部、专业人才的无私奉献。
在对口帮扶过程中,深圳扶贫干部探索了许多帮扶新路径、创新扶贫模式并逐步建立起扶贫协作长效机制。在靖西市实施“产业固边”工程。依托靖西沿边区位优势和龙岗区市场、技术和资金资源优势,大力推动跨境产业园区建设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共帮助实施村集体经济项目61个,带动61个贫困村每年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以上。深圳龙岗·百色靖西协作共建产业园区已引进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6家,可直接为边境贫困村年集体经济增收1.3万元以上,成为靖西乃至桂西新的经济增长点、东部产业转移的“飞地园区”。
为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工作组加大产业合作,积极引导1.3万多家企业到广西投资,实际投资3218亿元,受益贫困人口20.91萬人。建设深巴、深百等扶贫产业园区90个,引导深圳华为、华侨城集团等196个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和产业集群入驻。援建扶贫车间321个,安排家门口就业2.34万人。建立供深农产品基地,推动广西优质农产品纳入深圳“圳品”体系,累计销售广西农畜产品和扶贫产品644.04亿元,带动贫困人口65.9万人。
“老百姓的笑容就是对我们的最大褒奖。”奔忙于粤桂扶贫的邝兵深有体会,在东西部扶贫协作这场硬仗中,深圳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但这仅仅是起点。邝兵说:“我们将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以先行示范标准推动粤桂帮扶协作继续走在全国最前列。”
“莫道春光难揽取,浮云过后艳阳天。”历史必将永远铭记广东与广西两地人民携手奋进,砥砺前行的每一个瞬间。正是这一个个动人的历史片段,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蕴藏着八桂人民穿越风浪、纵情高歌的跨越发展密码,积蓄着南粤人民肝胆相照、成人之美的同袍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