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课程为例

2021-06-03蒋飞翔

关键词:理实轨道交通应用型

蒋飞翔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运输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了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的转变。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学术型本科教育和技能型职业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1]。应用型高等院校培养的目标是直接为社会生产、建设、服务及管理第一线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黄朝阳提出应用型高等院校在学生实习期间存在实习考核方面的困难,引入“习讯云”实习管理平台加强合作企业的实习实践管理,实现学生实习材料的收集与分析、实习成绩的科学评定目标[2]。汪银梅提出应用型高等院校在学生实验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学生实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进而为全面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3]。戴世英通过对应用型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考核模式进行研讨,指出了当前考核模式的不足,阐述了考核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及内涵,提供了应用型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考核模式[4]。蔡宝来根据应用型高等院校学生的特点及培养目标,理性审视智慧课堂-个性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的实践逻辑和实施路径,建构和诠释了个性化教学设计模型和流程,为智慧课堂的个性化教学实施提供了参考方案及策略建议[5]。

应用型高等院校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因此,应用型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别于学术型院校的才培养模式。鉴于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被众多应用型高等院校采用。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课程分析

1.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课程定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课[6],旨在:①培养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的规章制度和作业方法;②培养学生能统筹兼顾城轨行车与城轨施工管理;③培养学生胜任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秩序及行车安全要求的能力。

1.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课程的传统授课模式存在诸多不足:①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理论教学较多,实践教学不足[7];②教学内容实践性欠佳,所学内容与实际应用需求存在部分脱离;③教学方法不够合理,学生动手能力不足;④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相应岗位需求。上述问题导致该课程的授课目标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需求预期相距甚远,只有通过课程改革,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科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方能实现教学目标,满足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需求[8]。

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Saaty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是一种用于解决多目标复杂问题的定型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法[9]。本研究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课程为例,对影响“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10],确定了相应的评价体系,为相关部门提供了一种定量化的教学评价参考手段。

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及评价体系的构建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时引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课程建设,是为了凸显该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增强其行业竞争力。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的,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课程的课程标准,把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总目标(目标层A)、一级指标(一级准则层B)、二级指标(二级准则层C)和三级指标(指标层D)划分为四个层次,具体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2.2 构建判断矩阵

为确定各层次各因素间的权重,本研究参照表2的“相对重要性标度表”将各级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得出判断矩阵,具体如下:

2.2.1 一级指标判断矩阵

表2 相对重要性标度Table 2 Relative importance scale

表3 一级指标判断矩阵Table 3 First level index judgment matrix

2.2.2 二级指标判断矩阵

根据本研究关于“一级指标判断矩阵”的原理,结合表2将理论教学B1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C11、新技术利用C12、教学设计与实施C13,实践教学B2下的实践教学组织C21、实践教学环节C22、实践教学效果C23共6个二级指标构造判断矩阵,如表4所示。

表4 二级指标判断矩阵Table 4 Second level index judgment matrix

2.2.3 三级指标判断矩阵

同理,将课程设计下的开发C11与课程定位D111、课程资源开发D112、课程方案设计D113,新技术利用C12 下的促进学生发展D121、促进专业发展D122、促进教学发展D123,教学设计下的实施C13 与教学示范D131、教学指导D132、教学表达D133,实践教学组织C21 下的教材设备D211、实践基地D212、企业师资D213,实践教学环节C22下的教学内容D221、教学方法D222、实践学时D223,实践教学效果C23下的实践考核D231、企业评价D232、学生评价D233共18个三级指标构造判断矩阵,如表5所示。

表5 三级指标判断矩阵Table 5 Third level index judgment matrix

2.3 计算权重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

2.3.1 一级指标的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表6 随机一致性指标值Table 6 Random consistency index value

因此,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一级指标中理论教学的权重为42.86%,实践教学的权重为57.14%。

2.3.2 二级指标的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二级指标的计算及检验过程与一级指标的计算及检验过程相同,结果详见表7。

表7 各二级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数据Table 7 Weight and consistency test data of each secondary index

显然,理论教学中,课程设计与开发、新技术利用及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权重分别为62.32%、13.73%及23.95%;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组织、实践教学环节及实践教学效果的权重分别为64.80%、12.21%及22.99%。

2.3.3 三级指标的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三级指标的计算及检验过程与一级指标的计算及检验过程相同,结果如表8所示。

2.3.4 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前文已就评价指标进行了构建、赋值和计算,现将各指标进行总排序,则可确定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具体见表9。

2.4 算例及模型分析

为了便于实践操作,根据每一项评价指标对评价对象进行打分,然后按表9的指标权重关系计算加权平均值。某高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各指标的得分情况详见表10。

表10 各指标的得分情况Table 10 Scores of each index

该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得分:

SCORE=85×19.32%+80×2.22%+75×5.16%+83×3.91%+73×0.61%+70×1.36%+72×6.65%+75×1.25%+63×2.36%+86×3.08%+75×7.15%+83×26.79%+85×5.05%+70×1.35%+83×0.58%+76×9.18%+80×1.17%+80×2.78%=80.03。

在构建比较判断矩阵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先邀请多位专家分别给出比较结果之后取其众数作为专家组一致的意见,或者采用讨论协商达成一致的方式给出结果。在确定某高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各指标体系因素时,为了切合应用型高等院校教学的特点,把“新技术利用”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二级指标,把“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实践教学”中的一个主要二级指标,此举使得该模型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3 结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已成为众多高校开展教学的主要途径,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改革之中。本研究依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课程的特点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相应岗位需求状况,提出了一种较为实用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针对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的数学模型,基本实现了课程教学评价由定性评价向定量评价的转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技术特点。但在实现评价指标定量化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依旧采用德尔菲法(即专家调查法),带有某种程度上的主观因素,无法完全排除决策者个人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因此,该数学模型是定性计算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

猜你喜欢

理实轨道交通应用型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