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八千年文明,助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

2021-06-03朱友君陆风雷责任编辑杨芝

宁波通讯 2021年8期
关键词:宁波考古遗址

文/朱友君 陆风雷 责任编辑/杨芝

(作者单位:宁波市滨海城市文化研究院余姚市阳明文化书院)

诉情八千年,寻梦井头山。

4月13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榜上有名。这也是宁波市继1998年浙江慈溪上林湖寺龙口越窑窑址、2002年宁波元代庆元路永丰库遗址、2016年慈溪市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后,第四个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考古项目。井头山贝丘遗址等四处也将成为宁波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载体之一。

从7000年前到8000年前,提早了1000年,可能不少民众对此还没有太多切身感受。井头山贝丘遗址的成功入选,再次撩动了我们心里对人类文明起源的那份好奇与猜想。从井头山遗址到河姆渡遗址,既反映着千年里咸水环境变成淡水环境的群居生活基础,也呈现出由海洋狩猎转向耜耕农业的生产雏形基础。这为认识距今近万年东海沿海地区的海岸线变迁提供了关键研究资料,让许多海内外华人不仅仅赞叹于中华历史的悠久厚重,更增添了对宁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文化自豪感和凝聚力。关于如何充分挖掘井头山文化遗存的价值内涵,笔者有以下两点建议。

宜深度挖掘井头山遗址的学术潜力和时代意义。1978年河姆渡遗址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表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而井头山贝丘遗址将文明又往前推进1000年。从最早种植水稻、世界管乐之祖“骨哨”、最早打击乐器“䇶”、最早漆器“髹漆木碗”,到干栏式建筑、榫卯结构等,这里呈现着农业、建筑、艺术、手工业、饮食、作物交换等不同行业文明领域的源起印迹,而井头山出土木桨也承载着宁波人“向东是大海”开拓历程的精神渊源。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自1990年开始,每年度公布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展示宣传中国考古的重要窗口,也是社会认可的考古界权威奖项。以此契机,可以考虑将河姆渡、田螺山、井头山等连片建设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或者“国家文化公园”,甚者进一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为宁波再增添一座具有世界文化影响力的新地标。既要通过规范化、科学化、前沿化的系统工程保存远古生态,培育海滨遗址的学科研究与人才体系,率先制定数字遗址公园的建设和运维行业标准,更要展现对沿海城乡发展和生活行为的影响变迁,激发海内外华人的文化自信与历史共鸣,为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谱写出悠远人文篇章。

(上下图/孙国平)井头山遗址发掘现场及部分出土文物。

宜加快推进井头山遗址的文旅融合和跨界发展。近日,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主持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时指出,要“打造标志性文化成果和文化标识,加快打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相适应的新时代文化高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也提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大投入力度,运用现代科技力量,提高保护传承水平”,“融通多媒体资源,主动设置议题,创新表达方式,注重转化利用,加大传播力度,增强传播效果,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参考国内外案例,以井头山为核心的遗址片区可以走差异化发展模式。一方面,基于“新基建”科技趋势,可布局使用大数据、虚拟现实、增强现实、NFT、数字货币、云展览等互联网技术,将井头山率先打造为首个多业态融合的“智慧遗址”。既结合抖音、B站等自媒体短视频、直播、“寻宝”定向运动等时尚传播渠道,也要充分举办高层次的流量活动,例如设置考古学界的年度奖项、争取重要会议的永久会址、创作沉浸式情景剧等。另一方面,可扩展“全城历史大IP”的集群思路与外衍空间,将上林湖寺龙口越窑窑址、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元代永丰库遗址等形成特色“遗址圈”,打造文商旅消费的流量闭环,设计相应的地理标志、研学路线和IP文创产品,以高效服务供应链打造宁波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成果”,满足不同民众的体验感、参与感。

猜你喜欢

宁波考古遗址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三星堆考古解谜
辽上京遗址
一图读懂宁波
“考古”测一测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