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文化需要“诗性”的表达方式

2021-06-02吴婧茸

现代苏州 2021年8期
关键词:陈曦诗性江南

吴婧茸

江南,是立体的,多面的。

江南文化需要在文化表达上做加法,在经济表达上做减法。

帧格映画,希望通过一帧一格,映画江南的美好。

陈曦,苏州帧格映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5年,一条在平江路上用一生时光做湖笔的老人的短视频横空出世,仅仅一夜间获得了一百多万的浏览量。在那个短视频还没有兴起的年代,一个叫“视觉苏州”的微信公众号悄悄地用短视频的形式记录了一百多位苏州的手艺人,让很多人从坚守与传承的故事中,重新感受了属于苏州的江南文化。

而这背后的创作者名叫陈曦,现如今已是苏州帧格映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85后的陈曦,来自安徽,2013年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收到了苏州电视台抛来的橄榄枝,于是这个一直对江南文化和水乡生活无比向往的年轻人,便踏上了来苏州的火车。

一下苏州火车站,陈曦便被苏州温婉细腻的小桥流水人家所吸引,这些吸收了千年文化底蕴的江南人家静静地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此时的陈曦便暗暗在心中发誓,一定要用最温柔的方式去记录这座城市的人文故事和时光变迁。

用短视频记录那些不曾远去的精致精神

陈曦在苏州电视台担任了两年的出镜记者,主要负责政务类的新闻报道,每天和各种部门打交道,生活匆匆忙忙。比起短平快的电视新闻,陈曦坦言,自己更喜欢《苏州日报》《姑苏晚报》上那些散落在苏州角角落落的匠人们的温情故事。

“相比电视新闻,报纸、杂志上这些深度报道更能打动人心,让人动容,世界很吵,而他们的内心却很平静。我当时就想,我可不可以用自己擅长的短视频方式,去记录这些与这个快节奏社会有着不同生活态度的人。”

陈曦比喻道,电视新闻好比是简单快餐,报纸、杂志的深度报道更像是豪华大餐,而自己想做的短视频就像是那些吃过能被记住的精致小食。

于是在2015年,陈曦辞去了令人艳羡的电视台记者的工作,与两位好友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创办了文章开头提到的“视觉苏州”。

一年中,他们寻找到一百多位有态度有趣的苏州手艺人,有子承父业做金砖的、有孜孜不倦坚持修“汤婆子”的、有做了一辈子湖笔的……陈曦发现,对于那些需要倾注大量时间的慢工细活,江南匠人最为擅长。小到器物,大到建筑。无论是精巧的核雕、玉雕,还是著名的“香山帮”、陆慕金砖,无不让人对江南工匠的精湛手艺和背后的精神印象深刻。

陈曦说:“这个一年多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在采访和拍摄他们的同时,我也对江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崇敬苏式文化背后的坚守和传承。”

一年多中,陈曦和两个合伙人,制作出了一百多条高品质的短视频,浏览量破千万。三个人既花费了巨大精力,也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在那个还没有短视频红利的年代,我们的视频虽然受欢迎,但是没有盈利点,我和我朋友们烧掉了很多钱,我毕业工作后的所有积蓄都被燃烧殆尽,但是我一点也不后悔,因为我知道,我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江南的画面是立体而又丰富的

2016年,陈曦成立了苏州帧格映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梦想是绝不会放弃的,但人总也要吃饭吧,为了‘生存’,新成立的帧格映画两条腿走路,市场性和文化性齐行,以视觉解决方案为主体、大型活动与多媒体互动为两翼,专攻于政府公共关系发展与企业品牌的打造。”

如今五年过去了,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不断积累的审美力,陈曦的传媒公司越做越好,也拥有一大批高学历、爱创新、爱江南文化的人才队伍。现在的帧格映画每年会制作超过300部优秀作品,而其中有大量与江南元素相关的作品,这也让帧格映画对于江南文化的表达更丰富更成熟。

观看陈曦拍摄的作品,那一帧帧那一格格,或水雾弥漫、夜色阑珊,或树影婆娑、水波粼粼,真是有一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不禁想要将这些画面贪婪地带走。

当被问及,在拍过这么多与江南相关的视频作品后,心中有没有哪一个画面可以代表江南,陈曦思考了许久后回答道:“说起江南的画面,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串又一串的镜头,一组又一组的画面。江南,在我眼中,它不是单一的,而是立体的,多面的。”

首先,映入陈曦脑海的画面,是“在平江路开民宿的一对夫妻相视而笑”。陈曦告诉记者,他通过拍摄视频认识了许多朋友,而这对夫妻正是其中之一。他们原就职于南方都市报,后来两人辞职后,在平江路和太湖旁开起了属于自己的民宿,过上了属于他俩的“出世”生活。太湖畔,小河旁,江南水乡的一对夫妻,在看过世间后回归内心。每天扫扫地,泡泡茶,和天南海北的客人聊天讲话,好一幅“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温情画面。

陈曦脑海中的第二个镜头,则被定格在了“一位绣娘绣的一幅八駿图”上。陈曦告诉记者,自己很欣赏江南的刺绣,来到苏州后他认识了一位慈祥绣娘,她花了整整12年时间,面带微笑,一针一线地绣出了一幅精美的八骏图。“江南文化中独有的匠心精神,被物化在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上。在我心目中,它们也是江南文化的集大成者。”

而陈曦分享的第三个镜头画面,让记者有些意想不到,是“苏州基层工作者认真工作时的眉眼”。“江南在很多人心中是美好的代名词,而美好的生活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可以说,是被守护着的。无论是苏州经典的水乡民居,还是古典园林、雕梁画栋,亦或是那些沿街的绿化带、桥下流淌的河水,哪怕是现在抬头可见的蓝天,这一处处精致美好,离不开苏州优秀的社会治理,离不开那些基层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我们现在能感受到如此美妙的江南文化,要感谢这些人的一丝不苟,细致认真。”

在文化表达上做加法,

在经济表达上做减法

江南的风情是温柔的、清秀的,每一景一物,都带着诗情画意。晨雾迷蒙的水面,水墨素简的青砖黛瓦,渐凉的晚风细雨,懒懒倚窗的姑娘。在如此的诗情画意,所诞生的江南文化纤细婉转。

正因如此,陈曦认为江南文化需要“诗性”的表达方式。“苏州是江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它的魅力还在于都市文化的繁荣。持久而强大的创新能力,是苏州得以保持鲜活文化个性和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源泉。不能跳开经济讲文化,唯有雅俗之间的不断互动,才能更好地推动江南文化发展,激发江南文化的永恒动力。在经济发达的苏州,江南文化要在文化表达上做加法,在经济表达上做减法。”

在陈曦眼中,苏式的江南文化具有强烈的文人性,包含着一种闲散、安逸和一点自我陶醉,这是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显著特征。其次,苏州山水细腻、精致、委婉,苏式的江南文化生成了某种地域性极强的气质。

陈曦记得,自己有一次和朋友一同品茶,他们同时都被茶盒上一句话所吸引,“这是碧螺春,这是慈溪太后春天喝的茶。”

“这句文案很惊艳,它巧妙地把江南的茶文化做了一个俏皮的境界提升,瞬间就品到了一股风流俊雅的江南味道。在我看来,这种方式就是在文化表达上做加法的行为,而不是说碧螺春茶卖得多好多好。江南文化在表达上并不是很直接,它讲究韵味,就某种东西说江南文化是讲不清、道不明的,但是它需要靠外物去体悟,才能更好地丰富江南文化的层次。”

“其实在苏州还有像蠡口家具城、虎丘婚纱城这些本身就为人所熟知的业态集合体,如果在文化上做加法,将寓风雅精致,品位意蕴的苏作文化以及唯美风趣、柔软绵长的水乡婚俗文化深入挖掘,加以结合,不但可以加强江南文化落地的传播力,还可以为苏州的经济带来更多的动力。”陈曦说。

江南,中国好生活的标本

陈曦的老家在安徽,作为一名来苏州八年的新苏州人,陈曦感觉,苏式的江南生活是具有“侵略性”的。正如某个作家所言,江南生活不是大张旗鼓地改变,它如黄梅季的雨,冬日清晨的雾,轻柔而浅淡,却漫天地撒下网来,叫人无处可逃。最后连骨髓里、血液里,都被糅进苏式生活的神与韵,一周一周地运行缠绕,充斥全身,布满人生。这生活似是一种感受,却又总让人有迹可循。

“江南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理想的生活地,是我们内心美丽的乌托邦。有了江南,中国人才有了生活。这不,你看,中国近代四大生活家金圣叹、李渔、袁枚、沈复,全部出自江南。他们的生活,就是中国好生活的标本。”陈曦说。

金圣叹以“六才子书”为食,堪称500年前的哈罗德·布鲁姆;“人间大隐”的李渔,用一部《闲情偶寄》写尽生活情趣;袁枚多懂享乐,《随园食单》记录的不单是美食经验,更是一种精神伴侣的家园;而《浮生六记》的沈復则用夫妻日记告诉我们一蔬一饭,皆是生活。

“现代的大家只要照着这几位古人的样子活,不折不扣就是个生活家了!如今集各方面之长的魅力苏州,是中国第二大移民城市,也是创业者的天堂。这里的江南文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老苏州和新苏州一层层打开。”陈曦告诉记者,如果有外地的朋友来苏州游玩,他会推荐他们吃可以在园区、新区,但住一定要在古城区,因为那枕河而居的姑苏城举手投足间都是江南风味。

“现在有很多人来苏州,他们会告诉我是因为这里经济发展好,就业机会多,我相信不远的将来,这些新苏州人会和我一样明白,苏州真正的魅力不是只有经济,而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生活。”

猜你喜欢

陈曦诗性江南
卷首语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诗性启蒙,最基础的艺术教育
打雪仗
善于总结化难为易
The Influence of English Reform in China on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绣江南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