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绅士化视角下乡村空间重构研究
——以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为例

2021-06-02岳柯陈岚

关键词:绅士风貌原住民

岳柯 陈岚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1.乡村绅士化

1980年Parsons在研究英国乡村居民阶级构成时首先提出乡村绅士化的概念。[1]参考Parsons及后续的学者研究表明,乡村绅士化可以认为是城市中产阶级因个人偏好向乡村地区迁移,而造成乡村社会阶层结构的改变,同时乡村为适应中产阶的需求与审美而引起物质景观变迁与空间文化内涵重构的过程。[2]在这一过程中,乡村资源及空间重新获得利用,乡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乡村经济逐渐为服务业(如旅游业)为主导的消费主义所取代,因而休闲旅游也是乡村绅士化的重要表现之一。[3-4]乡村绅士化给乡村带来资本、知识、社会网络和企业家精神,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城乡交流,因此乡村绅士化被我国学者认为是实现乡村多样性发展的路径之一。[5]

2.竹艺村建设与乡村绅士化历程

2.1 竹艺村

竹艺村位于成都市崇州市竹编非遗小镇道明镇,紧靠最美乡村公路重庆路,背山面田,自然环境优越。竹艺村共占地123亩,包括86户村民,是川西地区传统的乡村聚落——川西林盘。2017年后通过政府主导的资本下乡,竹艺村由贫困村快速转型成为文创旅游基地,并吸引了一批文创工作者、个体商户、投资团队的入驻,在此过程中其乡村经济、景观风貌、社会结构和乡村物质空间等均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重构。

2.2 竹艺村乡村绅士化发展历程

2.2.1 筹备阶段:确定村庄顶层规划逻辑

2013年,为了促进竹编产业升级,政府邀请中央美院进行实地考察,将竹艺村定位成了为“文创旅游的创新创意示范区”。2016年竹艺村以“设计点亮乡村”为主题进行整体规划,制定风貌导则提出保持原有村庄形态,保持屋顶小青瓦、外墙刷白等措施保护与提升乡土风貌。在此阶段明确了竹艺村的更新发展方向。

2.2.2 实施阶段:绅士群体入驻,人口结构调整

2017年,由四川中业文旅公司对竹艺村进行整体的打造,并对外招募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新村民”入驻,“新村民”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中产阶级,即绅士群体。在此阶段竹艺村开始转型,通过引入的“新村民”,实现人口结构的调整,乡村物质空间在此阶段通过绅士群体的改造呈现出对城市中产对于田园生活想象的文艺情调,实现空间的再造。

2.2.3 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兴旺,产业结构转型

随着乡村景观风貌的提升与多元的业态,吸引大量游客观赏体验,引起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竹艺村由此转型成为文创旅游基地。在此阶段,在政府的推动下竹艺村实现了由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结构转型。

3.乡村绅士化背景下竹艺村的空间重构

纵观竹艺村的乡村绅士化过程,在绅士群体与政府的推动,竹艺村快速地实现乡村的转型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由于绅士群体和游客的进入竹艺村的产业经济结构、物质空间、社会结构和乡村文化也在发生明显的重构。

3.1 单一农业生产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变

随着竹艺村“无限(∞)形”的乡野建筑——竹里代表中国“建设未来乡村”实践的一个作品亮相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到竹艺村参观。竹艺村由此为触媒转而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与非物质文化发展文创型乡村旅游。其乡村经济组织结构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向“后生产主义”[6]的乡村旅游转型。

从竹艺村原住民的经济收入来源看,在未出现乡村绅士化现象之前,竹艺村原住民长期以来主要经济收入来自于农业生产与外出务工。随着“新村民”的入驻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绅士化现象逐渐显现后,原住民通过租赁房屋、在新建营业场所就业、合作社分红、竹编加工和旅游农产品销售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来源,逐渐形成农业生产、就地务工、土地收入和旅游收入等多种收入结构。

3.2 物质空间的重构

3.2.1 生活性生产性景观向消费性观赏性景观转变

竹艺村外部大田,通过政府引导,由合作社集中连片统一种植川西平原应季农作物,改变了之前村民单家随意种植的无秩序景象,营造出良好的田园风光风景线,吸引游客观赏体验。

村内内部的竹里、第五空间、游客接待中心、非遗集市等现代造型独特的乡野建筑和“新村民”改建经营的特色乡村院落都成为了吸引游客进行观赏消费的景点。村落中央的水田则成集生产和观赏为一体的景观菜地,原住民日常生活、生产如竹编的场景也变成了的游客参观游览的景点。

3.2.2 生产居住功能向多功能转变

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竹艺村农业用地景观化的同时也加快了传统的养殖农业空间消失,未进行旅游开发之前,竹艺村原住民几乎家家养殖家禽,但乡村旅游的发展,从事旅游业的村民将原家禽养殖空间进行改建以增大经营空间换取更大的旅游红利,未从事旅游业的村民则出于村落环境卫生的考虑,而放弃养殖家禽,现竹艺村几乎没有村民进行传统的家禽养殖。“新村民”则通过传统川西民居进行改造更新,营建乡村消费空间,植入现代业态功能如博物馆、书院、民宿、会议等,为村落提供多元业态,增加发展活力,致使乡村单纯的生产居住功能向现代城市多元的功能转变。

3.3 单一性的社会结构向多元化的社会结构转变

乡村绅士化现象推动了竹艺村人口结构的多元化,目前竹艺村86户村民中有28户是“新村民”,他们来自不同行业如诗人、设计师、艺术家等,不同职业的“新村民”丰富了竹艺村居民的知识结构与专业结构,改变了原竹艺村单一的人口结构。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大量的游客使得竹艺村人口结构属性变得更加多样化。新社会群体的进入,重塑了竹艺村的社会结构,打破村落的封闭性,但同时原住民由地缘血缘建立起来的稳定的网络状乡村社会关系转向由业缘主导的社会关系。

3.4 乡村文化的重塑

随着社会结构的重构与产业的转型,竹艺村的乡村文化也在经历着一定的重塑。竹艺村以川西林盘传统风貌和竹编非物质文化作为特色吸引游客,故政府与绅士群体有意识的对其进行保护与推广。一方面政府通过风貌导则引导绅士群体在村落更新改造过程中保留传统的空间格局与建筑风貌,绅士群体则通过提取乡村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元素对乡村建筑进行改造,强化地域特色,烘托乡村氛围。另一方面政府联合绅士群体策划开展各种展示非物质文化与民俗文化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乡村非物质文化与民俗文化进行推广与保护。

但绅士群体在有意保护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同时,他们所带来的城市生活方式也在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解构,使得原真乡土文化的退化。同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乡村土地集体入社,原住民不再进行农业生产,传统生产方式发生改变,游客的介入使得由原住民在交往中自发形成的如村口、河边、树林下等乡村传统公共空间受到挤压,致使部分村民传统生活方式与生活场景消失。原住民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使得乡土文化遭到一定的侵蚀。

4.竹艺村空间重构的动力机制

竹艺村依托于其生态资源、非物质文化与交通区位等优越条件,推动多方力量通过不同的方式介入村落的更新发展,进而出现乡村绅士化现象。乡村绅士化推动乡村产业经济结构转变,物质空间再造,社会结构重构,乡土文化重塑,实现了乡村的成功转型与空间全面的重构。这一结果则是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相互融合、不断创造的成果。(图1)

图1 竹艺村绅士化过程中乡村空间重构机制图

4.1 绅士群体触发空间重构

在政策红利与消费观念转变背景下,大量的资本注入乡村地区而触发乡村空间重构,而资本的携带者就是绅士群体。[7]2017年中业文旅入驻竹艺村成功打造竹里项目,通过资本的运营,竹里知名度大增,吸引大量游客的参观,由此为触媒,引发以竹里为核心,围绕特色竹编文化对周边地区进行整体打造。中业文旅为满足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优化用地功能,配套旅游服务设施并且招募“新村民”入驻而引起乡村空间与社会结构重构。“新村民”则根据经营业态和自身审美喜好在村落风貌导则的控制下,提取环境要素特征对乡村民居进行改造,改造建筑通过拆除高围墙新建景观矮围墙、美化院落与大门、增设落地窗和采用现代文艺的内部装饰风格等方式营造出绅士群体所偏爱的乡村场景空间。绅士群体触发了竹艺村乡村空间重构并成为主要驱动因素。

4.2 政府主导推动空间重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政府积极推动资本下乡和人才下乡以实现乡村振兴。随着资本与人才的介入,乡村旅游逐渐兴起,政府则通过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进行乡村风貌整治设施等具体行动,自上而下地推动竹艺村的空间重构。

从政府推动资本与人才下乡来看,政府首先明确发展定位,引入社会资本,与其形成“政府-企业”联盟,在村落发展定位之下借助社会资本实现了村落的初步进行建设更新,并且运用资本影响,增加村落的知名度。然后根据村落的发展方向,借助村落的文化优势,与企业联合主动对外招募城市人口作为“新村民”入驻乡村,但因有限的乡村建设用地不能为入驻的绅士群体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于是政府通过鼓励引导部分村民租赁闲置房屋为绅士群体提供发展空间。

从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与风貌整治来看,2017年政府对竹艺村村内道路进行改造并新建登山步道与自行车道,铺设自来水与燃气管道,建设污水管与污水处理系统,完善乡村基础设施。2018年政府通过风貌整治工程,主要对原住民的围墙、大门、房屋外观进行改造,通过拆水桶、拆偏棚房、拆违建,清杂物,理顺庭院环境秩序等整治行动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与人居环境的提高也为绅士群体的进入增加了筹码。

4.3 原住民主动推进空间重构

竹艺村最开始的乡村空间重构是在政府的主导下由政府和绅士群体共同完成的,村民属于完全被动接受转态;在政府在推进风貌整治工程中,工程费用由政府与村民各承担一半,因每户村民仅投入不多的资金便可完成院落外观风貌整治,村民对于乡村空间重构由完全被动接受改为支持状态;随着乡土风貌的改善、环境品质的提高,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此进行游览,部分有经济条件的原住民看到乡村旅游背后的红利,主动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开始自发对房屋院落进行改造用于经营农家乐或销售旅游商品来换取旅游市场的直接利益,如在房屋外自留地种植花草、对院落和闲置住房进行美化用于经营餐饮;而未直接参与经营的原住民因受益于美丽的乡村环境,也自发地参与到环境维护中。原住民由完全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推动空间重构。

5.结束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资本与人才注入乡村地区,乡村绅士化现象也将应运而生。乡村绅士化将加速乡村转型与空间重构,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推动乡村资源与空间的重组和功能价值的再现,从而实现多功能乡村的发展。乡村绅士化也将成为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有效路径。但在乡村绅士化历程中,应该在基于乡村的文化内涵与内在优势上明确乡村发展定位,在引入资本与“新村民”时应当加强原住民的话语权,避免成为失语者被边缘化甚至被排挤出乡村,在乡村的更新建设中应该保护乡村风貌及自然环境,突出传统特色与文化,在乡村的发展中应当丰富乡村产业与业态功能,增强乡村内在造血能力,从而实现乡村健康可持续发展及振兴。

猜你喜欢

绅士风貌原住民
彻底改变殖民者和原住民关系的那一刻 精读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原住民
包裹的一切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
绅士那些年
原住民村落的朋友们
像绅士一样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