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杨山—车村—方城县一带萤石矿成矿地质特征研究
2021-06-02段世轻刘志如谢朝永
段世轻 刘志如 谢朝永
(1.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2.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河南省萤石矿带分为华南陆块南缘和桐柏大别2 个成矿亚带[1],北亚带包括合峪、车村、鲁山、方城、竹沟、尖山[2]。通过研究总结车村、木植街、南坪、大王沟及方城独树镇、汪庙、土门、大店、塔山等萤石矿区成矿地质特征,以期为该地区后续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提供指导。
1 成矿地质背景
该地区地处华北陆块南缘和北秦岭造山带2 个二级构造单元之间,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地层分区熊耳山地层小区。区域上岩浆活动剧烈,新元古代双山正长(斑)岩与方城萤石矿成矿关系密切[3],中生代早白垩纪侵入岩与嵩县地区萤石矿成矿关系密切,广泛分布于区域中部合峪、车村、石人山和伏牛山一带,构成区内侵入岩主体,代表区内最主要的岩浆活动期。由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期次的复式深成岩体组成,呈北西西—近东西向岩基、岩株状产出,约占区域面积的60%。岩石类型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其次为正长花岗岩,以及少量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等。按岩石谱系单位主要可分为姜家庄单元、天桥沟独立侵入体、合峪超单元、伏牛山序列、老君山超单元、石人山岩体和太山庙序列等。中生代的侵入岩为本区热液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液及矿物质[4]。
2 矿体地质特征
嵩县杨山—车村萤石矿含矿岩系为燕山晚期花岗岩体中的构造角砾岩,围岩为蚀变中—粗粒花岗岩,胶结物为萤石,角砾为石英、蚀变花岗岩;出露长度200~4 000 m,走向北东、近东西、北西向,倾角陡倾斜。矿体厚度受断裂带宽度控制,厚度2.30~0.38 m,平均2.85 m 左右,品位36%~67.44%。矿体形态见车村萤石矿03矿脉28勘探线平面(图1)。
方城萤石矿含矿岩系为栾川群煤窑沟组一套滨—浅海相陆源碎屑碳酸盐沉积建造,围岩为大理岩、石英片岩。走向近南北、近东西,倾角35°~60°,个别陡倾斜。产状与围岩一致,呈层状、似层状,矿脉连续性较好,浅部矿体形状、规模与层间构造相吻合。厚度1.3~10 m,平均4.50 m,品位33.31%~81.80%。矿体形态见独树镇萤石矿第00线勘探线剖面(图2)。
2.1 矿体厚度、品位特征
嵩县杨山—车村萤石矿体呈陡倾斜脉状产于燕山晚期中—粗粒花岗岩体断裂构造带中,矿体的产状、形态及分布严格受构造控制,表现为矿体产状不仅与构造产状高度一致,而且矿体厚度亦随构造厚度变化而变化。矿体最小厚度1.10 m,最厚可达17 m,品位22.5%~85%;嵩县萤石矿厚度变化:从西往东自合峪杨山萤石矿往东→车村、南坪→方城土门、大店萤石矿,平均厚度从1.10~10 m,厚度变大;品位从45.40%~81.8%,品位升高。嵩县—方城萤石矿厚度品位[5-7]变化示意图见图3。
2.2 矿石质量特征
2.2.1 矿物成分
嵩县大王沟—车村萤石矿区矿石矿物为萤石,脉石矿物为主要有玉髓(或微粒石英)、绿泥石、高岭土,少量绢云母和褐铁矿,局部见有方解石。矿石化学成分主要为SiO2与CaF2,SiO2与CaF2呈高低相对互为消长的关系;S 和BaSO4与CaF2含量无明显相依关系。
方城萤石矿区矿石矿物为萤石;脉石矿物主要为云母、石英、方解石、白云石及少量长石、高岭石、榍石、磷灰石等;金属矿物含量较低,可见有少量黄铁矿、铅锌矿等。矿石化学主要成分:CaF2为22.17%~51.45%、SiO2为10.63%~53.19%、CaO 为4.04%~44.91%、Al2O3为1.48%~14.93%、K2O 为1.24%~10.93%、MgO 为 0.71%~6.51%、Na2O 为0.04%~4.73%、P2O5为0.02%~0.91%、Tfe 为1.82%~8.25%、S为0.10%~0.75%,其他杂质含量甚微。
2.2.2 矿石结构构造
嵩县大王沟—车村萤石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粒状、它形结构、微晶—胶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角砾状、条带状、角砾状、斑点—星点状构造和细脉状、网脉状构造。
2.2.3 矿石类型
依据矿物组合及结构构造特征,可将区内萤石矿划分为块状、胶结状、条带状、石英萤石矿、细脉状萤石矿5种。现将其特征分述如下。
(1)块状。由萤石单矿物组成,萤石含量在80%以上,矿石具不均匀粒状结构、块状构造,淡绿及灰白间有淡紫色,深紫色及无色者少量。萤石多呈半自形粒状或他形不规则状,少数呈自形立方体。颗粒大小以2~3 mm 和7~10 mm 者居多,少数自形晶可达20 mm以上。
(2)胶结状。即蚀变花岗岩角砾被萤石伴以少量玉髓充填胶结而成,也叫副角砾状萤石矿。矿石具清楚的角砾状构造,角砾成份以硅化及绿泥石化、高岭石化花岗岩为主,玉髓岩次之。角砾棱角明显,大小悬殊,一般5~10 cm,少数可达数十厘米乃至一米有余。角砾彼此互不相连,呈稀散状分布于矿石中。
(3)条带状。以紫色、浅色萤石及少量玉髓相间呈平行条带状产出为其特征,或以浅色、无色萤石矿与及蚀变花岗岩相间呈平行条带状产出为其特征。矿物组合以萤石单矿物型为主。石英萤石型次之。沿矿石条带的延伸方向,常显出流动构造的特点。该类矿石分布零星,主要分布于M03 与M11 矿体中深部。其CaF2含量一般较高达90%,矿物组合属石英—萤石型,但所占比例较小。
(4)石英萤石矿。矿石矿物为萤石和石英。二者呈无规律混生,多为条带状、团块状或不规则状。CaF2平均含量为22%~40%,多属贫矿。矿物组合属萤石—石英型。此类矿石主要分布在靠近块状萤石矿的边部或厚大矿体的浅部显示。
(5)细脉状。矿石以萤石为主间以少量玉髓,呈细脉状充填于蚀变花岗岩的裂隙中。萤石脉幅宽窄不一,一般在1~5 cm。此类矿石多分布于主矿体两侧靠近围岩附近,CaF2平均含量为20%~30%,多属贫矿。
2.2.4 矿化与围岩蚀变
矿化主要为萤石矿化,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其中硅化强处,矿化富集、品位较高。
3 成矿规律
3.1 成矿作用分析
嵩县大王沟—车村萤石矿出露岩体为燕山晚期花岗岩,归属太山庙岩体,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是花岗岩中F 的重要携带者,黑云母含量多少对萤石的氟和氟化物的形成有重大作用。由表1 可知,燕山期酸性岩含氟最高,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氟物质来源。
方城萤石矿成矿物质的钙来源于栾川群煤窑沟组的大理岩,氟来源于新元古界岩浆热液中的卤水。低温热液顺层侵入大理岩热液交代形成萤石矿。
3.2 矿床成因
嵩县大王沟—车村一带萤石矿根据陈楼萤石矿山成矿温度测试资料,矿床形成温度为240~113 ℃,大致可划分为如下3个温度区间。
(1)240~225 ℃为成矿最高温度,形成紫色萤石,分布于矿体顶底板内侧和次级裂隙中。
(2)198~143 ℃为主要成矿温度,形成大量的淡紫色、淡绿色和灰白色块状萤石矿,分布于主矿体中央。
(3)115~113 ℃为成矿作用结束温度,形成淡绿色萤石和晶洞萤石。
含萤石矿断裂构造既是导矿断裂,又是容矿断裂。矿体产状与断裂一致,矿体呈脉状赋存在断裂带中。断裂带具有多期活动特征,矿化活动也具有多期性。嵩县大王沟—车村一带萤石矿体为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
方城萤石矿矿床成矿作用分析,含钙的成矿物质由火山喷发、热水沉积作用而存于栾川群地层中,形成一套滨—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同期由于新元古代火山喷发频繁。根据区内矿石矿物的特点、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分析,皆属中低温形成的矿床。碳酸盐岩石中的层控型层状、似层状萤石矿床,矿床成因类型应属沉积改造型。
4 找矿标志
4.1 热液充填型萤石矿找矿标志
(1)地球化学异常标志。氟的地球化学异常是寻找萤石矿的直接标志,收集的以往地质资料,特别是1989年河南省地矿厅区测队提交的《鲁山幅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报告》,显示普查区内存在多处CaO、F 高含量区,且异常强度大,这些化学异常区既为普查提供了靶区,同时也是良好的找矿标志。
(2)地表矿化标志。地表萤石脉或石英萤石脉天然露头、转石、采矿遗址是普查区找矿直接标志之一。
(3)构造标志。普查区所有萤石矿脉均储存构造蚀变带内,其产状与构造带一致。这些构造既是成矿通道又是储矿场所,破碎带膨大部位、转折部位,或是构造交汇部位,是矿化富集的良好地段。因此,构造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4)围岩标志。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高岭石化,其次有绢云母化、褐铁矿化和方解石化。硅化与绿泥石化主要沿断裂构造带及矿脉两侧发育,与成矿关系较密切。方解石化多沿小裂隙分布,但是局部可见方解石和萤石共生,方解石可能是成矿过程产物,由此其对于萤石矿的寻找有积极作用。
(5)地貌标志。萤石矿赋存于构造蚀变带内,由于构造蚀变带内普遍存在高岭石化、绿泥石化等蚀变,其抗风化能力弱,易风化;而构造带围岩则是岩性坚硬的花岗岩,抗风化能力强,故地貌显示“凹”地形。此种地貌易于识别,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4.2 沉积改造型萤石矿找矿标志
(1)含矿岩系标志。①炭质白云母石英片岩与二云石英片岩、二云片岩等的互层部位;②区内构造发育,构造虚脱部位也是萤石的容矿场所;③区内大理岩发育的地层上部。
(2)地球物理异常标志。受炭质片岩和构造带的双重影响,地电断面上的“高阻”或“中高阻”的相对“低阻”,是成矿有利地段,是本区找矿的地球物理标志。
5 结论
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大多产于张性裂隙中,受构造规模所限萤石矿体延伸长度、深度都不大,成矿规模有限;热液改造型萤石矿为层控矿床,成矿前景广阔,是萤石矿床找矿突破的方向。